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峰城(1904年3月17—1955年3月16日),字鎮峨,河北景縣人。中華民國國軍中將,在北京關押期間去世。

陸軍第十六混成旅學兵大隊、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高等教育班第二期、陸軍大學將官講習班第二期、陸軍大學將官班甲級第一期畢業。1936年1月29日敘任陸軍少將。1936年10月5日晉任陸軍中將。曾受四等寶鼎勳章一座。1938年3月25日至4月7日在台兒莊戰役中初誘嶧縣之敵,繼固守台兒莊督飭所部與敵苦戰。卒將台莊之敵全數殲滅,獲空前之大勝利。獲頒青天白日勳章一座。證書編號:庸字第78號。獲勛時間:1938年6月7日。時任職務:第31師中將師長。

生平

編輯

池峰城於1904年3月17日(光緒三十年二月初一)生於河北省景縣揚八刀屯村,原名鳳臣。1917年離家學點心手藝。之後加入北洋軍馮玉祥部陸軍第十六混成旅學兵大隊,1920年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高等教育班第二期、陸軍大學將官班甲級第一期畢業。

畢業後,池峰城被派任到陝西督軍署衛隊團第3營第1連,在連長魯崇義手下任班長。當時督軍為馮玉祥,衛隊團團長為趙席聘,第三營營長為張自忠。1924年,池峰城升任排長,當時衛隊團已經擴編為衛隊旅,旅長是孫連仲。1925年升任連長。1926年孫連仲任國民聯軍12師師長,池峰城升任12師手槍團第2營的營長。1927年5月改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第4師第10旅第30團第3營少校營長。7月,調任第12師第36旅第108團第3營少校營長。1928年6月調升第二集團軍軍官學校第一大隊中校隊長。9月調任第二集團軍工兵第2團中校團長。11月,調任至孫連仲的第31師,任手槍營中校營長。1929年2月升任第31師第92旅第183團上校團長。1930年發生中原大戰,該團所屬隨編制改動,但池峰城一直擔任團長。1932年9月升任孫連仲的第26師第79旅少將旅長,下轄兩個團。1933年8月升任第27師的少將副師長,兼第26路軍的幹部訓練所副所長。10月,進入中央軍校高教班第二期學習。次年6月高教班畢業後,回任原職。12月21日調升第31師中將師長。1936年1月1日獲頒四等寶鼎勳章。同月29日敘任陸軍少將。10月5日晉任陸軍中將。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池峰城在1938年初的徐州會戰中率第31師從屬第二集團軍參加了台兒莊戰役。在台兒莊戰役中,第31師負責死守台兒莊。歷經十餘日血戰後,池峰城成功守到國軍包圍圈完成,使得國軍餘部得以從容切斷日軍各路,最終發起反擊。台兒莊大捷後,1938年6月,池峰城獲頒青天白日勳章。其後參與武漢會戰

1939年2月17日,升任第30軍中將軍長,下轄三個師(第27師、第30師、第31師)。1940年4月兼任豫鄂邊區游擊總指揮。5月,參與棗宜會戰。5月8日獲頒三等寶鼎勳章。1943年11月升任長江上游江防總司令部(兼總司令吳奇偉)中將副總司令兼第30軍軍長。1944年10月帶職入陸軍大學將官班甲級第一期深造。1945年1月陸大畢業後派任第33集團軍(總司令馮治安)中將副總司令。1945年11月任第11戰區(司令長官孫連仲)駐保定全權代表。1946年1月任保定警備司令部中將司令,轄暫編第24軍、暫編第28軍、新編第2師。1946年6月李穎受晉察冀中央分局城工部派遣,潛入保定,經堂兄李中立引薦,做了池峰城將軍的副官,掌管文案。池峰城在1946年11月請辭保定警備司令之職,退出內戰,寓居北平。1947年1月任第11戰區司令長官部中將高級參謀。1947年3月調任國防部(部長白崇禧)中將部員。

1949年1月,池峰城策動軍統北平站站長徐宗堯起義,隨傅作義參與北平和平解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的鎮反運動中,因「歷史遺留問題」受到審查下獄。1955年3月16日,池峰城病逝於北京監獄中。1983年5月12日,北京市公安局對池峰城作出平反

相關文藝作品

編輯

紀念

編輯
  • 池峰城任第三十軍軍長時,轄下一個通訊營駐紮在泌陽縣馬谷田鎮三年。1940年馬谷田鎮為池峰城捐立了一塊功德碑。後毀於戰亂。2012年,泌陽縣重新發現埋於地下的功德紀念碑。[1]

家人

編輯
  • 續弦夫人:崔予我
  • 長子池皓
  • 長女
  • 次子
  • 李穎,男,池峰城將軍副官,1943年加入共產黨,1946年6月開始在池峰城將軍身邊工作。

參考來源

編輯
  1. ^ 李 柱 王有震 余 水. 《泌阳发现抗日名将池峰城功德碑》. 《天中晚報》. [2013-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