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洞攀岩場
龍洞攀岩場(龍洞岬)位於台灣東北角海岸,介於鼻頭角與和美之間,其海岸線全長約兩公里,地形蜿蜒崎嶇,如同蛟龍盤據而得此名,位於新北市貢寮區和美里,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內。其岩質為北部地區最古老的四稜砂岩,自3500萬年前開始沈積,並於600萬年前的造山運動中由海平面逐漸升起。由於經年累月的風化、海蝕、地殼運動、地震、颱風等自然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才形成如今表面粗糙且質地緊密的嶙峋岩壁,使其成為全台灣最富盛名的天然濱海岩場。
龍洞攀岩場 | |
---|---|
龍洞岬 | |
地理 | |
位置 | 新北市貢寮區和美里 |
國家 | 臺灣 |
山脈 | 雪山山脈 |
座標 | 25°06′33″N 121°55′19″E / 25.1092°N 121.9220°E |
海拔 | 80公尺(262英尺)(最長路線的崖頂) 接近海平面(起攀) |
攀登 | |
岩質 | 四稜砂岩 |
攀登壁面向 | 多數岩壁朝東方 |
攀登型態 |
|
高度 | 80公尺(262英尺)(最長路線) 25公尺(82英尺)(一般路線) |
寬度 | 2.0公里(1.2英里) |
繩距 | 1–3 |
難度 | YDS5.4–5.14a |
路線數量 | 九大區域,五六百條路線 |
經典路線 | (初學)
|
星等 |
地形與活動
編輯龍洞攀岩場位於新北市貢寮區和美村的龍洞社區,岩岸全長約2公里,岩壁最高處約80公尺左右。自1978年首度發現由攀岩界開始開發,[1]:86因為認為此岩場為學習攀岩絕佳的大學校,故以學校相關的名稱為各分區命名,自北側和美國小端進入的「校門口」至南側西靈巖寺下方的「後門」止,羅馬修(Matt Robertson)在2012年出版的《台灣龍洞攀岩指南》依序分為九個區域[2][註 1]:
- 校門口
- 鐘塔
- 長巷
- 音樂廳
- 大禮堂
- 第一洞
- 第二洞
- 黃金谷
- 後門
總計約600條攀登路線,包含運動攀登、傳統攀登、抱石與落水攀登路線,難度從YDS5.4至5.14a不等。
岩場有三個主要入口:
- 和美國小步道: 由龍洞社區的和美國小旁進入,步行約5分鐘即可抵達第一個區域-校門口
- 黃金谷步道: 由西靈巖寺停車場進入,沿龍洞岬灣步道步行約5分鐘,可看見右側草叢中的小徑,此即為黃金谷步道。沿小徑往下步行約20分鐘即可抵達第八個區域-黃金谷
- 後門步道: 由西靈巖寺停車場旁的涼亭進入,往下步行約10分鐘即可抵達第九個區域-後門
交通
編輯龍洞攀岩歷史
編輯龍洞攀岩固定點更新紀錄
編輯龍洞攀岩相關書籍
編輯- 劉乃勳 [牛奶]. 大砲岩&龍洞岩場路線圖 (PDF). 台北: 外展登山訓練中心. 1993-02 [2022-12-2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12-27).
- Paul Foster [傅抱仁]. Draft Climbing Guide to Taiwan's Premier Rock Climbing Area: Longdong / Dragon Cave (PDF). [2022-12-2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12-27) (英語).
- 朴來慶、呂金霙. 《前進龍洞岩場》Lungtung Rock Climbing Guide. 鐘郡出版社. 1998年11月. ISBN 9578966725 (中文及英語).
- Matt Robertson著 王宏祥 譯. 《龍洞傳統攀登》Long Dong Trad Climbs. 2006年3月31日 (中文及英語).
- Matt Robertson著 吳彥儀 譯. 《台灣龍洞攀岩指南》Rock Climbing Taiwan. 2012年4月. ISBN 9789574189939 (中文及英語).
龍洞攀岩重大事件紀錄
編輯龍洞大掃除
編輯- 2012/11/17
- 2013/04/20
- 2013/10/05
註釋
編輯- ^ 原本攀岩界的分區是分得更細,羅馬修在書中將之整併為九區。
參考資料
編輯- ^ 李潛龍. 台灣攀岩運動發展之研究 (1945~2006) (PDF)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范春源. 國立台東大學體育學系. 2008-08 [2022-12-27].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3-01-17).
- ^ Matt Robertson. Rock Climbing Taiwan [台灣龍洞攀岩指南]. 由吳彥儀翻譯. 2012-04. ISBN 9789574189939 (中文及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