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和医院

香港私營醫療機構

养和医院(英语:Hong Kong Sanatorium and Hospital),前身是养和疗养院(英语:The Yeung Wo Nursing Home),于1922年成立,是香港著名全科私立医院,位于香港岛湾仔区跑马地山村道2号,养和医疗集团旗下医院。

养和医院
Hong Kong Sanatorium and Hospital
养和医疗集团
养和医院全景
基本信息
地址 香港香港岛湾仔区跑马地山村道2号
坐标22°16′10″N 114°10′59″E / 22.26941°N 114.18303°E / 22.26941; 114.18303坐标22°16′10″N 114°10′59″E / 22.26941°N 114.18303°E / 22.26941; 114.18303
组织结构
医保系统私家医院
经营性质牟利
医院类型私立医院
综合医院
教学医院
附属机构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
香港都会大学护理学系
医院网络香港私家医院联会
医疗服务
急诊室无,24小时门诊服务
床位数480张
历史
建立时间1922年,​102年前​(1922
联系方式
网站www.hksh.com 编辑维基数据链接
地图
地图
养和东区医疗中心曹延棨院

历史 编辑

养和医院原址在愉园游乐场, 原本是市民消闲胜地,俯瞰马场,1918年马场大火,造成300多人死亡, 一群志同道合的香港华人名医和社会贤达等人以低价购入地皮, 因环境清幽,所以将原有两幢建筑物改建,改为疗养院之用,共设有28张病床,成立养和疗养院 ,首任院长李树芬, 宗旨是为华人社群提供医院服务 。1920年代本港医院由殖民地政府或外国教会管理,床位严重匮乏,能让华人行医的地方绝无仅有。

1925年,养和疗养院遇山体滑坡,受到严重破坏[1]

1926年,前任广东公医大学医学院校长李树芬医生正式被委任为养和的院长及董事会主席,养和疗养院易名为现时的养和医院,同时领导受山体滑坡严重破坏的重建及扩展计划。

1927年,养和医院创立了护士学校,致力护理人才的培训工作,当时养和医院护士学校为首间获港府批准提供非资助护士课程的机构,更是当时唯一设护士训练学校的私营医院[1]

1929年正式易名为养和医院。

1931年,旧院地下改建,成立赠医部,设两间病房、产科手术室门诊服务,因地方浅窄,只接收外科妇科产科病人,留医者需支付每日5毫的膳食费[1]

1932年,养和医院中院大楼启用,是该院的主要建筑物,入口处具历史价值的的门牌和标志一直保留至今[2]

1947年,引入放射诊断科技,安装首部100mA X光诊断机,使X光诊断趋向普及;1954年,成立电疗部门,同年引入香港私家医院第一部深度X光治疗仪,以治疗癌症[1]

1951年至1956年,为应对战后婴儿潮,养和设立半赠医留产部、产前及产后检查诊所等,当时收费廉宜,又免费帮助需要仪器协助或剖腹的产妇[1]

千禧年后 编辑

2002年,护士学校课程曾短暂停办,两年后复办;2008年与香港理工大学合办护理学硕士课程[1]

2010年代,养和医院与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合作,为其学生提供临床实习机会。

2012年5月7日,约200名跑马地居民游行抗议养和医院计划所可能导致加剧区内交通挤塞的问题。[3]同年8月17日,经过多年时间,养和医院扩建计划终于获得城市规划委员会通过。扩建后,医院两座大楼将会兴建成为21层高,预料可提供800张床位。由于跑马地居民一直担心扩建计划会影响到区内交通空气污染等,香港政府已经提出于养和医院扩建后,必须增加兴建黄泥涌道入口,以纾缓山村道入口的交通流量。同年10月19日,保育团体本土行动成员何来入禀高等法院申请司法复核,要求搁置城市规定委员会早前通过的养和医院扩建计划,并且要求城市规定委员会就计划重新作出公众咨询及法定环境保护评估程序等[4][5]

2011年11月15日,养和医院以4.75亿元购入筲箕湾阿公岩道3号川汇集团大厦全幢。2013年10月8日,养和医院表示计划在川汇集团大厦兴建养和东区医疗中心,预计于2019年落成及投入服务。购买该座占地1,240平方米的工厦后,将会拆卸重建为楼高19层和4层地库的综合医疗中心,除了提供24小时门诊服务外,更设有先进诊断和治疗设施,包括质子治疗系统、磁力共振扫描和正电子扫描等,亦设有手术室和少量床位供病人使用。

