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鐵奉天圖書館

滿鐵奉天圖書館(日語:満鉄奉天図書館)是位於奉天滿鐵附屬地(今中國遼寧省瀋陽市和平區)的圖書館。它和滿鐵大連圖書館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簡稱「滿鐵」)最重要的兩座圖書館。

滿鐵奉天圖書館
満鉄奉天図書館
建立1920年
地址奉天滿鐵附屬地萩町3號(今中國瀋陽市和平區南一馬路10號[1]
座標41°47′11.39″N 123°23′52.97″E / 41.7864972°N 123.3980472°E / 41.7864972; 123.3980472
收藏
規模200,000冊
其他資訊
館長衛藤利夫(1920-1940)
地圖
地圖

在日文資料中,滿鐵奉天圖書館在前期常被簡稱為奉天圖書館。它與滿洲國建立時成立的國立奉天圖書館和始於清末的奉天公立瀋陽圖書館是不同的圖書館[2]:4[3]:5

儘管該曾是瀋陽市唯一的西班牙風格建築[註 1]並在2007年被瀋陽市指定建築為第一批不可移動文物,該圖書館仍於2009年被拆除。雖然此後在形式上異地重建,但外觀與原來大相逕庭,也未使用原有建材[5]

背景

編輯

滿鐵圖書設施的發端

編輯

日本在日俄戰爭中勝利後,獲得了中東鐵路的南段,改稱為南滿洲鐵道,並在1906年設立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進行管理。滿鐵成立初期即著手於圖書設施。滿鐵的圖書設施有兩個主要功能:情報搜集和職員文教娛樂,分別由調查部和地方課主管。[6]:18,19

調查部自滿鐵成立時即存在,進行情報搜集工作。調查部設立社員專用的圖書室,由圖書係[註 2]管理。該圖書室是日後滿鐵大連圖書館的發端。設立時,由原京都大學教授岡松參太郎負責圖書的搜集和整理。[6]:18

而滿鐵地方課在鐵路沿線各附屬地為了社員和其家屬的教養和娛樂,由地方課教育係設立了一些圖書室,圖書事務由教育係主管岡本辰之助以及原供職於京都大學附屬圖書館的佐竹義繼負責。1910年9月,滿鐵發布圖書閱覽場規定及社告45號,決定在瓦房店大石橋遼陽奉天鐵嶺公主嶺長春安東的滿鐵附屬地設置圖書閱覽場,並設置地點非固定的巡迴書庫[註 3][6]:18,191915年,滿鐵在火車上設置了列車書庫12處,列車書庫是當時滿鐵特有的。[6]:55

圖書館的設立

編輯
 
 
大連
 
遼陽
 
奉天
 
公主嶺
 
新京
 
安東
撫順
 
瓦房店
 
本溪湖
 
大石橋
 
鐵嶺
 
開原
 
四平街
 
營口
 
鞍山
 
范家屯
 
蘇家屯
滿鐵圖書館。其中關東州的大連等地設有9處圖書館,圖中僅顯示1處紅點。奉天、新京和哈爾濱至少一處分館。哈爾濱的圖書館不在圖中顯示[註 4][6]:19[7]:34

滿鐵最早的圖書館是設立於1918年7月的大連圖書館。其前身是調查部的圖書室,但設立圖書館之時已兼具情報搜集和文教娛樂的作用。當時仍然使用原閱覽室的場所。1919年9月,閱覽室擴建工程完畢。當時館長曾猶豫將圖書館向一般市民公開還是僅限於滿鐵社員使用,最後決定公開。[6]:19,20

而繼大連圖書館之後升格為圖書館的是奉天的圖書閱覽室。奉天的圖書閱覽室設立於1910年11月。1920年4月,滿鐵將其升格為圖書館,直屬於地方部。奉天圖書館新館開工於1921年5月17日,11月19日竣工[8]:138。其主要功能定位為情報搜集。[6]:20

