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鯊屬
龍鯊屬(學名:Dracopristis)[1]是已滅絕的櫛棘鯊目下的一屬軟骨魚類,生活在大約3.07億年前(賓夕法尼亞世)的石炭紀淺海中。[2]龍鯊屬的頜骨上長著12排短而扁平的戟齒,背鰭上有一排鰭棘。[3]由於其擁有形似恐龍的頜骨和超過70厘米長的發達鰭棘,因此龍鯊屬有著「龍鯊」(Dragon shark)和「哥吉拉巨鯊」(Godzilla shark)等常見暱稱。[4]櫛棘鯊目與真正的鯊魚之間的主要區別在於,櫛棘鯊目的頜骨更大,並且與頭骨結合得更牢固,但頜骨柔韌性也因此相對於真正的鯊魚而言較差。[4]龍鯊屬正模標本的鰭棘長約0.75米(2.5英尺),個體全長約為2米(6英尺)。[1][2]
龍鯊屬 化石時期:
| |
---|---|
霍夫曼龍鯊(Dracopristis hoffmanorum)的復原圖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軟骨魚綱 Chondrichthyes |
目: | †櫛棘鯊目 Ctenacanthiformes |
科: | †櫛棘鯊科 Ctenacanthidae |
屬: | †龍鯊屬 Dracopristis Hodnett, 2021 |
種 | |
詞源學
編輯霍夫曼龍鯊的屬名在拉丁語中意為「巨龍鯊魚」,[1]種加名是為了紀念在對霍夫曼龍鯊化石進行的研究中給予研究人員幫助的拉爾夫(Ralph)和珍妮特·霍夫曼(Jeanette Hoffman)。[1]
發現與描述
編輯霍夫曼龍鯊的化石最早發現於2013年,當時研究員霍格奈特從曼薩諾山(Manzano Mountains,位於新墨西哥州阿布奎基市)的晚賓夕法尼亞世岩層(蒂納哈斯段)中挖掘出了這種魚的化石。[1]七年後的2021年,它在一篇論文中被正式描述、命名和分類。[4]正模標本的編號為NMMNH P-68537,這是一具鉸接式骨骼,屬於一個成年雌性個體。[1]正模標本非常完整,[1]保存了大約87-90%的身體部位,這是目前已知保存最完整的一具櫛棘鯊目化石標本。[1]另一個標本的編號是NMMNH P-19181,[1]它是一個亞成體的腦顱骨,最初曾被描述為哈貝爾垂棘鯊(Orthacanthus huberi)的化石標本。[1][5]龍鯊屬的牙齒與其它櫛棘鯊類一樣有多個尖頭,可以讓它固定並壓碎獵物。[1]櫛棘鯊目和真正的鯊魚之間的一個顯著區別是前者擁有巨大的鰭棘,其作用可能是抵禦捕食者的襲擊。[6]它的頭部和其它櫛棘鯊類一樣有一根背棘,這一點可以根據一具捕食一條櫛棘鯊目未定種時被其背棘刺入上齶並因此死亡的霍頓魚屬化石推測出來。[6]龍鯊屬的鰭棘非常大,大約長57厘米(約占總體長的27%)。[1]
分類
編輯
| |||||||||||||||||||||||||||||||||||||||||||||||||||||||||||||||||||||||||||||||||
霍德尼特(Hodnett)和格羅根(Grogan)於2021年重建的龍鯊屬系統發生學地位。 |
龍鯊屬是櫛棘鯊目的成員,[1]櫛棘鯊目屬於板鰓亞綱鯊鰩下綱,這意味著它們與現代鯊魚密切相關。[1]但是,櫛棘鯊目不屬於鯊總目,因此它們不是真正的鯊魚。[7]龍鯊屬的描述者們在2021年研究正模標本時對其進行了多項支序分類學研究,[1]他們發現櫛棘鯊屬是龍鯊屬的姐妹群,並恢復了長吻鯊屬、三鋒鮫屬和楔棘鯊屬在鯊鰩下綱中的分類地位。[1]他們還指出,與其它軟骨魚類(如西莫利鯊目)相比,櫛棘鯊目和異棘鯊目更接近鯊鰩下綱冠群。[1]
古生物學與古生態學
編輯在龍鯊屬生存的時期,一條寬闊的海道覆蓋了如今的新墨西哥州地區;[4]它可能是一種生活在沿海淺水區的伏擊型捕食者,小型魚類(包括軟骨魚類)和甲殼動物都是它的獵物。[2]龍鯊屬的牙齒表明它擅長抓取與壓碎獵物,[4]鰭的形狀表明它會潛伏在海底附近,並用鰭棘保護自己免受捕食者的攻擊。[4]龍鯊屬的化石發現於阿特拉薩多組,更具體的位置在金尼磚石採石場(Kinney Brick Quarry)內(蒂納哈斯段(Tinajas Member)),目前已知的所有龍鯊屬化石均來自於金尼磚石採石場中。[2][1]在石炭紀時期,該地區是一個包含了河口和潟湖環境的多樣化區域。[2]這裡可能有一片氧氣稀缺的底層水域,這使得化石可以在不受食腐動物干擾的情況下保存下來。[2]對當地魚類化石標本的研究表明,一些魚類可能已經適應了淡水環境,而且由於當地環境的因素,淡水魚和鹹水魚會相互接觸。[2]龍鯊屬生存的水域還分布有西方格利克曼鯊(Glikmanius occidentalis)等體型更大的櫛棘鯊類,這意味著龍鯊屬可能是較大型掠食性魚類的潛在獵物。[2]該地區發現的化石還包括兩種弓鮫類、兩種全頭類、三種輻鰭魚類和一種巨魚目肉鰭魚類,[2]除此之外還有超過31屬不同的魚類。[2][8]其它魚類(如大型尤金齒類曲鋸鯊屬)可能是偶爾游經此地的海洋過客。[2]
參考資料
編輯-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Hodnett, J-.P. M; Grogan, E. D.; Lund, R.; Lucas, S. G.; Suazo, T.; Elliott, D. K.; Pruitt, J. Ctenacanthiform sharks from the late Pennsylvanian (Missourian) Tinajas Member of the Atrasado Formation, Central New Mexico. New Mexico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and Science Bulletin. 2021, 84: 391–424.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M. Hodnett, John-Paul; Lucas, Spencer G. Review Of The Late Pennsylvanian Fish Assemblage From The Kinney Brick Quarry, New Mexico. New Mexico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and Science Bulletin: 359–390. [2022-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8).
- ^ Dracopristis hoffmanorum: 'Godzilla' shark discovered in New Mexico gets formal name-World News , Firstpost. Firstpost. 2021-04-17 [2021-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02) (英語).
- ^ 4.0 4.1 4.2 4.3 4.4 4.5 New Mexico's 'Godzilla' Shark Fossil Gets an Official Name. smithsonianmag.com.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6).
- ^ Zidek, J. Late Pennsylvanian Chondrichthyes, Acanthodii, and deep−bodied Actinopterygii from the Kinney Quarry, Manzanita Mountains, New Mexico. shark references. 1992 [2022-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8).
- ^ 6.0 6.1 Brett, Carlton & Walker, Sally. (2002). Predators and Predation in Paleozoic Marine Environments. Paleontological Society Papers. 8. 10.1017/S1089332600001078.
- ^ Ebert, David A.; Fowler, Sarah; Dando, Marc. Sharks of the world: a complete guide.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21. ISBN 978-0-691-20599-1.
- ^ Dracopristis hoffmanorum. sharkreferences.com.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