2014年12月18日,养和医院斥资近14亿元,以呎价约6,400元,向怡华益新购入筲箕湾阿公岩村道5号东都中心全幢。

因应筹备原址第四期的扩建,为了减低对区内的交通影响,养和医院于2015年起陆续地将部分后勤及临床服务重置,调离跑马地,而数个专科门诊和日间手术中心的部分服务亦会搬迁至金钟,当中包括牙科及眼科部分服务,并且筹备地区联络小组以加强与区内居民和商户等沟通[6]

2019年7月11日,养和东区医疗中心正式投入服务,中心座落在筲箕湾阿公岩,楼高15层,分为两大部分,包括养和癌症中心,以及家庭医学及基层医疗中心(门诊部)与体格健康检查部。内设多种先进治疗设备,包括香港首个质子治疗中心,目标是打造为“世界级”癌症治疗中心,另有服务社区的家庭医学基层医疗门诊服务)和体格健康检查服务。养和东区医疗中心李树芳楼总楼面面积逾20,000平方米。[7][8][9]同时,养和医疗集团在毗邻兴建中的新医院及质子治疗中心(曹延棨院),会于2022年落成,届时将提供24小时门诊服务。

养和医院于2021年3月参与香港2019冠状病毒病疫苗接种计划,并进行BioNTech复必泰疫苗及科兴克尔来福疫苗的抗体对比研究,于2021年2月至4月期间招募该院的医护人员参与抗体研究计划,其中有220人打科兴克尔来福疫苗,另有237人打BioNTech复必泰疫苗,研究团队于医护人员接种第一针及第二针后,以三种技术为接种人群进行抗体测试。2021年6月29日,养和医院发表研究报告,研究发现接种首针复必泰疫苗后,三种测试均显示抗体阳性比率高达九成,接种第二针后更全部达100%;而接种中国科兴疫苗首剂后抗体转阳率介乎19.3%至75.8%,接种第二剂后亦只介乎94.4%至99.5%,均低于接种复必泰疫苗[10],该抗体研究反映科兴克尔来福疫苗的预防感染效力不及BioNTech复必泰疫苗,养和医院已将研究报告刊登于《香港医学杂志》供同行评审[11]

历任院长 编辑

  • 李树芬医生:1926年至1966年
  • 李树培医生:1966年至2005年,李树芬的弟弟,耳鼻喉科医生
  • 李维达医生:2005年至今,李树培的儿子,眼科医生[12]

1950-1990年代驻院医生 编辑

  • 谭世杰医生,在香港大学医学院教书,2011年逝世

2010年-2020年代驻院医生 编辑

  • 谭文亮医生

设施 编辑

 
入口
 
大堂
 
养和医院靠近黄泥涌道

养和医院由两座大楼组成,分别是于2005年开始扩建,由原来17层加建至37层的李树培院,以及楼高8层的李树芬院。另外,养和医院现正进行第三期的扩建工程[13],于2008年6月1日展开,首阶段工程位于21楼的普通病房安装间隔墙及水电系统、水务及渠务工程,于2008年8月完成;18至27楼、30至32楼及38楼的装修工程,2008年终竣工。落成后,李树培院使养和医院成为全世界第二高医院大楼。

养和医院本来计划将李树芬院也重建成38层,容纳1,000张病床、医护学校、大型手术及实验室设备等,可是屡遭城规会反对[14],只准予兴建至12层[15],因此养和医院计划将李树芬院搬到黄竹坑南风道发展[16][17],但经院方详细研究后,认为该幅用地不宜兴建医院,最终决定放弃在黄竹坑发展[18]

香港家庭计划指导会在2008年1月底结束提供了26年的人工受孕服务,并同时关闭“精子银行”,有关服务由养和医院接手[19]

第三期楼层分布[20] 编辑

  • 38楼:医院行政部
  • 37楼:私家房、秀群套房
  • 36楼:私家房及套房
  • 35楼:私家房
  • 33楼:私家房
  • 32楼:半私家单人房、隔离病室及睡眠测试室
  • 31楼:半私家单人房、隔离病室
  • 27-29楼:产科部
  • 26楼:儿科部病室
  • 25楼:普通病室
  • 22楼及23楼:普通外科病室
  • 21楼:普通病房及隔离病室
  • 20楼:普通病室及辐射隔离病室
  • 18楼:同位素及正电子扫描部
  • 17楼:防火层(空层)
  • 16楼:药剂部及肾脏透析中心
  • 15楼:心脏导管中心及内窥镜中心
  • 13楼:深切治疗病室(ICU)
  • 12楼:普通病室

