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和級防護巡洋艦
肇和級防護巡洋艦,是清朝末期海軍重建時期所訂購的最後一級防護巡洋艦,這也是中國第一級採用蒸汽輪機(時稱「透平機」)的軍艦[1]。
肇和級防護巡洋艦 | |
---|---|
概觀 | |
艦種 | 防護巡洋艦 |
擁有國 | 大清(訂購但未實際擁有) 中華民國 希臘海軍 |
前型 | 海天級防護巡洋艦 |
次型 | 六十四號型巡洋艦(未建成) 寧海級輕巡洋艦(實際運用) |
製造廠 | 1910年~1913年 |
下訂 | 1910年~1911年 |
單艘造價 | 20~21萬英鎊(1910年價格) |
建造數 | 3 |
損失數 | 3: 肇和:1937年9月21日空襲沉沒 應瑞:1937年10月23日空襲沉沒 埃利:1940年6月10日潛艇擊沉 |
技術數據 | |
標準排水量 | 2460-2750噸 |
全長 | 全長:98.14-105.46米 |
全寬 | 11.9-12.8米 |
吃水 | 4.26-4.5米 |
燃料 | 燃煤:550-600噸 燃油:50-100噸 |
鍋爐 | 各種鍋爐3-6座[註 1] |
動力 | 帕森斯透平機,推測3台 3軸推進 |
功率 | 理論:6,000匹指示馬力(4,500千瓦特) |
最高速度 | 理論:20節(37公里每小時) |
續航距離 | 4,500—5,200海里(8,300—9,600公里)/10節(19公里每小時) |
乘員 | 232-283人 |
武器裝備 | 肇和: 50倍徑單裝6英寸(152.4公釐)阿姆斯特朗速射炮2門 50倍徑單裝5英寸(127.0公釐)阿姆斯特朗速射炮4門 50倍徑單裝3英寸(76.2公釐)阿姆斯特朗速射炮2門 47毫米哈乞開斯速射炮6門 37毫米馬克沁乒乓炮2門單裝 18英寸(457公釐)魚雷發射管2具 |
裝甲 | 肇和: 裝甲甲板傾斜部分:2英寸(50.8公釐) 水平部分:1英寸(25公釐) 司令塔:3英寸(76.2公釐) |
本級原設計作為訓練巡洋艦使用。各艦未及實際服役,辛亥革命即已爆發,建造一度中斷。中華民國繼承並保有本級前兩艦(肇和、應瑞),兩艦隨後歷經軍閥混戰,最終在抗日戰爭爆發初期先後被日軍飛機擊沉。三號艦因民國內戰不斷,無力籌款,被迫放棄,轉售予希臘海軍;1940年義大利對希臘宣戰前夕被義大利潛艇偷襲擊沉。
背景
編輯1909年冬,清朝重啟自庚子事變以來再度停滯的海軍建設,由載洵率領一支龐大的中國海軍代表團前往歐洲各國進行考察。此行中國歐洲多國訂購了大批軍艦,其中在英國訂購了兩艘特別設計的訓練巡洋艦,按清政府的計劃,這將為日後的新式海軍提供必不可少的訓練能力[2]。
另一邊,20世紀初中美關係迅速升溫,同時美國的鋼鐵和造船企業也對中國向歐洲拋出的大筆訂單感到羨慕。1909年底到1910年初,先後多家美國企業敦促美國政府,認為中國新訂造的訓練艦大量採用了英式裝備,這將使日後擴充的海軍也繼續沿用英式裝備,從而擴大英國在華影響力。因此美國國務院對清政府表示,希望中國能同樣「公正」地採購一番美式裝備[3]。1910年8月23日,載洵再次率領海軍考察團出國考察,這次主要的目的是尋訪美國各大船廠和海軍基地。12月21日,中方通知美國造船企業駐華總代表,表示中方準備向紐約造船公司訂購第三艘肇和級巡洋艦。然而中方為了標準化起見,堅持要在該艦上採用英式火炮[4]。美方不甘心就此失去利潤豐厚的中國軍火市場,在和中方進行一系列磋商後,達成了一筆一攬子海軍協議,由美國向中國提供2500萬兩白銀的首期低息海軍貸款,同時雙方進行廣泛的海軍合作,中方承諾利用海軍貸款向美方訂購無畏艦,同時美方將協助中國改進軍港和軍械工廠、接收赴美留學生、派出美國海軍顧問、向中方進行技術轉移、雙方建立情報共享機制等[5]。
設計與概述
編輯本級3艦因在三間不同的造船廠進行生產,外觀與內部均有一定的差別。首艦肇和號由英國阿姆斯特朗埃爾斯維克船廠首席設計師約書亞·佩雷特(Josiah Perrett)主持設計[6]。其母型有可能是同廠建造、1903年下水的紫石英號[7]。英方的設計方案為2750或2725噸,全長105.46米、寬11.9-12.8米,吃水4.5米。全艦採用艏艉樓設計[8]。外觀上為兩煙囪,在兩側的舷牆有大量開口,供火炮進行射擊用[9]。首艦肇和號為保證副炮射界,艏艉樓側面均明顯內削[8]。
二號艦應瑞號在建造時,諸多細節與肇和號均不相同。外觀上兩者的主要區別為:肇和號為保證副炮射界,艏艉樓側面均明顯內削[8];應瑞號改為在舷側安裝4座副炮用的耳台[10];後部露天指揮台,肇和號為緊靠後桅,下方有支撐用的斜杆;應瑞號則直接安裝在艉樓甲板;艦艏的錨鏈孔,肇和號右側兩個、左側一個;應瑞號兩邊都是一個[10]。此外還有不太明顯的區別:應瑞號的前桅比肇和號要更靠後一些,而煙囪要稍微分開一些[11]。三號艦飛鴻號的外觀基本接近應瑞號,同樣有耳台。
動力方面,3艦均使用了帕森斯公司生產的透平機。肇和號、應瑞號的主機可能都是3台透平機、3軸推進[1]。至於輔機和鍋爐,3艦的實際配置方案各有差別[註 1][12]。
武器方面,首艦肇和號、三號艦飛鴻號均採用阿姆斯特朗火炮,二號艦應瑞號則是使用維克斯火炮。肇和號的主炮為兩門50倍徑阿姆斯特朗單裝速射炮,分別布置在艦體前後中軸線上。副炮為50倍徑4英寸(100公釐)阿姆斯特朗速射炮,布置在主甲板4個角落。小口徑火炮包括兩門50倍徑3英寸(76公釐)阿姆斯特朗速射炮,47毫米哈乞開斯機關炮6門,以及37毫米馬克沁乒乓炮兩門。魚雷武器為18英寸(460公釐)魚雷發射管兩具[9]。應瑞號的武器口徑與肇和號基本相同,但部分武器的具體廠家有區別。另安裝位置略有區別:肇和號副炮在中部上層建築4角,應瑞號在4個耳台處;3英寸炮,肇和號安裝在前部副炮後面的舷側;應瑞號則改到魚雷管旁、後部副炮的前方[10]。飛鴻號的初始布置方式不詳,可能與肇和號類同;後於1926年進行大改裝,武器配備有了很大變化[13]。
防護方面,首艦肇和號的裝甲甲板傾斜部分為2英寸(50.8公釐),水平部分1英寸(25公釐),司令塔3英寸(76公釐)。二號艦應瑞號造價便宜些,防護能力也相對縮水[11]。三號艦飛鴻號的防護能力與肇和號基本相同[1]。
同級艦
編輯艦名 | 建造廠家 | 起工 | 下水 | 服役 | 結局 |
---|---|---|---|---|---|
肇和 Chao Ho |
