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五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至文化大革命結束時,用於指代政治身份為地主富農反革命分子壞分子右派等「五類分子」的非官方稱呼,合稱地富反壞右[6][7][8]。與「革命軍人、革命幹部、工人、貧僱農、下中農」的「紅五類」相對[6][9]

四川省沙坪勞動教養管理所。上萬名被視為「右派」而遭批判的人士曾在此接受勞教三年大饑荒期間2600餘名青少年勞教犯在此喪命[1][2][3][4][5]

黑五類是中國共產黨前三十年統治下的政治賤民階層,依據血統論,黑五類及家庭成員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至文革結束,受到約三十年的不平等待遇,在文革期間多首先遭遇迫害[6][9][10]。文革期間,黑五類持續增加為「黑七類」甚至「黑九類」[6][7]:按照其中一種劃分,黑九類依序為地主、富農、反革命分子、壞分子、右派分子、叛徒、特務、走資派、知識分子[11][12][13]知識分子在文革前夕非正式加入黑九類,被蔑稱為「臭老九[11][12][13][14]

歷史沿革 編輯

建國初期 編輯

 
1953年,廣東省佛岡縣一名農民被劃分為「剝削人民」的「地主」而遭到批鬥公審。

1950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1950年8月4日,政務院第四十四次政務會議通過了《關於劃分農村階級成分的決定》,劃定了階級成分,將地主分子富農分子反革命分子壞分子列為革命的敵人,打擊對象,合稱為「四類分子」。《決定》指出:18歲以下的少年和在校青年學生,一般不劃成分,只劃分家庭出身;地主、富農在土改後服從法令,努力生產,沒有反動行為連續5年與3年以上者,可按有關程序改劃成分。

1950年代初的鎮反運動,毛澤東宣布共殺「反革命分子」71萬。加上127萬「反革命分子」中後來槍斃的以及殲滅240萬「土匪」(其中相當一部分人是躲進山中的貧民)中的相當部分「好人」,錯殺總人數在200萬人左右[15]

反右運動時期 編輯

1957年開始的反右整風運動中,據官方數據約有55萬人被劃為「右派分子」,並被作批判和改造的對象[16][17]。1958年起,右派分子與「四類分子」一起作為專政對象,逐漸統稱為「五類分子」,「黑五類」這個非官方稱呼也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

1958年起,對部分地主、富農和右派分子進行過「摘帽」,這些人被稱作「摘帽地主」、「摘帽右派」。

文化大革命時期 編輯

 
文革期間的「橫掃牛鬼蛇神大會」

1968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中央文革小組發布《關於對敵鬥爭中應掌握政策的通知》,其中劃定的階級敵人為「叛徒、特務、死不改悔的走資派、沒有改造好的地、富、反、壞、右」,「現行反革命分子」等9種人。他們的子女被稱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據解密後的中央檔案,全國劃右派總共是3,178,470人,還有1,437,562人被劃為『中右』(中右者也受到不同程度的處罰)[18]。文革期間,右派的子女被蔑稱為「狗崽子」[19]

平反與摘帽 編輯

1979年1月11日,中共中央作出《關於地主、富農分子摘帽問題和地、富子女成分問題的決定》。《決定》指出,除了極少數堅持「反動」立場、至今還沒有改造好的以外,凡是多年來遵守政府法令、老實勞動、不做壞事的地主、富家分子以及「反、壞分子」,經過群眾評審,縣革命委員會批准,一律摘掉帽子,給予農村人民公社社員的待遇。地主、富農家庭出身的農村人民公社社員,成分一律定為公社社員,享有同其他社員一樣的待遇。今後,他們在入學、招工、參軍、入團、入黨和分配工作等方面,主要應看本人的政治表現,不得歧視。地主、富農家庭出身的社員的子女,他們的家庭出身應一律為社員,不應再作為地主、富農家庭出身。[20][21]

