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喇沙中學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8年5月12日) |
新界喇沙中學(英語:De La Salle Secondary School, N.T.)為香港一間天主教男女子中學,由喇沙會修士、前喇沙書院校長斐利士(Felix Sheehan)於1965年創立。該校位於新界上水金錢村,佔地約13000平方米[1],毗鄰東英學圃。
新界喇沙中學 De La Salle Secondary School, N.T. | |
---|---|
地址 | 香港新界北區上水金錢村 |
類型 | 津貼中學 |
隸屬 | 喇沙修士會 |
創辦日期 | 1965年 |
創始人 | 斐利士修士 |
學區 | 北區 |
校監 | 鄭泰民先生 |
校長 | 盧國輝先生 |
副校長 | 岑展基先生、蔡仁欽先生 |
職員人數 | 85人 |
年級 | 中一至中六 |
學生人數 | 613人 |
校園面積 | 13000平方米 |
校訓 | 忠、信、仁、愛 |
校刊 | 學校簡訊 School Newsletter |
資訊 | (852) -2670 0443 |
學生會 | EDU |
分院 | Felix、Paul、 Pius、Hubert |
學校網址 | http://www.delasalle.edu.hk/ |
校政管理
編輯該校自2013年至2014年度開始成立法團校董會[2]。
- 歷任校監
- 斐利士 修士(Br. Felix Sheehan)[3]
- 曉拔 修士(Br. Hubert Pilz)[4]
- 百德 修士(Br. Patrick Tierney)
- ?至2008年:亞爾豐索 修士(Br. Alphonsus Breen)[5]
- 2008年至2020年:黃武廷 先生[5]
- 2020年至今:鄭泰民 先生
- 歷任校長
- 1965年至1971年:斐利士 修士(Br. Felix Sheehan)[6]
- 1971年至1972年:朱永斌 修士(Br. Alphonsus Chee)[6]
- 1972年至1973年:貝基利 修士(Br. Pius Kelly)[6]
- 1973年至1974年:Alan Lynam 修士[6]
- 1975年至1992年:亞爾豐索 修士(Br. Alphonsus Breen)[6]
- 1992年至1993年:朱乃炯 先生[6]
- 1993年至2004年:周錫輝 先生[6][7]
- 2004年至2016年:古永康 先生[6]
- 2016年至2024年:曹紹民 先生[8]
- 2024年至今:盧國輝博士
- 歷任副校長
校徽釋義
編輯新界喇沙中學校徽中的星形圖案為信德之星[12],亦是喇沙修士會的徽號[12],寓意緊記信德精神[12],歸向基督[12]。此外,3條倒V形狀的圖案代表熱誠[12],是法國利姆斯城喇沙家族徽號的一部分[12],寓意以熱誠與鍥而不捨的精神完成使命[12]。而底部的拉丁文字句指的是校訓,即忠信仁愛[12]。
學校歷史
編輯1958年,新界粉嶺堂主任司鐸賴法禹神父及喇沙書院時任校長斐利士修士為應付新界區兒童失學問題[13],建議在粉嶺區設立一所男子英文中學[13]。隨著喇沙修士會總會長尼撒若瑟(Br. Nicet Joseph)及副會長羅蘭士奧圖(Br. Lawrence O'Toole)於1962年到香港視察[13],他們落實了建立中學的計劃[13]。喇沙修士會繼而於1963年經新界人士馮漢介紹[13],購入上水金錢村地皮作為校址[13]。得時任行政局議員羅理基協助下[13],政府決定向修士會提供建校津貼[13]。後來於1964年10月,羅蘭士再次來港為學校校舍奠基[13],並獲得時任鄉議局主席張人龍及上水鄉事委員會主席侯壽德襄助建成校舍[13]。校方在1965年5月將學校名為「粉嶺喇沙學校」[13],翌年4月2日邀得張人龍及羅理基主持校舍啟用禮[13],且由白英奇主教主持聖禮[13]。直至1983年,學校正名為「新界喇沙中學」[13]。
新界喇沙中學自建校以來經過數次擴建工程,例如於1996年增建兩座教學樓[13],1996年啟用校內 B 座教學樓[2],2004年至2005年開始使用新落成的斐利士樓(校園新翼)[2]。其後於2006年,學校為慶祝四十周年,成立了「新界喇沙中學發展基金」,並籌得逾百萬元。款項除用作增添教學設施外,亦設立獎、助學金;部份款項亦用作資助學生的交通、學習活動開支,以減輕家長的負擔。
班級與課程
編輯截至1986年,該校班別數目擴展至27班[13]。在創校初年是一所男校,1985年起兼收女生入讀中六年級[2],1986年兼收女生入讀中五年級[2]。因應香港男女學童比例有所改變,學校於2007年至2008年度遂步轉為男女校[2],至今全校中一至中六均有男女學生。
課程方面,新界喇沙中學自1983年開辦香港高等程度會考課程[2],1993年開辦香港高級程度會考課程[2],2006年往後全面推行三三四學制。各科授課原來使用英語,但發起母語教學運動之後,一年級及四年級文科學生於1987年獲安排改為接受粵語教學[1],1995年擴展至四年級所有科目。至1997年母語教學政策推行至全校所有班級[1]。