薪金 编辑

养和医院注册护士薪级点介乎20至29点,起薪由每月40,515港元至顶薪61,415港元。另有每月固定津贴、年度约满酬金、及酌情花红。

出生名人 编辑

逝世名人 编辑

公共交通 编辑

交通路线列表
电车
黄泥涌道
山光道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養和95周年 着重護士培訓 李樹培曾形容「養和之寶」. 苹果日报. 2017-11-27 [2018-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2. ^ 養和95周年 為兩代病人診症 83歲元老不言退. 苹果日报. 2017-11-27 [2018-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3. ^ 200人抗議養和擴建. 苹果日报. 2012-05-07 [2012-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6). 
  4. ^ 团体入禀阻养和扩建 《明报》 2012年10月20日
  5. ^ 环团促养和扩建咨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星岛日报》 2012年10月20日
  6. ^ 养和扩建 部分服务迁区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东方日报》 2015年4月25日
  7. ^ 養和東區醫療中心及養和癌症中心正式投入服務 毗鄰質子治療中心平頂及開始裝機 工程邁進新里程. 养和医院网站 最新消息. 2019-07-11 [2019-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6). 
  8. ^ 養和東區醫療中心建構抗癌新地標 高端設施配合專業醫護團隊. 香港经济日报 特辑 - 经济新动力. 2019-07-04 [2019-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6). 
  9. ^ 養和東區醫療中心正式投入服務 高端醫療儀器結合一站式服務 打造世界級癌症治療中心. 明报健康网. 2019-07-02 [2019-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6). 
  10. ^ 養和研究:接種復必泰現抗體比率高於科興. AM730. 2021-06-29 [2021-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1). 
  11. ^ 汪文斌力撐國產疫苗有效 養和研究:科興疫苗抗體量遠低復必泰. RFA. 2021-06-29 [2021-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31). 
  12. ^ 大醫精誠:醫學世家 三代院長獻身杏林. 明报健康网. 2017-05-22 [2020-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6). 
  13. ^ 养和医院第三期扩建工程平顶仪式[永久失效链接]
  14. ^ 养和计划重建为一间现代化医院可能落空[永久失效链接]
  15. ^ 逼虎跳牆 不排除離港發展 養和醫院擴建力爭到底. [2008-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01). 
  16. ^ 擴建屢遭否決 養和擬遷黃竹坑. [2008-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6). 
  17. ^ 跑马地建大楼触礁 养和申黄竹坑换地
  18. ^ 养和放弃黄竹坑建医院[失效链接]
  19. ^ 家计会宣布结束“人工受孕”服务及关闭精子银行[永久失效链接]
  20. ^ 養和醫院 - 第三期一覽. [2008-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23). 
  21. ^ 存档副本. [2021-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2). 
  22. ^ 中建企業掌舵人許世勳病逝. 文汇报. 2018-12-08 [2018-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6). 
  23. ^ 媒体:著名作家金庸今天下午病逝 享年94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手机金融界,2018年10月30日
  24. ^ 香江才女林燕妮肺癌病逝. 文汇报. 2018-06-05 [2018-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4). 
  25. ^ 作家林燕妮肺癌離世 享年75歲. 明报. 2018-06-05 [2018-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1). 
  26. ^ 才女林燕妮肺癌離世 終年75歲. now新闻台. 2018-06-05 [2018-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6). 
  27. ^ 林燕妮去世!林燕妮得了什么病死因是什么?林燕妮个人资料. 海峡网. 2018年6月5日 [2018年12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8月21日). 
  28. ^ 邵逸夫妻子方逸华病逝·终年83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星洲网娱乐,2017年11月22日
  29. ^ 廖创兴企业主席廖烈武逝世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明报财经,2017年7月27日
  30. ^ 香港名流周启邦病逝 出身名门与妻打扮出位(图)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国新闻网,2010年2月10日
  31. ^ 朱家鼎移居印尼梦碎 钟楚红送别亡夫哭断肠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星洲网娱乐,2007年11月28日
  32. ^ 汤君年:遭遇遗传病与工作压力双重杀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浪财经纵横,2005年2月5日
  33. ^ 已经去世的十个明星,你最怀念哪一个?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大风号,2017年10月5日
  34. ^ 岭南有康乐, 北有蔡元培,南有钟荣光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浪博客,2015年5月29日
  35. ^ 資深配音員謝月美離世終年74歲 2月初生日時露面時消瘦不少. 晴报. 2022-03-25 [2022-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1). 
  36. ^ 何鴻燊二房太太藍瓊纓逝世 享年79歲. am730. 2022-06-15 [2022-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0).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