至1925年3月末,滿鐵有圖書館22所,其中6所位於關東州,15所位於滿鐵附屬地,唯有哈爾濱圖書館設置於滿鐵附屬地之外。[6]:19,34

至1937年,滿鐵有圖書館(包括分館)31所,其中大連圖書館有分館8所,奉天圖書館有分館2所,新京、哈爾濱圖書館各有分館1所。[7]:34

歷史

編輯

滿鐵奉天圖書館前身是南滿洲鐵道在1910年11月設立於奉天附屬地內奉天尋常高等小學校的圖書室,它是滿鐵地方課所設圖書室中最早建立的,當時藏書只有十幾冊[7]:184。1915年,圖書室搬遷到站前的地方事務所2樓。1917年6月,改為奉天簡易圖書館,當時藏書約6000冊,但在當月因火災損毀書籍355冊。此後又搬遷到站前的滿鐵共同事務所3樓。[7]:184,185[3]:2

 
1921年建成時的圖書館

1920年4月,滿鐵奉天圖書館設立[2]:14,經費來源由奉天附屬地變更為滿鐵本社[3]:3。同年10月,滿鐵批准建設新圖書館,館址位於萩町3番地。1921年9月,圖書館新館建成,12月投入使用。1938年1月,滿鐵將滿鐵附屬地的行政權轉交給滿洲國政府,但該圖書館的管理權仍然保留在滿鐵手中,直至日本戰敗、滿洲國滅亡[9]:175。滿鐵奉天圖書館藏書最多時約200,000冊[4][7]:184,185。滿鐵奉天圖書館的報刊閱覽室曾經免費開放,但因閒雜人等藉此場地休息,最終在1936年對報刊閱覽者徵收費用。[10]:111

1936年4月,為了提高資料運用的效率,滿鐵決定令大連圖書館和奉天圖書館的職責各有側重,形成互補。奉天圖書館側重於交通、工學、中國地方志、滿蒙(中國東北包括內蒙古東部)、西伯利亞、亞洲研究方向;而大連圖書館側重於地理、政治、經濟、法律、財政、社會、統計、殖民、產業以及中國和俄羅斯相關文獻。[3]:4

1943年,滿鐵進行機構改革,奉天圖書館由鐵道總局歸屬於調查局管理,與調查局的資料部門合併。1944年,奉天圖書館所藏古籍和縣誌多數被轉移到大連圖書館。[11]:206

拆除前長期作為瀋陽鐵路局圖書館使用[1],在瀋陽鐵路局圖書館時代館內仍有一些滿鐵調查資料,但大部分滿鐵奉天圖書館時代藏書已轉移到其他圖書館[12][3]:12

2007年,奉天滿鐵圖書館被指定為瀋陽市第一批不可移動文物[13],但在2009年即被拆除。儘管一些志願者曾努力呼籲保護該建築,最終無濟於事。該建築名義上被異地重建(新建築位於南三馬路12號,距原址數百米),但外觀與原來大不相同,結構從2層改為4層,並未使用原有建材。[5][1]

藏書

編輯

藏書主要與重工業與滿蒙相關。以交通、工學文獻為主,收藏有中國地方志、滿蒙、西伯利亞、亞洲研究文獻。[3]:2

文庫

編輯

奉天圖書館設有多個文庫,除滿蒙時局文庫外,藏書皆來自捐獻。情況如下:[3]:6,7

文庫名稱 書籍來源 創立時間 藏書冊數 領域
佐原文庫 佐原篤介(盛京時報社長) 1934年 5131 政治、外交、經濟、哲學、思想、文藝,中日西文文獻皆有
小平文庫 小平總治日語小平総治(漢學家) 1940年 834 金石類中文古文獻
石本文庫 石本憲治(滿鐵理事、總務部長) 中文古籍、拓片
滿蒙時局文庫 既有藏書 九一八事變以後 滿蒙相關內容
陣中文庫 民間捐獻 1931年12月起 近12萬冊 各類書籍,用於「慰安」日本關東軍將士

