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厘米38年式高射炮
10.5厘米38年式高射炮(德語:10,5cm Flak 38)是萊茵金屬公司為德國國防軍設計生產的一種105公釐(4.1英寸)重型高射炮,主要在固定工事中作戰略防空用途。該高射炮有一種改進型Flak 39和海軍艦載型SK C/33,各式型號共計生產約2,600門,大多活躍於二戰後期的帝國防空戰中。由於數量較少,加之性能不盡如人意,該炮的知名度遠不及大名鼎鼎的88毫米高射炮。[1]:153
10.5cm Flak 38 | |
---|---|
類型 | 高射炮 |
原產地 | 納粹德國 |
服役記錄 | |
服役期間 | 1937年–1962年 |
使用方 | 納粹德國(1937年–1945年) 法國(1952年–1962年) |
參與戰爭/衝突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生產歷史 | |
研發者 | 萊茵金屬 |
研發日期 | 1933年 |
生產商 | 萊茵金屬 |
生產日期 | 1936年-1945年 |
製造數量 | 約2,600門 |
基本規格 (Flak 39) | |
重量 | 10,240公斤(22,580英磅)(射擊狀態) 14,600公斤(32,200英磅)(行軍狀態) |
長度 | 6.648米(21英尺10英寸),63倍徑 |
槍管長度 | 5.531米(18英尺2英寸) |
寬度 | 2.45米(8英尺0英寸) |
高度 | 2.9米(9英尺6英寸) |
操作人數 | 10人 |
炮彈 | 105 × 769R |
炮彈重量 | 15.1公斤(33 磅 5 oz) |
口徑 | 105公釐(4.1英寸) |
槍管 | 單層式結構,36條右旋膛線,膛線纏距1/48至1/36 |
後膛 | 半自動水平楔閂 |
後座力 | 液壓駐退器 |
射擊仰角 | -3°至+85° |
迴旋角度 | 360° |
射速 | 每分鐘15-18發 |
槍口初速 | 880公尺每秒(2,900英尺每秒) |
有效射程 | 17,600公尺(19,200碼)(地面目標) 12,800公尺(14,000碼)(空中目標) |
歷史
編輯1933年,德軍高層要求開發一種比88毫米Flak 18高射炮口徑更大的重型高射炮,以應對新型重型轟炸機的威脅。1935年,萊茵金屬的Gerät 38設計方案在與克虜伯的競標中脫穎而出,獲准投產成為Flak 38高射炮。不久,萊茵金屬又推出改進型Flak 39,提升了驅動裝置和火控系統性能。[2]:174
Flak 38從1936年起開始列裝部隊,並逐漸成為德國防空的主力。在1942年9月,德軍共有500門Flak 38/39;而到了1944年12月,這個數字已經增長到1,911門。不過,實戰結果證明該炮的綜合性能並不突出,僅稍優於重量為其一半的88毫米Flak 18。統計數據顯示,擊落一架高空飛行的目標平均需要88毫米高射炮彈8,000發,105毫米高射炮彈6,000發。而128毫米 Flak 40則僅需要3,000發[3]:156。德國甚至一度考慮用口徑小卻表現更佳的8.8厘米41年式高射炮將其取代,但由於後者的產能不足最終作罷。Flak 39得以繼續生產直至戰爭結束,至德國投降時仍有約1,850門在服役。[1]:153
簡介
編輯外形上,Flak 38/39類似於Flak 18的放大版,無論尺寸還是重量都有顯著增加。區別主要集中在細節結構方面。Flak 38採用電動迴旋裝置,並配有自動裝彈機。和Flak 18一樣,Flak 38/39也是一種精密而複雜的武器,尤其體現在製造工藝上。由於炮管前後燒蝕程度不一,萊茵金屬將Flak 39的炮管設計成兩段結構。這雖然方便快速更換磨損的炮管,但也使生產更加費時費力。[1]:153
理論上,Flak 38/39可以用牽引車拖曳隨部隊前進,為此還配備了與Flak 18類似的雙軸四輪拖車方便牽引。但即便有自帶絞盤和滑輪的幫助,整門火炮從行軍狀態轉為戰鬥狀態也至少需要20分鐘[2]:174。所以在實際運用中,該炮幾乎全部安置於固定工事中,由德國本土的防空部隊使用。為提高機動性,其中116門安裝於特製的防空裝甲列車上,往來於德國境內。一門Flak 38/39的炮兵班通常由一名軍官和九名士兵組成。而若要人力供彈,則還需要兩名裝填手[1]:153。
