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埃爾·戴伊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23年8月20日) |
皮埃爾·戴伊(法語:Pierre d'Ailly,1351年—1420年8月9日)中世紀法國神學家、星相學家、羅馬天主教會樞機主教,生於貢比涅,曾在巴黎大學任教,在康斯坦茨大公會議上發揮重要作用。
皮埃爾·戴伊 | |
---|---|
出生 | 1350年 貢比涅 |
逝世 | 1420年8月9日 (69歲) 亞維農 |
母校 | |
職業 | 神學家、星體研究者,占星家、教授、哲學家、天主教神父、製圖師、天文學家 |
學術生涯
編輯戴伊於1350年或1351年出生在貢比涅一個富裕的資產階級家庭。他在巴黎的納瓦拉學院學習,1367年獲得藝術執照,次年獲得碩士學位,1372年時已活躍於大學事務。戴伊於1375年教授聖經,1376-1377年教授倫巴第人彼得的《四部語錄》,並於1381年獲得神學執照和博士學位。他隸屬於該大學,於1384年擔任校長。讓·熱爾松和克拉芒日的尼古拉斯是他的學生。
1378年,隨著兩位教宗被選舉,天主教會大分裂開始。1379年春天,戴伊甚至期待著巴黎大學的決定,將法蘭西民族的「角色」代入了阿維尼翁教宗克萊孟七世身上。儘管迅速地表明立場,他仍然堅定地希望結束分裂,當1381年5月20日,大學頒布命令稱達到此目的的最佳手段是召集一次普世教會會議時,戴伊在安茹公爵在場的情況下,在國王委員會面前支持了這一動議。不久之後,政府表現出的不滿迫使大學放棄了這個計劃,這可能是戴伊暫時退休到努瓦永成為法政牧師的原因。在那裡,他在一部幽默的作品中繼續為自己的立場而戰,其內容為大公會議中的反對分子滑稽地被惡魔利維坦帶走執行任務。
戴伊通過在大學確保約翰·布蘭查德(John Blanchard)被免除名譽校長職務的努力中發揮領導作用而重新聲名鵲起,其中布蘭查德在阿維尼翁對立教宗克萊孟七世面前被戴伊指控濫用職權。隨後,戴伊在1388年兩次受託前往覲見克萊孟七世,捍衛大學的教義,特別是關於聖母無染原罪的教義,反對傳教修道士讓·德·蒙松,並於1389年以國王的名義請願,要求將年輕的樞機盧森堡的皮埃爾封聖。他在這兩個場合付出努力的成功,以及他所表現出的雄辯,也許是他被選擇成為國王的隨行神職人員和聽告解神父的原因。同時,通過交換,他獲得了大學的最高尊嚴,成為巴黎聖母院的領導。這種與許多利益的接觸有助於解釋他的晉升。
戴伊從1389年到1395年擔任大學名譽校長,熱爾松接替了他。兩人都參與將道明會驅逐出大學,因為他們拒絕接受聖母無原罪的概念,也為了上述提到過的通過普世教會會議結束教會大分裂的努力。
當對立教宗本篤十三世於1394年在阿維尼翁接替克萊孟七世時,國王委託戴伊向新教宗表示祝賀。他這次的諂媚語言以及因此得到的回報,與巴黎大學的堅定態度形成了過於鮮明的對比,巴黎大學厭倦了分裂,甚至在那時就要求兩位教皇辭職。不久前,戴伊本人也參與起草了給國王的一封信,信中闡述了這種雙重退位的好處,但從那時起,他的熱情似乎略微冷淡了下來。然而,當他從阿維尼翁回來時,他再次在國王面前詳細論證了大學推崇的方式所帶來的優勢。
1395年4月2日,當他使得自己——或允許自己——被本篤十三世任命為勒皮主教時,他的行為所引起的懷疑得到了進一步的證實。他所持有的大量聖職俸祿使得他的無私性遭到一些懷疑。從此,他在大學受到懷疑,並被排除在討論教會合併的集會之外。
教會生涯
編輯任命
編輯然而,戴伊的教會生涯卻順風順水。在勒皮之後,他在1397年又被任命為努瓦永和康布雷主教。憑藉這一職位,他也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親王。為了占據他的新主教座,他必須面對勃艮第公爵菲利普的憤怒,壓制神職人員和資產階級的抵抗,甚至抵禦幾個領主的武裝攻擊;但他的保護者奧爾良公爵使得羅馬人的國王瓦茨拉夫四世主持了他的就職典禮。後者雖然是羅馬教宗的支持者,但卻趁機命令戴伊以他的名義與阿維尼翁教宗爭論,這一舉動的目的是說服本篤十三世退位,其必要性越來越明顯。然而,戴伊的話語在這個場合似乎缺乏決定性;無論如何,它沒有導致適當的結果。從那時起,他將大部分精力用於解決教會分裂問題。雖然他起初在接受會議至上主義的解決方案方面行動遲緩,但他到1409年時已在參加會議。
分裂壓力
