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拉夫·拉希多夫

苏联乌兹别克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乌共中央第一书记

沙拉夫·拉希多維奇·拉希多夫,(俄語:Шара́ф Раши́дович Раши́дов烏茲別克語Sharof Rashidovich Rashidov;1917年11月6日—1983年10月31日),烏茲別克族,蘇聯黨和國家領導人,作家。曾任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烏共中央第一書記等職務。[1]

沙拉夫·拉希多夫
Шараф Радидов
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任期
1950年8月21日—1959年3月24日
前任阿明·尼亞佐夫
繼任亞德加爾·納斯里丁諾娃
烏茲別克共產黨中央第一書記
任期
1959年3月15日—1983年10月31日
前任薩比爾·卡馬洛夫
繼任伊納姆容·奧斯曼霍賈耶夫
個人資料
出生1917年11月6日儒略曆10月24日]
 俄羅斯共和國撒馬爾罕州吉扎克
逝世1983年10月31日(1983歲—10—31)(66歲)
 蘇聯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卡拉卡爾帕克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埃利卡拉
國籍 蘇聯
政黨蘇聯共產黨 蘇聯共產黨
獲獎
社會主義勞動英雄 — 1974 社會主義勞動英雄 — 1977 列寧獎 — 1980
列寧勳章 — 1950 列寧勳章 — 1957 列寧勳章 — 1965 列寧勳章 — 1967
列寧勳章 — 1971 列寧勳章 — 1973 列寧勳章 — 1974 列寧勳章 — 1976
列寧勳章 — 1977 列寧勳章 — 1980 十月革命勳章 — 1982 勞動紅旗勳章 — 1951
紅星勳章  — 1942 紅星勳章  — 1946 榮譽勳章 — 1944 紀念列寧誕辰一百週年獎章
1941-1945年偉大衛國戰爭戰勝德國獎章 1941-1945年偉大衛國戰爭勝利三十週年獎章 1941-1945年偉大衛國戰爭中忘我勞動獎章
蘇聯武裝力量六十周年獎章 退休勞動者獎章
軍事背景
效忠 蘇聯
服役蘇聯紅軍
服役時間1941-1943
軍階陸軍少尉
參戰莫斯科保衛戰

生平

編輯
  • 1917年10月24日(格里曆:11月6日)出生於俄羅斯共和國撒馬爾罕州吉扎克的一戶貧農家庭。
  • 1935年-1937年,吉扎克中等技術師範學校畢業,畢業後擔任中學教師。
  • 1937年-1941年。撒馬爾罕《列寧之路報》編輯,副總編。1939年加入聯共(布)。1941年,撒馬爾罕州立大學語言學系畢業。
  • 1941年-1943年,蘇聯紅軍服役,參加莫斯科保衛戰,獲少尉軍階。1942年在沃爾霍夫方面軍作戰受重傷,被授予兩枚紅星勳章。1943年,在負傷和長期治療後出院返回烏茲別克家鄉。
  • 1943年-1944年,撒馬爾罕《列寧之路報》總編。
  • 1944年-1947年,烏共(布)撒馬爾罕州委書記。
  • 1947年-1949年,《紅色烏茲別克報》編輯。
  • 1949年-1950年,烏茲別克作家協會主席。
  • 1950年-1959年,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兼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副主席。
  • 1959年3月-1983年10月,烏共中央第一書記。
  • 1983年10月31日於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卡拉卡爾帕克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埃利卡拉逝世,享年65歲。葬於塔什干察合台公墓。

拉希多夫是蘇共19-26大代表;第22屆中央主席團候補委員,第23-26屆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第20-21屆中央候補委員,第22-26屆中央委員;第3-5,7-10屆蘇聯最高蘇維埃民族院代表,第6屆蘇聯最高蘇維埃聯盟院代表;第2-9屆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代表。