埃爾斯維克造船廠 | 1910年11月7日 | 1911年10月23日 | 1913年3月14日 | 1937年9月21日虎門保衛戰日機空襲沉沒[14] |
應瑞 Ying Swei |
維克斯造船廠 | 1910年 | 1911年12月2日 | 1913年4月16日 | 1937年10月23日南京空襲沉沒[15] |
飛鴻 Fei Hung 埃利/赫勒 Elli/Helle |
紐約造船廠 | 1911年 | 1912年5月4日 | 1914年 | 飛鴻:1914年出售 埃利:1940年6月10日義大利潛艇擊沉[16] |
簡介
編輯本級三艦均在清朝末年開始動工興建。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新成立的民國政府希望能繼承接收這批清末訂購的軍艦,經過商議,以民國政府向承建廠商開具高價貼息國庫券的方式,結清剩餘款項。肇和號、應瑞號兩艦因此得以回國[17]。不久全國進入了動盪的軍閥混戰時代,兩艦從此分道揚鑣。其中應瑞號長期留在中央海軍序列,跟隨閩系海軍先後依附皖系、直系[18]、南京國民政府[19],抗日戰爭期間被日機擊沉[20]。
另一邊,肇和號選擇加入護法艦隊[21],但隨即捲入了地方軍閥和護法軍政府之間的衝突之中[22]。1923年護法艦隊解散,肇和號隨原護法艦隊主力加入直系的渤海艦隊[23],後又輾轉於奉系[24]、粵系[25]。抗日戰爭初期的虎門保衛戰中,肇和號同樣被日機擊沉[14]。
飛鴻號因民國政府無力支付,由造船廠轉售予希臘海軍,並改名為「埃利」。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協約國曾一度控制了希臘海軍,埃利號也因此在數年間懸掛法國國旗,直到希臘對德奧宣戰後埃利號才重歸希臘旗下[13]。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義大利在作入侵希臘的準備時,以潛艇偷襲削弱希臘海軍,埃利號也因此被擊沉於港內[16]。
注釋
編輯腳註
引用
- ^ 1.0 1.1 1.2 Richard Wright, The Chinese Steam Navy 1862-1945, p. 127
- ^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341頁
- ^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350頁
- ^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351頁
- ^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352頁
- ^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343頁
- ^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344頁
- ^ 8.0 8.1 8.2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346頁
- ^ 9.0 9.1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347頁
- ^ 10.0 10.1 10.2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349頁
- ^ 11.0 11.1 Richard Wright, The Chinese Steam Navy 1862-1945, p. 126
- ^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906-1921, p. 396
- ^ 13.0 13.1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370頁
- ^ 14.0 14.1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365頁
- ^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369頁
- ^ 16.0 16.1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372頁
- ^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355頁
- ^ #近代中國海軍,743頁
- ^ #近代中國海軍,793頁
- ^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368頁
- ^ #近代中國海軍,727頁
- ^ #近代中國海軍,729頁
- ^ #近代中國海軍,738頁
- ^ #近代中國海軍,847頁
- ^ #近代中國海軍,864頁
參考文獻
編輯- Randal Gray.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906-1921.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86. ISBN 0-85177-245-5.
- Richard Wright. The Chinese Steam Navy 1862-1945. London: Chatham Publishing. 2000.
- 海軍司令部《近代中國海軍》編輯部 (編). 近代中国海军. 海潮出版社. 1994. ISBN 978-7-80054-589-4.
- 陳悅. 清末海军舰船志. 濟南: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12. ISBN 978-7-5474-0534-5.
- 陳悅. 中国军舰图志1855-1911. 上海: 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5. ISBN 978-7-5458-1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