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社會黨 (印度)

革命社會黨(英語:Revolutionary Socialist Party,縮寫為RSP)是印度的一個共產主義政黨。該黨成立於1940年3月19日。該黨起源於孟加拉反殖民解放運動組織實踐協會印度斯坦社會主義共和軍英語Hindustan Socialist Republican Association

革命社會黨
Revolutionary Socialist Party
總書記馬諾吉·巴塔查亞英語Manoj Bhattacharya[1]
創始人特里迪布·喬杜里英語Tridib Chaudhuri
成立1940年3月19日
總部新德里費羅茲沙路17號
黨報《洪流》馬拉雅拉姆語
《群眾新聞》孟加拉語
《呼聲》英語,歷史上)
青年組織革命青年陣線英語Revolutionary Youth Front
學生組織進步學生聯盟
婦女組織全印聯合婦女協會
工會組織聯合工會大會
農會組織聯合農民聯盟
意識形態共產主義
馬克思列寧主義
革命社會主義
歷史上:
反史達林主義
政治立場左翼
國內組織印度國家發展包容性聯盟(全國)
左翼陣線西孟加拉邦
世俗民主聯盟西孟加拉邦
左翼陣線特里普拉邦
聯合民主陣線喀拉拉邦
曼尼普爾進步世俗聯盟曼尼普爾邦
官方色彩  紅色
人民院
1 / 545
聯邦院
0 / 245
選舉標誌
黨旗
官方網站
rsp.org.in
印度政治
政黨 · 選舉
喀拉拉邦阿勒皮的革命社會黨標誌
特里普拉邦阿加爾塔拉革命社會黨的宣傳海報
特里普拉邦阿馬爾普爾的革命社會黨競選海報

歷史

編輯

實踐馬克思主義的發展

編輯

1930年代,實踐協會受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影響,被囚禁的實踐協會成員在獄中大量學習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有部分成員加入共產主義鞏固英語Communist Consolidation(後來的印度共產黨的前身之一)。雖然實踐協會中的馬克思主義者對馬列主義學說仍然存有疑惑和不解但最後還是加入印度共產黨[2]

由於在共產國際和印度國內路線問題與印度共產黨有了分歧,在1938年夏天的一次會議中進行了討論,最終實踐協會的馬克思主義者決定以獨立身份留在印度共產黨內[3]

印度大會社會黨時期

編輯

雖然實踐協會中大量非馬克思主義者加入印度大會社會黨,其中也包括該協會中的馬克思主義者。但是他們對大會社會黨的積極性遠不如共產黨那麼高。

1938年年底,實踐馬克思主義者創辦了《加爾各答社會主義者》。雜誌主編是薩蒂什·薩卡。該雜誌傾向於實踐運動中的馬克思主義者。除了小部分人不是馬克思主義者[4]

革命社會黨的建立

編輯

由於受到大會社會黨和保守派勢力的背景下,仍舊為大會社會黨成員的實踐馬克思主義者參加人民院的會議。在會議上堅決了自己支持印度獨立和不妥協於英國的結論。會議後該部分成員退出大會社會黨並且組建了印度革命社會黨(馬列)。該黨首位書記是錢德拉·查特吉。[5]

印度獨立後

編輯

1977年選舉前,該黨在喀拉拉邦的一些基層組織脫離該黨並組建了全國革命社會黨。全國革命社會黨與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組成了選舉聯盟

歷任總書記

編輯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The Hindu : Kerala / Thiruvananthapuram News : Chandrachoodan third Keralite to lead RSP. [2013-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4). 
  2. ^ Saha, Murari Mohan (ed.), Documents of the Revolutionary Socialist Party: Volume One 1938-1947. Agartala: Lokayata Chetana Bikash Society, 2001. p. 20-21
  3. ^ Saha, Murari Mohan (ed.), Documents of the Revolutionary Socialist Party: Volume One 1938-1947. Agartala: Lokayata Chetana Bikash Society, 2001. p. 35-37
  4. ^ Saha, Murari Mohan (ed.), Documents of the Revolutionary Socialist Party: Volume One 1938-1947. Agartala: Lokayata Chetana Bikash Society, 2001. p. 37, 52
  5. ^ Saha, Murari Mohan (ed.), Documents of the Revolutionary Socialist Party: Volume One 1938-1947. Agartala: Lokayata Chetana Bikash Society, 2001. p. 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