編輯接下來,法國試圖通過威脅要正式撤銷對本篤十三世的服從來施加強烈的壓力,以征服他的頑固行為。戴伊儘管依附於這位教皇,卻被王國的行為感到喜不自勝。然而,他是在經歷過所發生的事情之後,於1403年第一批勸告和讚美恢復服從的人之一。他被查理六世作為使節派往本篤十三世,並抓住這個機會獻給教宗不計其數的友好祝賀和有用的建議。兩年後,在同一位教皇面前,他在熱那亞市布道,導致在服從阿維尼翁教宗的國家形成了聖三一節的普遍制度。 在1406年在巴黎舉行的教會會議上,戴伊盡一切努力阻止了再次撤銷服從,並根據國王的命令,成為了本篤十三世的捍衛者,這一行動再次使他受到大學黨的攻擊。次年,他和他的追隨者熱爾松參加了眾親王派往兩位教宗的使團,他在義大利的努力值得稱讚但徒勞,試圖誘使羅馬教宗前往一個沿海城鎮,而此地位於對立教宗附近,以期雙重退位於此發生。由於未能達成目標而氣餒,他於1408年初回到了康布雷教區。此時,他仍然忠於本篤十三世,不願加入即將批准皇家中立宣言的法國神職人員的行列,這激起了查理六世政府的憤怒,頒布了逮捕這位主教的命令,然而它並未被執行。
調解委員會
編輯直到兩所學院的樞機主教召開比薩大公會議(1409年)之後,戴伊才放棄了對本篤十三世的支持,並且由於缺乏更好的政策,他再次與他在年輕時捍衛的事業結盟。從他的話中來判斷,唯一的救贖機會就在於會議。而且,鑑於當前情況的需求,他開始爭辯說,在發生分裂的情況下,任何一個信徒都可以召集一個大公會議,並有權判決甚至廢黜對立教宗。事實上,這是戴伊參加的比薩大公會議的程序。在羅馬教宗額我略十二世和本篤十三世被宣布廢黜後,會議繼續選舉了亞歷山大五世(1409年6月26日)。這位教宗在位僅十個月。他的繼任者若望二十三世將戴伊晉升為樞機主教(1411年6月6日),此外,為了賠償他失去康布雷主教區,授予他利摩日教區的管理權(1412年11月3日),不久之後更換為了奧蘭治教區。他還提名戴伊為德國的教廷使節(1413年3月18日)。
不考慮這些好處的話,戴伊是若望二十三世在康斯坦茨大公會議(1414-1418)中最難對付的對手之一。戴伊與熱爾松都是會議中的主要神學家之一。由於他確信合併與改革的必要性,他為通過以下原則做出了最大的貢獻:由於大分裂在比薩大公會議中未能被解決,有必要再次承擔起基本的合併工作,而不將若望二十三世的權利考慮為高於額我略十二世和本篤十三世的權利。從這個角度來看,戴伊和同僚Fillastre在頭幾個月占據了主導地位。後來,看到事態的發展趨勢,他表現出一些不安和猶豫。然而,他拒絕為若望二十三世辯護,只在對這位教皇的審判中出現,對他做出證詞,這些證詞有時具有壓倒性的性質。
其他在康斯坦茨引起他注意的事情包括對約翰·威克里夫的譴責和對揚·胡斯的審判。胡斯的兩篇論文《論教會權力》(De Potestate ecclesiastica)和《論教會改革》(De Reformatione Ecclesiae)的公開閱讀(1416年10月1日至11月1日)揭示了,除了對教會的改革和組織有著非常獨特的想法之外,他還通過否認英格蘭人建立獨立國家的權利來削弱他們在會議中的權力。通過這場使他暴露在英格蘭人最嚴重的報復之下的行動,他開始擔任「法國國王的檢察官和捍衛者」的角色。
當為基督教世界選舉一位獨一的、無可爭議的新教皇的問題最終出現時,戴伊捍衛了樞機主教的權利,如果無法完全掌控選舉,至少也要參與選舉。他利用樞機團的權力提出了一個制度,以調和會議中的自命不凡。就這樣,教皇瑪爾定五世當選(1417年11月11日),戴伊的任務最終完成了。
退休
編輯會議結束後,戴伊回到了巴黎。1419年,在法國的內亂中,勃艮第派占領了巴黎,並在過程中殺死了一些教授,這時他向南逃往阿維尼翁。他以前的學生熱爾松在附近瑟勒思定會的一間房子裡定居。被稱為康布雷樞機的戴伊於1420年在阿維尼翁去世。
著作
編輯戴伊在教會分裂,宗教改革,占星術和其他主題上寫了大量文章。他關於樞機主教團的權力和普世教會會議的絕對正確性的想法非常有影響力。戴伊的《世界的形象》(Imago Mundi)(1410年)是一部宇宙學著作,影響了克里斯多福·哥倫布對世界大小的估計。科學和占星術中的許多問題,例如曆法改革,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對占星術的看法表達在幾部著作中,試圖平衡神聖的無所不知和人類的自由意志。戴伊關於教會分裂的著作將危機和改革的必要性置於世界末日的背景下。他的占星術也與教會分裂有關,試圖確定教會的分裂是否是敵基督來臨的標誌。他的作品在十五世紀末之前開始被印刷。
影響
編輯在《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中,卡爾·馬克思寫道,戴伊曾在康斯坦茨大公會議上對倫理改革的倡導者說:「只有魔鬼本人才能拯救天主教會,而你們卻尋找天使。」 月球的阿里辛西斯環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