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節蟲
竹節蟲,又稱
竹節蟲目 | |
---|---|
Bacillus rossius,分布於地中海鄰近地區 | |
Extatosoma tiaratum,澳洲特有種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綱: | 昆蟲綱 Insecta |
(未分級): | 雙髁類 Dicondylia |
亞綱: | 有翅亞綱 Pterygota |
演化支: | 伴翅類 Metapterygota |
下綱: | 新翅下綱 Neoptera |
並系群: | 外翅總目 Exopterygota |
目: | 竹節蟲目 Phasmatodea Jacobson & Bianchi, 1902 |
體型修長,呈圓筒形,棒狀或枝狀;少數種類扁平如葉。複眼發達,單眼通常退化。翅膀通常退化;如有翅膀,前翅通常小於後翅。不完全變態,陸棲,植食性昆蟲。多數分佈於熱帶。
竹節蟲目包括了全世界最長的昆蟲——尖刺足刺竹節蟲 (Pharnacia serratipes,分佈於馬來半島),體長(含腳)可達55.5公分。
竹節蟲目與紡足目親緣關係最接近。
分類
編輯竹節蟲分類上包含兩大重要概念,即中後足脛節端部的三角形凹陷"areola apicalis"和中節"segmentum medium",根據是否有此三角形凹陷,可分為Areolatae以及Anareolatae。[2]
䗛目現行分類如下[3]:
- Agathemerodea 亞目
- Agathemeridae 科
頭部
編輯頭部為前口式,口器為咀嚼式,上顎發達,常有複眼,而單眼則僅在一些有翅種類中發現。
胸部
編輯胸部由三節組成,前胸短,中胸與後胸較長。
足部
編輯竹節蟲的三對足型態相似,後足不特化,一般可分為基節、轉節、股節、脛節、附節。
翅
編輯有不少竹節蟲前後翅均消失,或有不同程度的退化,當有翅時,前翅又稱複翅,甚短且多為革質,後翅常發達,有一些種類前後翅可摩擦發音。
腹部
編輯䗛目昆蟲的腹部一般由11節組成,腹部功能不同,其構造也發生變化,如第1節常與後胸緊密相連,第一腹板消失,生殖器則因兩性而異,第10節常發達,第11節則為小型肛上板及1對由腹板劃分出的肛側板為代表。
卵
編輯竹節蟲的卵型態因物種而異,特徵較明顯且穩定,在分類上有著具體的應用,卵通常由卵囊和卵蓋所組成,產卵方式隨物種而異,常見有拋棄式產卵、黏附於植物孔隙或產卵於植物內部、產卵於疏鬆的沙土中等等。
卵的滯育現象
編輯一些生活在溫帶地區的竹節蟲,其卵可能發生滯育或延遲發育的現象,因此有一些卵可能會經過2年到3年才孵化,是否產下滯育型的卵可能由成蟲的光週期控制,接受到短光照更可能產下滯育期的卵。
食性
編輯竹節蟲的食性因物種不同而異,有些竹節蟲為廣食性的物種,對各類植物接受度高,有些竹節蟲食性專一,僅接受特定的食草,此外,雌雄蟲、不同齡期的竹節蟲食性可能存在差異,治理蟲害[失效連結]時應注意。
脫皮
編輯若蟲脫皮時,表皮沿著背中線裂開,若蟲先露出頭部,接著露出胸部和足,最後是腹部。
自割與再生
編輯竹節蟲的附肢在脫皮或受到攻擊時可能會自割,其後的脫皮能夠將斷肢重新長出來,竹節蟲的斷肢再生為一漸變過程,再生足通常會比正常足少一節,此外,斷肢的時機也影響足的再生能力,如成蟲因為不會脫皮所以斷肢後多無再生能力。
繁殖
編輯雄蟲通常比雌蟲更早進入成蟲期,且雄蟲的壽命通常較短,並非所有竹節蟲皆有雌雄蟲,許多竹節蟲物種中,雄蟲非常稀少,甚至僅有雌蟲,因此竹節蟲的生殖方式可分為孤雌生殖以及兩性生殖,有些物種可兼行之。
防禦機制
編輯竹節蟲體型細長,體色通常為棕色或綠色,有助於其隱蔽於枝葉之中,另外也有些竹節蟲形似樹葉,或具備突起,形似地衣苔癬,亦有助於其隱蔽。 有些竹節蟲會擬態為其他生物,如幽靈竹節蟲可將腹部從體背上彎向前方,擬態為蠍子。 許多竹節蟲會左右搖晃自己的身體,影響天敵的視覺,讓自己看起來更像風中的枝葉。 竹節蟲遇到天敵的刺激時也有可能會假死,這種現象隨著齡期的增加越來越明顯,在成蟲期尤其明顯。 竹節蟲也可能具備特別的防禦機制,例如展開鮮豔的後翅以驚嚇敵人、以後足股節上的尖刺反擊、或是釋放刺激性的氣體等。
天敵
編輯竹節蟲的天敵相當多,如鳥類、鼠類、爬蟲類、蜘蛛和其他捕食性的昆蟲皆可能為竹節蟲的天敵,此外,竹節蟲從卵到成蟲期皆有寄生性的蜂類及蠅類天敵,但目前相關的研究尚缺乏。
習性
編輯竹節蟲通常飛行能力差勁,既使是有翅的種類也多依靠滑翔移動,幼齡的竹節蟲喜好取食嫩葉,隨著齡期增長可能有轉往樹木上部取食的習性。
化石
編輯與人類的關係
編輯蟲害
編輯竹節蟲屬於森林型害蟲,一但爆發時會大面積啃食林木葉片,從而導致幼樹死亡及大樹枯萎[2]。
台灣在日治時期時曾試著栽培棉花,但因為棉桿竹節蟲的大規模危害而作罷[5]。
經濟價值
編輯有些竹節蟲由於外型特殊,可能被作為寵物飼養,收藏家也有可能收集其標本,在標本市場上有一定地位。
保育
編輯有一些竹節蟲因棲息地的破壞,或商業採集等因素,其生存受到威脅,如台灣的津田氏大頭竹節蟲,由於其棲息地限縮在綠島及墾丁的海岸,極容易因環境的開發而滅絕,因此被定為二級保育類動物[6]。
圖集
編輯-
Ctenomorpha chronus
-
Ctenomorpha chronus
-
Ctenomorpha chronus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Yang, H.; Shi, C.; Engel, M. S.; Zhao, Z.; Ren, D.; Gao, T. Early specializations for mimicry and defense in a Jurassic stick insect.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21, 8 (1): nwaa056 [2021-01-23]. ISSN 2095-5138. doi:10.1093/nsr/nwaa05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3).
- ^ 2.0 2.1 2.2 2.3 2.4 2.5 陳樹春. 中國䗛目昆蟲. 中國北京. 2008.04.
- ^ GBIF. Phasmida Species File. [2022-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28).
- ^ 内蒙古热河生物群发现最古老的竹节虫化石. [2014-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9).
- ^ 黃世富. 台灣的竹節蟲-採集與飼養圖鑑. 2002. ISBN 957-8792-64-6.
- ^ 楊家旺. 珍貴稀有的津田氏大頭竹節蟲. 環境資訊中心. [2022-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