德意志之歌
《德意志之歌》(Das Deutschlandlied,德語發音:[ˈdɔʏtʃlantˌliːt] (ⓘ))或《德意志人之歌》(Das Lied der Deutschen)是德國現行國歌。
Das Lied der Deutschen | |
---|---|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a] 魏瑪共和國 納粹時期國歌
| |
別稱 | Das Deutschlandlied 〈德意志之歌〉 Deutschland über alles 〈德意志高於一切〉 |
作詞 | 奧古斯特·海因利希·霍夫曼·馮·法勒斯雷本,1841年 |
作曲 | 約瑟夫·海頓,1797年 |
採用 | 1922年 |
音訊樣本 | |
美國歐洲與非洲陸軍演奏的 《德意志之歌》 |
德國國歌歷史 | |
---|---|
1871-1918 | 萬歲勝利者的桂冠 |
1922-1933 | 德意志之歌 |
1933-1945 | 德意志之歌 第一節 霍斯特·威塞爾之歌 |
1948-1949 | 三區尼西亞之歌 非官方 |
1949-1990 | 從廢墟中崛起 |
1949-1950 | 我完全奉獻非官方 |
1950-1952 | 德國頌歌 |
1952 - | 德意志之歌 第三節 |
註:1933-1945年間為雙國歌。 | |
曲譜為古典音樂家海頓於1797年所作,後正式定為奧地利帝國國歌(《帝皇頌》)。德國版歌詞為自由主義詩人奧古斯特·海因利希·霍夫曼·馮·法勒斯雷本教授(Prof. August H. H. von Fallersleben, 1798年-1874年)作於1841年8月26日晚。1922年全部歌詞曲被威瑪共和國第一任總統弗里德里希·艾伯特首次定為德國國歌。在納粹德國統治時期,第一段特別受重視。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1952年,在聯邦總統特奧多爾·豪斯和聯邦總理阿登納之間的一次通信中,西德政府定此曲為國歌,但除了第三段歌詞統一、正義和自由(Einigkeit und Recht und Freiheit)以外,其餘幾段歌詞可能引起爭議,不予採用為官方版歌詞。1991年8月19日,聯邦總統魏茨澤克和聯邦總理科爾在通信中確認了「德意志之歌」對統一德國的傳統意義。「德意志之歌」遂正式經確認為統一後德國的聯邦國歌。這首歌也也常以首句歌詞「德意志勝過一切」稱呼,但事實上從未以此為正式曲名。
二戰後同一時期,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的國歌是《從廢墟中崛起》。1990年德國統一,只有第三組歌詞「統一、正義和自由」確認為統一的共和國國歌。
法治
編輯在德國歷史上的前三月,當德意志個別分裂的邦國逐漸退出歷史舞台的時候,自由派反對黨呼籲統一所有德意志的邦國(參見德意志帝國),倡導民族自立,政治自由。所以法治、自由、手足情(Brüderlichkeit)及自由、平等、博愛都是歌曲的主要中心思想。
歌詞
編輯所有歌詞均由霍夫曼·馮·法勒斯雷本所作,目前德國國歌選取第三段作為官方唱詞。
德語原文 | 國際音標 | 漢語譯文 |
---|---|---|
第一段 威瑪共和國國歌 納粹時期國歌 | ||
Deutschland, Deutschland über alles,
|
[ˈdɔʏtʃlant ˈdɔʏtʃlant yːbɐ alɛs] |
|
第二段 | ||
Deutsche Frauen, Deutsche Treue,
|
[ˈdɔʏtʃɛ ˈfʁaʊən ˈdɔʏtʃɛ tʁɔʏə] |
德意志的婦女,德意志的忠誠, |
第三段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現用國歌 | ||
Einigkeit und Recht und Freiheit
|
[aɪnɪçˈkaɪt ʊnt ʁɛçt ʊnt ˈfʁaɪhaɪt] |
統一、正義和自由, |
歷史背景
編輯當法國大革命發生時,神聖羅馬帝國日趨衰弱。接踵而來的拿破崙戰爭更是改變了中歐的政治版圖。甚至在德意志解放戰爭前,恩斯特·莫里茨·阿爾恩特寫下了著名詩歌《什麼是德意志祖國?》。在1815年拿破崙被擊敗後,渴望人權、民主、自由和共和政體的思想被維也納會議所擊敗,會議復辟了許多專制君主。1819年,卡爾斯巴德決議後,奧地利首相梅特涅加強了秘密警察對大學校園的監控,反對國內進行政治改革並鎮壓民族主義及自由主義情緒。
1815年德意志邦聯建立,由35個德意志邦國和4個自由市組成。各個成員國保持主權獨立,隨後邦國又紛紛加入德意志關稅同盟以促進貿易往來。然而在政治上,仍然存在著所謂德國問題,即「什麼是德國?」。
1848年3月德意志各邦人民起義後,普魯士首開先河召開立憲會議,東普魯士加入邦聯。隨後德意志代表於美茵河畔法蘭克福召開國民議會,希望預備一份憲法。但由於普魯士、奧地利最大兩邦因私利考慮聯合將議會破壞,並最終掀起普奧戰爭。
作者
編輯霍夫曼在這一背景下的1841年創作了詩詞,配合海頓的旋律發表。歌詞首句「Deutschland, Deutschland über alles, über alles in der Welt」(德意志、德意志,高於一切,高於世間的一切)正是希望德意志地區各個諸侯能夠讓權建立一個統一的德國,而非僅著眼於自己的獨立小邦。第三段歌詞的「Einigkeit und Recht und Freiheit」(統一、法制與自由)也是霍夫曼希望能夠建立一個全新的法治國家,而非君主專權[2]。
地理
編輯當歌詞寫就時,實際上並不存在一個德意志國家而僅有一個邦聯。它包含了一些非德語使用者的地區(如波希米亞和上西里西亞),但卻也排除了許多別的德語區(如阿爾薩斯-洛林、東普魯士、南什勒斯維希)。霍夫曼研究日耳曼文學和傳說,根據他在語言學上對德國的定義,他描述了一個當時德語區的大致區域。19世紀的民族主義者也通常是根據語言使用者的分布情況來決定他們企盼的民族國家疆界。
參考文獻
編輯- ^ German vowel pronunciation (PDF). IPASource, LLC. [31 May 2018].[失效連結]
- ^ Bareth, Nadja. Staatssymbole Zeichen politischer Gemeinschaft. Blickpunt Bundestag. February 2005 [1 December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06) (德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