截止1984年,依據官方數據,全國先後有約440多萬人被摘掉地主、富農的帽子,結束了對2000多萬「四類分子」及家屬的身份歧視[21][22][23][24]。而據學者估計,該《決定》實際影響人數上億[23][24]。與此同時,小商小販、手工業者也被從原「資產階級工商業者」中區別出來,官方數據顯示,至1981年11月中國大陸共有70多萬小商小販、手工業者及其他勞動者恢復了作為「社會主義勞動者」的身份[21]。此外,截止文革後的撥亂反正時期,「反右運動」中的絕大多數右派均被平反,但依然有百餘人未獲平反[21][22][25]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馮翔. 纪录片《大堡小劳教》寻访的一段历史. 《南方周末》. 2013-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25) (中文). 
  2. ^ 馮翔. 1957年四川将流浪儿童送农场劳教59年饿死2600人. 鳳凰網. 《老年生活報》.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3) (中文). 
  3. ^ 中国劳教黑暗的一页:大堡小劳教.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13-1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6) (中文). 
  4. ^ 揭开當代秦始皇的面纱(《读书札记》中有关“反右”的片断)、消逝的五座劳教营 (PDF). 《巴山夜雨》. 2014-09-15, (27): 14,5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12-26). 
  5. ^ 袁凌. 毛泽东时代的五大著名劳教营. 香港中文大學. 《水煮歷史》. [2021-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01) (中文). 
  6. ^ 6.0 6.1 6.2 6.3 王海光. 血缘文化与文化大革命(论纲·下). 愛思想. 2013-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9) (中文). 
  7. ^ 7.0 7.1 四类人·七类分子·九种人·二十一种人. 新浪. 《南方都市報》. 2007-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7) (中文). 
  8. ^ 高濤:「黑五類」,《檔案天地》,2012年10期,第12-16頁
  9. ^ 9.0 9.1 印紅標. 文革中的青年思潮. 《華夏文摘》. 2017-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3) (中文). 
  10. ^ 宋永毅. “文革”中的暴力与大屠杀. 當代中國研究. 2002年, (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07). 
  11. ^ 11.0 11.1 王來棣. 毛泽东的知识分子政策. 當代中國研究. 2003年, (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8). 
  12. ^ 12.0 12.1 李肅. 回首文革(22):毛式教育革命. 美國之音. 2007-04-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5) (中文). 
  13. ^ 13.0 13.1 王德春. 多角度研究语言.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2: 190. ISBN 978-7-302-04596-0 (中文). 
  14. ^ 臭老九. 新浪網. 《南方都市報》. 2007-08-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8) (中文). 
  15. ^ “严打”刑事政策及其实践的历史考察. [2014-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17). 
  16. ^ ⑧反右扩大化实在是太离谱了. 鳳凰網. 《羊城晚報》. 2011-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5) (中文). 
  17. ^ 東方. 反右运动五十年 反右阴影仍未散. 美國之音. 2007-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3) (中文). 
  18. ^ 郭道暉. 揭秘:毛泽东发动整风的初衷. 人民網. 《炎黃春秋》. 2011-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中文). 
  19. ^ 李肅. 1949之后: 右派狗崽子话当年. 美國之音. 2007-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12) (中文). 
  20. ^ 党史上的今天:1月11日. 人民網.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9) (中文). 
  21. ^ 21.0 21.1 21.2 21.3 葉帆子.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拨乱反正. 《中國青年報》. 2021-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07) (中文). 
  22. ^ 22.0 22.1 平反与“摘帽”. 《二十世紀中國紀事》.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8) (中文). 
  23. ^ 23.0 23.1 杜光. 为胡耀邦辩诬. 愛思想. 2014-06-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11) (中文). 
  24. ^ 24.0 24.1 盛平. 胡耀邦与600万地富分子摘帽始末. 《華夏文摘》. 《新三屆》. 2021-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3) (中文). 
  25. ^ 1957年反右运动. 北京大學. 新華網. 2009-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8) (中文). 

延伸導讀 編輯

由於描述黑五類的書籍在中國大陸大多屬於禁書類,因此在中國大陸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