經濟貢獻

編輯

在拉希多夫任職期間,契卡洛夫塔什干航空生產協會成為世界五大航空企業之一。每年這裡生產了60多架大型飛機。塔什干拖拉機廠生產了2萬1千多台拖拉機,其中包括1萬多台Tashselmash棉花收割機。1969年,在烏茲別克發現了Muruntau金礦,每年在開採100噸黃金。

在拉希多夫統治下,烏茲別克變成了一個工農業共和國,輕工業和食品工業較為發達,重工業產值增長了十倍。建造了最大的火力發電廠(塔什干發電廠,1971年;錫爾達亞發電廠,1975年;納沃伊,安格倫州地區發電廠等等)和水力發電廠(查瓦克,1972年),開發了天然氣(加茲利油田,1961年)和油田等。機械工程(電氣,電子,儀器製造,航空等)的工業項目也在烏茲別克落地。

文化貢獻

編輯

1966年塔什干大地震後,拉希多夫領導了災後重建工作,在廢墟上重新建立了塔什干,並建立了新的博物館,公園,劇院和紀念碑。1970年是撒馬爾罕建城2500周年,在撒馬爾罕舉行了大型慶典活動,建立了歷史博物館,並開放了歌劇和芭蕾舞劇院。1977年,塔什干成為中亞第一個開通地鐵的城市。

1969年,在撒馬爾罕舉辦了一場有關帖木兒時代藝術史的國際研討會。1973年,是著名科學家比魯尼誕辰1000周年紀念日,蘇聯拍攝了一部電影以紀念。

1967年-1970年,在拉希多夫的倡議下,4卷本烏茲別克語和俄語的《烏茲別克史》編纂發行。

在拉希多夫的領導下,烏茲別克學術研究機構的數量從1960年的64個增加到1980年代初的100個。其中考古研究所於1970年在古城撒馬爾罕成立。1970年,每10000烏茲別克斯坦人口中就有192名學生。

1970年-1980年,在拉希多夫的支持下,烏茲別克拍攝了三大歷史題材電影:根據阿迪爾·雅庫波夫的小說改編的《烏魯伯格的寶藏》,根據艾別克小說改編的10集電視劇《阿里希爾·納沃伊》和根據卡米爾小說改編的17集電視劇《火熱的道路》。第一次拍攝了關於烏茲別克斯坦境內出生的世界科學天才的大型歷史影片《阿維森納-天才的青年》,講述天文學家,帖木兒帝國皇帝烏魯伯格的故事。

1966年,在烏茲別克電影製片廠的基礎上創建了一個卡通工作室。1968年,烏茲別克斯坦的第一部動畫片《勇敢的麻雀》上映。在70年代中期,工作室更名「木偶和漫畫協會」;拍攝的動畫片有:Mavzur Makhmudov的「獵鷹與星的民謠」和Nazim Tulakhodzhaev的「沙漠之湖」,「納斯爾丁」。[2]

拉希多夫支持烏茲別克斯坦的年輕詩人和作家。在他的領導下,烏茲別克斯坦文化中出現了傑出的詩人,如埃金·瓦希多夫和阿卜杜拉·阿里波夫。

很多博物館也在拉希多夫時代成立,比如阿夫沙納的納沃伊文學博物館,聖艾尼故居博物館,伊本·西那博物館,塔什干列寧博物館等。1980年,在拉希多夫的倡議下,慶祝了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詩人奧里夫·古爾哈尼(Orif Gulkhani)誕辰100周年,古爾哈尼博物館在撒馬爾罕開幕。

拉希多夫與蘇聯外交

編輯

在1950年代至1970年代,拉希多夫被公認為世界舞台上的土著人民的代表,是現代穆斯林共和國的首腦,這使他得以在參加33次外交使團出訪外國。

1957年,他陪同伏羅希洛夫訪問印度尼西亞,緬甸,中國和越南。拉希多夫對緬甸,中國和越南的反對殖民主義的戰鬥表示同情。隨後,他以蘇聯代表團團長的身份參加了在開羅舉行的亞非人民團結會議,並會見了埃及領導人。

