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承熙(Lo Chengxi,1920年11月20日)原籍廣東省順德縣,生於香港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學家。[1][2]

生平

編輯

1944年昆明西南聯合大學經濟系畢業,隨即入北平清華大學經濟系當研究生。1948年赴美國,在芝加哥大學當研究生,獲碩士學位。[1]他是米爾頓·弗里德曼的碩士研究生。[3]1950年春,回國。[1]

1979年11月19日,身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的羅承熙就弗里德曼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一事致信米爾頓·弗里德曼稱:「我是你的學生……現在我是世界經濟研究所的研究員,被要求做訪問期間的聯絡員。」1980年6月,羅承熙又致信弗里德曼稱,在弗里德曼預定的訪問中國的時間段內,他要參加一個代表團赴美國,故詢問弗里德曼可否提早訪問中國。但因弗里德曼已安排在訪問日本一周之後再訪問中國,故弗里德曼的訪問時間未能調整,羅承熙和弗里德曼未能在1980年見面。[3]

三年後,羅承熙結束了在美國東海岸做訪問學者的工作,與妻子、兒子轉經加拿大溫哥華回中國,恰逢弗里德曼在溫哥華參加朝聖山學會的會議,羅承熙終於同弗里德曼見面。[3]

1980年代,羅承熙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 [1]他和錢俊瑞等人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後世界經濟學科的奠基人。[4]

著作

編輯
  • 羅承熙,貨幣理論探索,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王鳳琴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家辭典:現代卷,甘肅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520頁
  2. ^ 学术园地写华章——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蕴岭,人民网,2008年09月23日. [2013年7月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3. ^ 3.0 3.1 3.2 Milton Friedman / Rose D. Friedman, Two Lucky Peopl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8.
  4. ^ 弗里德曼和他的中国学生,中国网,2006-12-2. [2013-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