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者之歌 (小說)
《悉達多》(Siddhartha),又譯《流浪者之歌》、《悉達求道記》,德國小說家赫塞在1922年所著的三部式文學作品,也是其第九部作品,描寫主人公悉達多在古老的印度追求他自己的三個重要歷程的過程。從自覺的禁欲主義,通過自我放逐和視覺感官享受,最終知識及和平成為他追求生命的最終目標。用一種簡單,詩意化的語言寫就。赫塞將書的第一章獻給了羅曼羅蘭,第二章獻給了他的表兄,威廉·貢德特。
悉達多 Siddhartha | |
---|---|
作者 | 赫曼·赫塞 |
類型 | 哲學虛構 |
語言 | 德語 |
故事背景地點 | 印度 |
發行資訊 | |
出版機構 | S. Fischer Verlag |
出版時間 | 1922年10月 |
出版地點 | 德國 |
頁數 | 152 |
系列作品 | |
前作 | 克林索爾的最後夏天 |
規範控制 | |
OCLC | 9766655 |
杜威分類法 | 833.912 |
Siddhartha是由兩個梵語中的詞組成:Siddha(意為已獲得)+artha(尋求之物)。而這兩個詞連接在一起的意思即時「已找尋到(存在的)意義之人」或「已完成目標之人」、「修行圓滿之人」。
情節
編輯故事 發生在尼泊爾的迦毗羅衛:悉達多為獲得覺悟,決然離開了家,並成為苦行僧。在他最好朋友喬文達加入後,悉達多開始禁食,放棄所有財產,並且近乎狂熱地冥想。最終找到並和喬達摩──已覺悟之人,進行私人對話。後來,悉達多、喬文達都認識到喬達摩教義中優雅之處。但喬文達匆忙地加入了喬達摩的教義,悉達多卻沒跟從。悉達多聲稱,儘管喬達摩哲學理論甚具智慧,但不能解釋人存在的意義。他認為個人所尋求的獨特「意義」,是不能被老師傳授的,智慧或真正的悟道,並不能通過所謂的教義或者言語來實現。他於是獨自進行他的征程。
悉達多渡過了一條河,但並沒錢付給擺渡人。擺渡人預測說悉達多以後一定會回到這條河來,來補償他。悉達多到了一個城市,遇見了他此生所見最美麗的女子──伽摩拉,當地的名妓。悉達多要求伽摩拉教導他愛的藝術。伽摩拉則告訴悉達多他要變得更富有,來獲取她的注意,來讓她教導他愛的藝術。儘管悉達多作為沙門一直禁慾,但也動搖了念頭。伽摩拉帶悉達多去見一位當地富商,並要求富商以平起平坐的態度對待他。悉達多運用他作為苦行僧時所習得的耐性和技藝,很快獲得成功。悉達多成為一名富人,和伽摩拉的愛人。多年後,悉達多認識到這種奢華生活,並非他所追求,且這樣生活只是一種遊戲。他回到了那條河,想要投河自盡。在那時,「唵」字給他帶來了一種神聖的內在體驗,而那種體驗救贖了他。
悉達多決定在這條河流旁度過餘生,並因此與擺渡人──維蘇德瓦 再聚。悉達多開始了一種低調的、卑微的生活。儘管維蘇德瓦普通人一個,但他能聽出這河有無數聲音處於其中,並且給那些願意傾聽之人,帶來個中含義。
數年後,成為了喬達摩的子弟的伽摩拉,帶著她年幼兒子,去瞻仰喬達摩的圓寂。路上,到了悉達多所在的河旁。伽摩拉被一條蛇咬傷。悉達多認出了是伽摩拉。在伽摩拉因蛇咬傷死後,悉達多試圖去撫養他孩子,直到有一天,孩子卻逃走了。悉達多渴望找回兒子,但維蘇德瓦敦促他,讓男孩去找自己的路,就像悉達多年青時那樣。在傾聽河流的聲音時,悉達多意識到,時間是一種幻覺。他所有的感受和經歷,即使是痛苦,都只是自然輪迴一部分。出生者的哭泣和垂死者的呻吟融合在一起,在那一刻 悉達多悟出了人生的真諦。
在悉達多功成圓滿之後,維蘇德瓦聲稱他的使命已經完成,要離開他。維蘇德瓦獨自走進樹林,留下悉達多一人,繼續感受覺悟後帶來的崇高感。
在悉達多逝世前,喬文達聽說河流旁住著一位已經覺悟的擺渡人。喬文達找到了來,並認出了那是悉達多。喬文達向悉達多詢問如何做到這一切。悉達多說 每個人堅持地相信,並不能獲知世界的真相,只因自然界有著一種輪迴,而每個實物都有其潛力和使命,因此世人必須以一個整體來看待世界。悉達多鼓勵人們去體認到愛,並且要求喬文達親吻他前額。在喬文達親吻悉達多的那一刻,喬文達體驗到了永恆的意義,而悉達多也看到了站在河邊的維蘇德瓦。喬文達向悉達多鞠了一躬,悟出了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