校園組織
編輯新界喇沙中學設有四社,分別為Felix、Paul、Pius 以及 Hubert[6],社名以4位修士之名來命名[6],包括Felix Sheehan、Hubert Pilz、Paul O'Connell和Pius Kelly[6]。另外,學校在1969年成立紅十字會第37團[2],1997年成立第一屆學生會[2],2000年成立家長教師會[2]。為促進學生課餘發展,校園電視台於2001年至2002年啟播[2]。其餘校內組織如下[1]:
學術組(1) | 學術組(2) | 藝術組(1) | 藝術組(2) | 課外活動組(1) | 課外活動組(2) | 服務組(1) | 服務組(2) |
---|---|---|---|---|---|---|---|
|
|
|
|
|
|
|
|
校園設施
編輯新界喇沙中學設有以下設施[1]:
(1) | (2) | (3) | (4) |
---|---|---|---|
|
|
|
|
重要事件
編輯2003年11月至12月,新界喇沙中學發生校園暴力事件[14]。事件中11名參與欺凌的學生被判以感化令和入更生中心[15][16]。嗣後,校方採取了積極措施,防止同類事件再次發生。而另一方面,辦學團體,師生和校友,多年來透過緊密聯繫,共同重塑了校園的學習氣氛和同學間的互愛互敬。
知名/傑出校友
編輯- 醫學界
- 陳志忠(1971年中五):台灣資深泌尿科醫生;前台灣桃園敏盛醫院院長[17]
- 鄭汝汾(1974年中五):台灣高雄長庚大學醫院放射診斷科系主任、肝臟移植影像學家、北京大學醫學講座教授[18]
- 曾繁光(1977年中五):香港著名精神科醫生、作家[19][20]
- 王興權(1977年中五):香港牙科醫生[19]
- 張建良(1979年中五):養和醫院精神專科醫生, 2001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21]
- 梁嘉明(1988年中二離校):香港仁安醫院牙科醫生
- 學術及演藝界
- 馮強(1972年中五):香港英語專欄作家、前《南華早報》副總編輯、《讀者文摘》總編輯、香港城市大學公關部主管、香港浸會大學國際新聞碩士項目主任[22][23]
- 鄭泰民(1973年中五):新界喇沙中學校監、職業訓練局印刷及出版業訓練委員會秘書[18]
- 文效忠(1973年中五):香港理工大學工程學院院長[18]
- 蔡潮盛(1976年中五):香港中文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24]
- 吳錦倫(Ken Sir)(1979年中五):現代教育創辦人[25]
- 樓南光(1968年中一至1971年中三):香港男演員[26]
- 袁兆昌(2000年中七):香港作家[27][28]
- 林文傑(2000年中七):東華三院張明添中學校長
- 商業、司法界
- 黃武廷(1972年中五):新界喇沙中學前任校監、企業會計界知名人士[23]
- 洪劍峰(1978年中五):上市公司萬保剛集團主席[25]
- 楊寶林(1978年中五):律師行合夥人[19]
- 鄧添識(1999年中五、2001年中七):律師行合夥人[29]
- 陶建文(1988年中二離校):澳洲SBS電台法律節目主持人,前雪梨市政府高級律師[30]
- 其他界別
參考來源
編輯- ^ 1.0 1.1 1.2 1.3 1.4 新界喇沙中學. 2020-2021 學校報告 (PDF). 2021 [2022-06-2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2-06-25).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新界喇沙中學50週年特刊編輯委員會. 新界喇沙中學50週年特刊. 新界喇沙50週年特刊編輯委員會. 2015: 52-53 [2022-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7).
- ^ 新界喇沙中學50週年特刊編輯委員會. 新界喇沙中學50週年特刊. 新界喇沙50週年特刊編輯委員會. 2015: 49 [2022-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7).
- ^ 新界喇沙中學50週年特刊編輯委員會. 新界喇沙中學50週年特刊. 新界喇沙50週年特刊編輯委員會. 2015: 45 [2022-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7).
- ^ 5.0 5.1 新界喇沙50週年特刊編輯委員會. 新界喇沙50週年特刊. 新界喇沙50週年特刊編輯委員會. 2015: 23 [2022-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7).
