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樹開花

竹的生長週期環節

竹樹開花是一種自然現象,但在中國印度,都有竹樹開花會帶來災禍的傳說。中國過往經常說「竹樹開花,必有大災」,而印度亦有「竹樹開花,饑荒發生」的傳說。

竹樹開花

規律

編輯

的生長週期通常在40到120年之間[1],視乎不同品種的竹而有所變化。一般來說,新的竹都會從竹的根部長出來的竹筍生長。不過,若土壤有異變,例如濕度或養份的轉變,所以竹不再適合生長,竹就會開始開花。開花後,花會結出可食用的「竹米」,之後竹樹就會枯萎。由於竹林很多時都是由同一棵竹分枝出來,所以竹樹的枯萎經常會一大片的發生。

奇怪的是,即使是將一顆竹長出來的竹林分成幾塊,甚至帶到不同氣候下培養,這些竹樹開花的時間也會同步。這一現象的成因尚不清楚,可能是竹本身有某種「生物鐘」機制。[2]

機制

編輯

竹樹開花傳統上有兩大解釋,都有一定缺陷:

  • 獵食者飽足假說認為,只要植物大面積同步開花結果,那一定會留下草食動物吃不下的種子繁衍下一代。只要開花周期比獵食者壽命長,等到下次開花時獵食者的數量就會恢復正常,繼續維持吃不下的狀態。開花周期長的植物造出的種子量一般也更多。[3]然而這並不能解釋開花周期為何有鼠類十倍之長。
  • 火周期假說認為,同步開花後死亡可以提高山林失火概率,為後代提供空間。竹子生長較快,因此不用擔心被其他植物超越。[4]可是竹林遍布的印度並無自然引起山林失火的記錄,[5]全靠巧合提升存活率在進化史上也前所未見。[6]

目前較新的理論在上述兩種假說的基礎上對開花周期的長度做出了數學解釋。首先原有兩種假說維持了一種穩定選擇英語stabilising selection的前提,為開花周期的長度設置了下界。這個新理論認為周期延長是根據一個整數乘法的規律:一個開花周期非原植物的整數倍的變種會單獨開花,導致種子被吃掉無法繁衍。然而花期為原本整數倍的變種不但可以產生更多種子,而且可以在原有植物開花時一起開花,使其有機會繁衍擴散。如果這個理論為真,那所有花期都應可以分解為多個小的質因數[7][8]

影響

編輯

過去人們曾錯誤認為竹樹開花會對一些以竹為主食的動物,例如大熊貓,造成毀滅性的損害,因為他們只以一種竹類作為主要食糧。然而,專家認為,這種理解是錯誤的。

根據四川臥龍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主任張和民表示,「大熊貓有吃單一食物的偏好,習慣長時間只吃一種竹子,一種竹子開花死亡後,大熊貓將不得不尋找其他食物,這將是一個比較艱難的過程,其中老弱病殘的大熊貓可能會被淘汰。」事件「肯定會對當地生存的大熊貓造成不良影響」。不過,大熊貓是會隨著食物而遷徙,所以即使牠們身處的竹林開始枯萎,只要鄰近地方仍然有可供食用的竹林,大熊貓還是會生存下去的。加上中國政府在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使大熊貓棲息地進一步擴大,大熊貓現時很少會因為缺乏食物而餓死。[1]

而一些老人家常說的「竹樹開花,必有大災」不只是迷信或謠傳,科學家發現當竹的生長環境變化過大,竹樹便會大規模開花並枯萎,並長出和散播種子到適合的新土地,或在原來的地方等待適當的時機(如旱災過後)。[來源請求]

另一方面,竹米(竹的種子)亦是齧齒類動物的優良食物。科學家曾計算過,在印度東北50年一度的竹樹開花周期發生時,老鼠的數量會激增 4 倍。突然增加的鼠量使村莊所儲存的糧食急速的被消耗,導致饑荒的發生[9]。所以,亦有說法指饑荒的發生只是因為齧齒類動物的突然增生,而非因為天災。

參考

編輯
  1. ^ 楊傑、張華,(2004年),中國權威專家:箭竹開花不會引致大熊貓滅絕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人民網》>>環保>>地球萬象,2004年12月15日。
  1. ^ 科學時報:竹子開花,大熊貓會不會再次斷糧[永久失效連結]
  2. ^ Soderstrom, Thomas R.; Calderon, Cleofe E. A Commentary on the Bamboos (Poaceae: Bambusoideae). Biotropica. 1979, 11 (3): 161–172. JSTOR 2388036. doi:10.2307/2388036. 
  3. ^ Janzen, DH. Why Bamboos Wait so Long to Flower. Annual Review of Ecology and Systematics. 1976, 7: 347–391. doi:10.1146/annurev.es.07.110176.002023. 
  4. ^ Keeley, JE; Keeley, J.E.; W.J. Bond. Mast flowering and semelparity in bamboos: The bamboo fire cycle hypothesis. American Naturalist. 1999, 154 (3): 383–391. PMID 10506551. doi:10.1086/303243. 
  5. ^ Saha, S; Saha, S.; HF Howe. The Bamboo Fire Cycle Hypothesis: A Comment. The American Naturalist. 2001, 158 (6): 659–663. PMID 18707360. doi:10.1086/323593. 
  6. ^ Keeley, JE; Keeley, J.E.; W.J. Bond. On incorporating fire into our thinking about natural ecosystems: A response to Saha and Howe. American Naturalist. 2001, 158 (6): 664–670. PMID 18707361. doi:10.1086/323594. 
  7. ^ Veller, Carl; Nowak, Martin A.; Davis, Charles C. Extended flowering intervals of bamboos evolved by discrete multiplication. Ecology Letters. 2015, 18 (7): 653–659. PMID 25963600. doi:10.1111/ele.12442. 
  8. ^ Zimmer, Carl. Bamboo Mathematicians. Phenomena: The Loom. National Geographic. 15 May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30 March 2016). 
  9. ^ Discovery Channel,(2006年),《竹子開花的惡兆》,動物星球頻道

參看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