德國海軍使用的Flak 38稱為SK C/33[註 1],主要裝備於德國級、希佩爾海軍上將級、沙恩霍斯特級、俾斯麥級、齊柏林伯爵級等新型主力艦上,以取代過時的8.8 cm SK C/31 高射炮。德國海軍為其設計了一款新型雙聯炮架,具備獨特的三軸穩定儀,為的是抵消海況顛簸對射擊精度的影響。德軍對該高射炮整體滿意,但對其炮架設計頗有微詞。一方面,火炮的迴旋和俯仰速度慢,無法應對高速飛行的目標;另一方面,炮架複雜的電路經常故障,水密性也較差[4]。二戰結束後,法國海軍為義大利賠償給法國的兩艘羅馬統帥級輕巡洋艦阿蒂利奧·雷古魯斯號和非洲人西庇阿號各換裝了三座六門SK C/33,取代了原先的135毫米45倍徑雙聯裝艦炮。法國曾希望為黎塞留級戰艦也換裝該炮,每艘12座,最終由於資金匱乏未能實現。
彈藥
編輯Flak 38/39使用一體式炮彈,主要彈種為高爆彈,彈頭重33.3英磅(15.1公斤)[1]:153。戰鬥部尖端裝有儒拉鐘錶廠設計的Zeit Z S/30型或S/60定時引信[2]:175,引爆時間在1.5秒至29.5秒內可調,一般由射擊指揮儀的模擬計算機通過測算目標高度、速度後輸入。1945年戰爭末期,碰撞式引信開始配發,大大減少了炮彈直擊敵機卻不引爆的情況。
對付裝甲目標時,Flak 38/39可使用重34.8英磅(15.8公斤)的風帽被帽穿甲彈,炮口初速為860公尺每秒(2,800英尺每秒),1000米處可擊穿140毫米、傾斜30度的鋼板[2]:175。由於機動性差,該炮很少用於反坦克目的。此外,該炮也可以發射由Flak 18的88毫米高爆彈加上彈托製成的次口徑脫殼彈藥以提高炮口初速和射程[5]:51。德國海軍統計顯示每門火炮的身管壽命在2,950發至4,100發左右[6][7]。
注釋
編輯- ^ SK意為Schnelladekanone(速射炮),C指Construktionsjahr(設計年份)。
參見
編輯參考
編輯- ^ 1.0 1.1 1.2 1.3 1.4 Bishop, Chris. The Encyclopedia of Weapons of World War II. Sterling Publishing Company, Inc. 2002: 544. ISBN 9781586637620.
- ^ 2.0 2.1 2.2 2.3 Hogg, Ian V. German Artillery of World War Two. Frontline Books. 2013: 304. ISBN 9781473896949.
- ^ Golücke, Friedhelm. Schweinfurt und der strategische Luftkrieg 1943. Schöningh Paderborn. 1980: 444. ISBN 978-3506774460.
- ^ Skwiot, Miroslaw. German Naval Guns: 1939-1945. Seaforth. 2011: 399. ISBN 9781591143116.
- ^ Gander, Terry. German 88: The Most Famous Gun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Pen and Sword. 2009: 224. ISBN 9781783374793.
- ^ Whitley, M. J. German Capital Ships of World War Two. Cassell. 2009: 224. ISBN 9780304357079.
- ^ Garzke, William H.; Dulin, Robert O. Battleships: Axis and Neutral Battleships in World War II.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5: 517. ISBN 978087021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