-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新界喇沙四十週年特刊編輯委員會. 新界喇沙四十週年特刊. 新界喇沙四十週年特刊編輯委員會. 2005: 23.
- ^ 新界喇沙校長辭職. 香港文匯報. 2004-07-10 [2022-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7).
- ^ 王嵐. 新界喇沙中學新任校長 極速走訪全區48中小學. 信報. 2017-11-20 [2022-06-25].
- ^ 新界喇沙四十週年特刊編輯委員會. 新界喇沙四十週年特刊. 新界喇沙四十週年特刊編輯委員會. 2005: 171.
- ^ 10.0 10.1 10.2 新界喇沙中學. 教職員資料. 2022 [2022-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7.
- ^ 新界喇沙50週年特刊編輯委員會. 新界喇沙50週年特刊. 新界喇沙50週年特刊編輯委員會. 2015: 7 [2022-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7).
- ^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新界喇沙四十週年特刊編輯委員會. 新界喇沙四十週年特刊. 新界喇沙四十週年特刊編輯委員會. 2005: 13.
- ^ 13.00 13.01 13.02 13.03 13.04 13.05 13.06 13.07 13.08 13.09 13.10 13.11 13.12 13.13 13.14 13.15 新界喇沙四十週年特刊編輯委員會. 新界喇沙四十週年特刊. 新界喇沙四十週年特刊編輯委員會. 2005: 11.
- ^ 校方報警求助 團體促增支援 新界喇沙校園暴力拘11人. 太陽報. 2003-12-21 [2022-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7).
- ^ 香港警方著手調查中學校園暴力事件. 自由亞洲電台. 2004-02-13 [2022-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7).
- ^ 新界喇沙爆欺凌風波 自責引退. 星島日報. 2011-05-15 [2022-06-25].
- ^ 新界喇沙四十週年特刊編輯委員會. 新界喇沙四十週年特刊. 新界喇沙四十週年特刊編輯委員會. 2005: 198.
- ^ 18.0 18.1 18.2 新界喇沙四十週年特刊編輯委員會. 新界喇沙四十週年特刊. 新界喇沙四十週年特刊編輯委員會. 2005: 200.
- ^ 19.0 19.1 19.2 新界喇沙四十週年特刊編輯委員會. 新界喇沙四十週年特刊. 新界喇沙四十週年特刊編輯委員會. 2005: 204.
- ^ 就係鍾意裸--曾繁光. 《壹周刊》992期. 2009-03-12 [2020-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11).
- ^ 新界喇沙四十週年特刊編輯委員會. 新界喇沙四十週年特刊. 新界喇沙四十週年特刊編輯委員會. 2005: 206.
- ^ S-Life﹕馮強 擇善固執. 2016-06-03 [2021-07-14].
- ^ 23.0 23.1 新界喇沙四十週年特刊編輯委員會. 新界喇沙四十週年特刊. 新界喇沙四十週年特刊編輯委員會. 2005: 199.
- ^ 新界喇沙四十週年特刊編輯委員會. 新界喇沙四十週年特刊. 新界喇沙四十週年特刊編輯委員會. 2005: 71、202.
- ^ 25.0 25.1 新界喇沙四十週年特刊編輯委員會. 新界喇沙四十週年特刊. 新界喇沙四十週年特刊編輯委員會. 2005: 205.
- ^ 本屆升中試放榜 獲得中學學位考生名單. 香港工商日報. 1968-07-23: 12 [2023-07-27].
- ^ 新界喇沙自資出版《沙之書》 學生詩集道盡少年情. 太陽報. 2004-12-31 [2021-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4).
- ^ 新界喇沙四十週年特刊編輯委員會. 新界喇沙四十週年特刊. 新界喇沙四十週年特刊編輯委員會. 2005: 237.
- ^ 新界喇沙四十週年特刊編輯委員會. 新界喇沙四十週年特刊. 新界喇沙四十週年特刊編輯委員會. 2005: 234、240.
- ^ 陶建文. 新界喇沙中學. 陶建文國際公證律師行. [2022-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7).
- ^ 新界喇沙四十週年特刊編輯委員會. 新界喇沙四十週年特刊. 新界喇沙四十週年特刊編輯委員會. 2005: 63、199.
- ^ 新界喇沙四十週年特刊編輯委員會. 新界喇沙四十週年特刊. 新界喇沙四十週年特刊編輯委員會. 2005: 203.
- ^ 新界喇沙四十週年特刊編輯委員會. 新界喇沙四十週年特刊. 新界喇沙四十週年特刊編輯委員會. 2005: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