鐵路、鐵道總局文獻

編輯

1933年,滿鐵在奉天設立管理滿洲國國有鐵道的鐵路總局。奉天圖書館與鐵路總局達成協定,業務知識和員工修養所需書籍應藏於奉天圖書館。新增的鐵路相關藏書應在鐵路總局局報上公告,鐵路總局員工借還書需通過鐵路總局總務處文書課資料係。[3]:8

1936年,滿鐵將鐵路總局與管理其他鐵道的機構合併,成立統管所有鐵路的鐵道總局。鐵道總局繼承了鐵路總局與奉天圖書館的協定。[3]:8

藏書去向

編輯

1944年,奉天圖書館所藏古籍和縣誌多數被轉移到大連圖書館。[11]:206

日本戰敗、滿洲國滅亡後,滿鐵奉天圖書館由中長鐵路理事會接收,改為瀋陽鐵路圖書館。中華民國鐵道部和教育部達成一致,將其館藏書籍中1萬餘冊明清刻本書籍轉移給瀋陽圖書館。最終轉交書籍11857部,其中也包括一些日本學者所著史學書籍。[3]:11,12

1946年3月,國民政府軍隊占領瀋陽。1947年4月,教育部將瀋陽圖書館、瀋陽故宮和瀋陽博物館合併,成立瀋陽國立博物院籌備委員會,而1948年11月15日,該籌備委員會的書籍被東北圖書館接管。東北圖書館在1955年改名為遼寧省圖書館。故而遼寧省圖書館藏有一部分來自滿鐵奉天圖書館的書籍。[3]:12

國民政府軍隊在1946年6月接管原滿鐵奉天圖書館,直至1948年11月2日共產黨軍隊占領瀋陽,成立瀋陽鐵路圖書館,由瀋陽鐵路局管理。此時瀋陽鐵路圖書館藏書137548冊,其中中文圖書29248冊,日、英文圖書82614冊,未整理圖書25686冊。國民政府治下的兩年多內藏書多有散失。[3]:12

1950年5月,中長鐵路管理局設立,瀋陽鐵路圖書館由其四分局管轄。1953年,中長鐵路管理局撤銷,圖書館劃歸中國鐵路工會瀋陽分區工會。1956年1月瀋陽鐵路管理局設立,由中國鐵路工會瀋陽區委員會管理該圖書館至今。1956年,瀋陽鐵路圖書館中大部分滿鐵圖書館遺留書籍被調撥給國家和省圖書館。鐵道部將交通、鐵路運輸相關部分文獻調出。此後又從該館調撥一些文獻給哈爾濱、吉林等鐵路局。瀋陽鐵路管理局也將一部分業務相關文獻調出。此時館藏原滿鐵圖書館時期文獻一萬餘冊。1973年,瀋陽鐵路局又將該館所藏2390冊日文文獻贈予遼寧省圖書館,此後館內剩餘滿鐵圖書館時期文獻數千冊。[3]:12

建築

編輯
滿鐵奉天圖書館
満鉄奉天図書館
 
概要
類型圖書館
建築風格西班牙、中式混合風格
所屬國家/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
行政區瀋陽市
開放1921年
拆除日2009年
技術細節
結構系統磚砌結構
建築面積1148.07平方米
層數地上2層、地下1層,附屬書庫4層
設計與建造
建築師籠田定憲、小林廣次
建築商滿鐵奉天工務事務所
主承包商柴崎工務所[8]:136

滿鐵奉天圖書館的館舍為磚砌結構,2層,占地8767.5平方米,最初建築面積為995平方米,經過1925、1929年兩次改造,擴建到1148.07平方米。建築費用為83.025萬日元。外壁為砂漿塗裝[註 5][8]:136。設計考慮採光問題,使用德國式的合頁玻璃窗,左右開閉。為防凍,窗戶裝有雙層玻璃。閱覽室裝有手動小型升降機。館內配備有鐵架搬運車。館內設有消火栓和火災報警器。[7]:35,36,185[3]:2