1962年5月,他率蘇聯代表團訪問古巴,目的是在農業和灌溉領域進行合作。他與菲德爾·卡斯楚相談甚歡,並於1963年在塔什干接待了卡斯楚的回訪。

在阿富汗問題上,拉希多夫遵循蘇共中央指示,支持阿富汗的四月革命,並參與對阿富汗人民民主黨的談判。蘇聯入侵阿富汗後,烏茲別克成為了蘇聯的橋頭 堡,是蘇軍的通信與軍事中心之一。塔什干積極參與了阿富汗民主共和國的建設,並在那裡開設了領事館,1982年,有5,000名阿富汗學生被派往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學習。塔什干也是蘇聯對阿富汗的宣傳中心。

拉希多夫於1983年4月26日在喀布爾舉行的慶祝阿富汗革命五周年的儀式上發表講話,謹慎地強調了阿富汗改革的「民族民主革命」性質,而非巴布拉克·卡爾邁勒所提倡的「共產主義」。

棉花弊案

編輯

由於莫斯科方面棉花需求量的逐年增長,烏茲別克政府擴大了棉花種植和灌溉面積,並宣稱產量與生產效率提高。但現在來看,其中大部分數據是偽造的。烏茲別克方面以棉花生產的「大躍進」而騙取了中央大量的財政撥款,其中大部分均被貪污。直至安德羅波夫上台時東窗事發。拉希多夫也因此自殺。

拉希多夫去世後,被埋葬在塔什干的市中心,列寧博物館對面的公園裡。那裡建設了他的紀念堂。

在拉希多夫東窗事發之後,蘇共試圖在烏茲別克重塑在過去二十多年中被削弱的黨的權威。1984年夏天,由蘇共中央委員會秘書長利加喬夫率領的中央委員會成員抵達塔什干,舉行烏共十六大,並選舉新任第一書記。在大會上,拉希多夫受到了嚴重批判,他被控對烏茲別克人民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害。他被指責在烏茲別克助長了貪污腐敗,官僚主義和裙帶關係的氣氛。根據大會的決定,拉希多夫的遺骸被挖出,並在共和國的著名的文化和科學人物以及公共和政治人物被埋葬的查加塔公墓重新火化。

1986年的調查報告顯示烏茲別克境內已經形成塌方式的腐敗。因此蘇共中央開始了大規模的整肅行動。中央從莫斯科派遣檢察官進行審理,大量的涉案官員被逮捕或自殺。[3]

評價

編輯

在蘇聯,他成為勃列日涅夫時代貪腐的代名詞。拉希多夫東窗事發之後,蘇共試圖在烏茲別克重塑在過去二十多年中被削弱的黨的權威。1986年的調查報告顯示幾乎所有的黨和政府領導人都涉嫌貪腐及虛報產量。大規模的整肅開始了,中央從莫斯科派來檢察官進行審理,大量的涉案官員被逮捕或自殺。由於勃列日涅夫的女婿丘爾巴諾夫涉及此案,人們可能永遠也不會知道腐敗程度已經有多高。在蘇聯的其他地區,烏茲別克已經成為貪腐的代名詞,儘管這種行為在當時已經普遍存在。 1991年,烏茲別克斯坦獨立。此後,拉希多夫被重新定義為民族英雄。他被看做一個強有力的領導人,可以巧妙的與莫斯科周旋,使得烏茲別克成為一個「獨立王國」。[4]

個人作品

編輯

前線詩集《我的憤怒》(1945)

中篇小說《克什米爾之歌》(1956)、《阿依基斯和阿里木江》(1967)

長篇小說《比暴風雨更猛烈》(1958)、《巨浪》(1964)、《勝利者》(1972)

政論文集《歷史的審判》 (1950)

文集《友誼的旗幟》(1967)等。

榮譽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Справочник по истории 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ой партии и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 1898 - 1991. [2021-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25). 
  2. ^ 存档副本. [2020-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8). 
  3. ^ 存档副本. [2020-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5). 
  4. ^ 存档副本. [2020-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12). 
  5. ^ Герои страны. [2024-0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