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麗妃
康惠莊淑麗妃(1390年代—1424年8月12日),韓氏,名失考,朝鮮族,本貫清州韓氏,中國古代明朝妃嬪,出身於朝鮮王朝。永樂年間由朝鮮王朝進貢給明成祖為妃。獲封麗妃,又稱「韓麗妃」。諡號康惠莊淑[1]。
康惠莊淑麗妃 韓氏 | |
---|---|
中國(明朝)嬪妃 | |
麗妃 | |
姓 | 韓氏 |
位號 | 妃 |
徽號 | 麗 |
氏族 | 清州韓氏 |
出生 | 1399年左右 |
婚姻名份 | 妃 |
逝世 | 永樂二十二年七月十八日(1424年8月12日) 北京 |
諡號 | 康惠莊淑 |
墳墓 | 長陵(明成祖殉葬妃子) |
親屬 | |
父親 | 韓永矴 |
夫 | 明成祖永樂帝 |
夫之父 | 明太祖洪武帝 |
夫之母 | 孝慈高皇后馬氏 |
夫之元配 | 仁孝文皇后徐氏 |
兄弟 | 朝鮮西原府院君韓確 |
姊妹 | 恭慎夫人韓桂蘭 |
其他親屬 | 侄女朝鮮德宗之王妃昭惠王后 |
父韓永矴,她的侄女(弟韓確之女)是朝鮮德宗之王妃昭惠王后(仁粹大妃),妹妹韓桂蘭是明宣宗的女官,封恭慎夫人。
永樂十五年(1417年)八月,明成祖派宦官黃儼、海壽等人到朝鮮選貢女。朝鮮方面提前得知消息,已選好「黃氏、韓氏等十餘於勤政殿,令兩使臣擇之」,報言「黃氏容貌美麗,故副令河信之女;韓氏嬋娟,故知淳昌郡知事永矴之女」。黃氏時年十七(虛歲)。韓氏的年齡卻沒有詳細記載。當時,朝鮮方面選擇貢女年齡在十七至十三歲之間。亦有十八歲的實例[2]:17—18,20。韓氏、黃氏在兄長陪同,另各自有六名侍女、兩名火者(閹人),隨同黃儼前往京師。時「路旁觀者,莫不垂涕」[3]:61。
來到明朝後,朱棣得知和韓麗妃一起被選送來的美女黃氏並非處女並曾經墮胎,嚴加審問,黃氏招供曾與姊夫金德章、隣人皂隷等私通。朱棣遷怒於朝鮮,韓麗妃為朝鮮國王求情。朱棣又命韓麗妃責罰黃氏,韓麗妃遂抽打黃氏的面頰。但此後黃氏依然被留在明朝皇宮。永樂十九年(1421年),後宮爆出牽涉多名妃嬪宮女的風化案魚呂之亂,韓麗妃受到牽連,曾被關進冷宮並斷絕飲食多日。守門太監可憐她,偷偷送來食物,她才沒有被餓死。韓麗妃的婢女們都被殺害。乳母金黑亦下獄[4]。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明成祖去世。明初制度,皇帝去世以妃嬪殉葬,此次共殉葬30多人,韓麗妃也被列入殉葬之列。臨殉葬前,韓麗妃跪地苦求新皇帝明仁宗放她回朝鮮贍養老母,但不獲准,最終慘遭吊死殉葬。同年十月十七日,朝鮮世宗在便殿宴慰赴京皇親任添年(任順妃父)、韓確(韓麗妃弟)、崔得霏(崔美人父)等人。明朝使臣言:「前後選獻韓氏等女,皆殉大行皇帝[明成祖][4]。」《朝鮮王朝實錄》又記韓麗妃諡號為「康惠莊淑」[1]。
衍生形象
編輯電視劇
編輯年份 | 劇名 | 演員 | 劇中稱謂 |
---|---|---|---|
2022 | 《尚食》 | 鄧莎 | 韓莊妃 |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朝鮮王朝實錄·世宗實錄·十七年》[4月26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咨爾金氏,故康惠莊淑麗妃之乳母也。麗妃恭事先帝,允稱賢淑,及六御升遐,隕身以從。旣加封諡,以旌賢行。念爾昔有保育之勤,今特封爲恭人[……]
- ^ 肖春娟. 《明初朝鲜贡女问题研究》 (碩士論文). 中央民族大學. 2006 [2022-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3) (簡體中文).
- ^ 刁書仁. 《明前期明朝向朝鲜索征的“别贡》.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吉林省長春市: 東北師範大學). 2009, (2009年第3期): 60—66. ISSN 1001-6201 (簡體中文).
- ^ 4.0 4.1 《朝鮮王朝實錄·世宗實錄·六年》[10月17日]○戊午,御便殿,宴慰赴京皇親任添年、韓確、崔得霏等。○使臣言:「前後選獻韓氏等女,皆殉大行皇帝。」先是,賈人子呂氏入皇帝宮中[……]亂之初起,本國任氏、鄭氏自經而死[……]韓氏當亂,幽閉空室,不給飮食者累日,守門宦者哀之,或時置食於門內,故得不死。然其從婢皆逮死,乳媼金黑亦繫獄,事定乃特赦之。初,黃氏之未赴京也[……]帝以黃氏非處女詰之,乃云:「曾與姊夫金德章、隣人皂隷通焉。」帝怒,將責本國,勑已成,有宮人楊氏者方寵,知之,語韓氏其故,韓氏泣乞哀於帝曰:「黃氏在家私人,豈我王之所知也?」帝感悟,遂命韓氏罰之,韓氏乃批黃氏之頰。明年[……]及帝之崩,宮人殉葬者,三十餘人,當死之日,皆餉之於庭。餉輟,俱引升堂,哭聲震殿閣。堂上置木小床,使立其上,掛繩圍於其上,以頭納其中,遂去其床,皆雉經而死。韓氏臨死,顧謂金黑曰:「娘吾去!娘吾去!」語未竟,旁有宦者去床,乃與崔氏俱死。諸死者之初升堂也,仁宗親入辭訣,韓氏泣謂仁宗曰:「吾母年老,願歸本國。」仁宗許之丁寧,及韓氏旣死,仁宗欲送還金黑,宮中諸女秀才曰[……]金黑之還,乃得其詳。○王世子慰宴於使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