1925年,在圖書館正後方建成4層書庫。[14]:11

1932年時圖書館有4個閱覽室:婦孺閱覽室、新聞閱覽室、普通閱覽室、特別閱覽室。婦孺閱覽室為原接待室改造;新聞閱覽室位於地下室;普通閱覽室可容納80人;特別閱覽室可容納20人。[15]

關聯條目

編輯

注釋

編輯
  1. ^ 也有評價為西歐與中國風格合璧的[4]
  2. ^ 「係」是日語中一個公司里最小單位的組織,相當於「組」
  3. ^ 效仿當時日本山口縣圖書館的做法
  4. ^ 滿鐵哈爾濱圖書館設立於1923年,位於哈爾濱市埠頭區日本人居留地內。當時中東鐵路北段不屬日本管理[6]:34
  5. ^ 拆除前外壁為灰泥塗裝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畢玉才; 劉勇; 郭寶平. 辽宁:千余处不可移动文物说没就没. 光明日報. 2011-05-03 [2019-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3). 
  2. ^ 2.0 2.1 岡村敬二日語岡村敬二. 資料展示図録 「満洲」の図書館 (PDF). 京都ノートルダム女子大學. 2010 [2019-07-2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7-23) (日語).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吳利薇. 满铁奉天图书馆 (PDF). 滿鐵研究 (滿鐵資料研究分會). 2009-06-20, 2. 
  4. ^ 4.0 4.1 喜多由浩. 歌手、東海林太郎も館長だった…質・量ともに内地を凌駕した満鉄図書館. 滿洲文化物語. 產經News. 2016-06-12 [2019-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4) (日語). 
  5. ^ 5.0 5.1 劉旭. 文保速度赶不上拆迁 沈阳老建筑23年消失近400座. 工人日報. 2015-12-14 [2019-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3). 
  6.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岡村敬二. 遺された蔵書 : 満鉄図書館・海外日本図書館の歴史. 阿吽社. 1994-12: 336. ISBN 978-4900590465 (日語). 
  7. ^ 7.0 7.1 7.2 7.3 7.4 7.5 冷繡錦. “满铁”图书馆研究. 遼寧人民出版社. 2011-09-01: 338. ISBN 9787205071639. 
  8. ^ 8.0 8.1 8.2 西澤泰彥. 植民地建築紀行: 満洲・朝鮮・台湾を歩く. 歴史文化ライブラリー. 吉川弘文館. 2011-09-20. ISBN 978-4642057301 (日語). 
  9. ^ 岡村敬二. 「瀋陽市図書館訪問記(2006年8月)」 (PDF). 戦前期中國東北部刊行日本語資料の書誌的研究. 京都ノートルダム女子大學. 2006-2008 (日語). 
  10. ^ ず・ぼん4編集委員會 (編). ず・ぼん4: どうする、どうなる? 大学図書館. ポット出版. 1997 [2022-04-20]. ISBN 9784939015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6) (日語). 
  11. ^ 11.0 11.1 福田實. 藤川宥二 , 編. 満州奉天日本人史. 謙光社. 1976-01-18 (日語). 
  12. ^ 森安健. 中国に今も息づく満鉄の「智」 東北部に残る膨大な資料. 日本經濟新聞. 2013-05-02 [2019-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27) (日語). 
  13. ^ 陳鳳軍. 沈阳70处老建筑不可移动. 瀋陽日報. 2007-11-15 [2019-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3). 
  14. ^ 普通一兵. 被迁移的“不可移动文物 (PDF). 滿鐵研究 (滿鐵資料研究分會). 2009-03-28, 1 [2019-08-1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5-09). 
  15. ^ 奉天図書館施設概要. 書香 (滿鐵大連圖書館). 1932-08. doi:10.11501/1565829 (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