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岐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寧德市福安市下轄的一個鄉鎮級行政單位。[1]

賽岐鎮
賽岐鎮的位置
地圖
坐標:26°58′15″N 119°40′29″E / 26.97081°N 119.67461°E / 26.97081; 119.67461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上級行政區福安市
村級區劃單位數
時區北京時間UTC+8
行政區劃代碼35 09 81 100
電話區號+86 

水路交通

編輯

賽岐鎮北部有交溪、穆陽溪。支流穆陽溪匯入交溪後稱賽江,江口設內河碼頭賽岐港。交溪、穆陽溪源自浙閩丘陵洞宮—鷲峰山脈;賽江下游即白馬港、三沙灣,通向台灣海峽。舊時閩東北、浙西南陸路交通不便,上游諸縣與外地的旅客貨物往往要在此轉駁,明萬曆《福安縣誌》便有海鹽經賽岐港輸往內地山縣的記載。賽岐港周圍於是形成集鎮。

賽岐港繁榮時可泊百噸輪船,駛往福州、廈門、台灣、廣州、寧波、上海甚至營口、沖繩。1949年後,福州港務局三都辦事處設在賽岐鎮。1957年,港區東岸建成靠泊能力為600多噸的鋼筋混凝土框架式港務貨運碼頭,不久擴建成連體碼頭,靠泊能力提高到1500噸,貨物裝卸不再需要江中大船過駁小船。隨後水產、糧食、煤炭、石油、木材、食糖等7座專用碼頭相繼建成。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賽岐港碼頭的靠泊能力總和近萬噸,港區的各種設施完善。1982年經省政府批准,賽岐港闢為外貿運輸物資啟運點;從1983年起,賽岐與香港正式通航;1984年又闢為國輪外貿物資裝卸點。此間,港口的吞吐量均居閩東各港口首位,在省內僅次於福州、廈門港居第三位。

公路交通興旺後,水路交通逐漸衰落下去。

陸路交通

編輯

溫福公路修建於「一五」期間,賽岐段於1956年通車。福建省道S301福安下白石至浦城公路與S302下浦至壽寧大安公路在此交匯。1991年,賽岐大橋通車,G104公路隨之改經交溪東岸;賽岐北部的舊國道改稱黃(蘭)後(太)公路。2005年,G1514寧上高速公路(原福(鼎)寧(德)高速公路福安連接線)通車,在賽岐設有出口。

2010年,杭深鐵路溫福段通車。賽岐距設在灣塢鎮的福安站約20公里,賽岐汽車站開通了往動車站的高速班車。

風貌物產

編輯

賽岐鎮沿江建有一里多長的商業街。街旁樓店為騎樓式樣,與閩南商業發達的地區風貌相類。賽岐鎮繁榮時,商業街上設有南北雜貨鋪、布店、藥店,魚貨棧、茶行、糧行,還有外商代辦開設的亞細亞、德士古、美孚洋行及南洋兄弟菸草經銷處。政府先後在賽岐設立海關、鹽政、茶葉等監管和辦事機構。清光緒間,賽岐鎮設立郵政所。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賽岐商人自行出資架設往福安縣城的電話線。

計劃經濟時期,福建省和福安專區物資商品採購供應機構在此建立。先後有工業品採購供應二級站、農資公司、土產公司、鹽業公司、木材公司、石油公司、燃料公司、醫藥二級站、糧食轉運站、建材物資部等;閩東各縣為了便於物資採購和轉運,也在港口的周邊設立辦事處並建倉儲;縣內各鄉鎮亦設採購組。

商業興旺以後,賽岐的工業也隨之發展。早年間,為了適應港中船舶上的需用,賽岐辦起加工篾篷、鍛造鏈錨、搓擰船索等作坊。1949年前,當縣城人還沒見到電燈時,賽岐機械碾米廠發電機的余電便供應周圍居民。1949年後,茶業、酒業逐漸興盛。賽岐酒廠生產的「蜜沉沉」牌米酒被評為福建名酒,編入《中國名食譜》,周恩來總理曾用此酒宴請過外賓。賽岐的麵粉加工業、木材加工業、化工業、造船業、和傳統的手工業、輕工業也聞名一時。

賽岐鎮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被評為「全國愛國衛生模範鎮」;賽岐農貿市場,也曾於八十年代後期連續三年被評為「全國文明集貿市場」、「全省文明市場」。開發區大潮時期,福建省在賽岐設立福安經濟開發區(閩東賽岐經濟開發區)。2012年,原賽岐開發區改設福安市羅江街道

行政區劃

編輯

賽岐鎮下轄以下地區:[2]

前進街社區、​虹橋社區、​和平街社區、​解放街社區、​下港街社區、​萬壽街社區、​凱旋社區、​賽里村、​店前村、​郭厝坪村、​寶洋村、​秀洋村、​桃洋村、​大象村、​泰康村、​象環村、​青江村、​溪里村、​蘇洋村、​長岐村、​下長岐村、​泥灣村、​大盤村、​小盤村、​江兜村、​大葉村、​廉首村、​獅子頭村、​宅里村、​梨園村和下浦村。

參考資料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