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颱風杜鵑 (2015年)
由InternetArchiveBot在話題外部連結已修改上作出的最新留言:6 年前
颱風杜鵑 (2015年)曾於登上維基百科首頁的「新聞動態」欄位。 |
颱風杜鵑 (2015年)曾於2015年10月1日通過新條目推薦投票,登上維基百科首頁的「你知道嗎?」欄位。 |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丙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
|||||||||||||||||||||||||||||||||||||||||||||||||||||||||||||||||||||||||||||||||||||||||||||||||
---|---|---|---|---|---|---|---|---|---|---|---|---|---|---|---|---|---|---|---|---|---|---|---|---|---|---|---|---|---|---|---|---|---|---|---|---|---|---|---|---|---|---|---|---|---|---|---|---|---|---|---|---|---|---|---|---|---|---|---|---|---|---|---|---|---|---|---|---|---|---|---|---|---|---|---|---|---|---|---|---|---|---|---|---|---|---|---|---|---|---|---|---|---|---|---|---|---|
|
關於國旗標籤
編輯(?)疑問:
- 國旗標籤是用來區分繁雜的國名區隔。請問為何要移除?
- 未來若有災情,將會有一連串文章,使用者該如何知道他在看哪個國家?
- 如果單純只是為了私人GA榮譽,那麼何必對維基百科奉獻?
- 用國旗標籤是為了使用者方便,閱覽模式應以使用者為主才對。
Karta0800900 留言 2015年9月26日 (六) 10:13 (UTC)
- 首先GA(以至FA)當然絕非私人榮譽、一己私利,而是屬於每一個貢獻過獲獎條目的用戶,條目獲獎不是我一個人的榮耀,而是整個太平洋颱風季專題的光榮。而本人提到GA競選,只是由於問題確實是在那時才被翻出來。看看2013年颱風天兔第2次參選GA時,Jarodalien大師說過甚麼:
⋯⋯喜歡花俏華麗,這點是非常明顯的,總是有一大片的國旗加國家連結⋯⋯五顏六色,這些內容實際上用文字簡單概括一下就足夠了,花俏華麗和不斷反覆的內鏈一樣,除了轉移讀者注意力以外沒有任何好處。
- 他確實說得對,用文字其實已經足夠,還加國旗只是多餘和擾亂視線,方便編者(只入編碼便行,不用寫整個國名)卻害了條目。況且讀者要是不熟悉世界各國的話,也不見得會一看國旗便知道是哪一國/地區。——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 2015年9月26日 (六) 10:30 (UTC)
(:)回應:但是,如果是有心想查詢資料者,那麼圖標的分類會比粗體加大還要重要。在做這塊需要特別留意有心想查資料的人,避免找完資料後卻找不到他在哪個國家的區塊底下所查詢。 Karta0800900 留言 2015年9月26日 (六) 10:33 (UTC)
(~)補充:還有,我至今仍然不解為何單聽其他非西北太平洋颱風季的主編輯群的意見去縮減我們條目的風格? 如果若按你這樣式來走的話,那麼我倒想問你,當初你聽信他們的諂言去做一些不必要的更改? 例如:警報單的移除,我了解在那之後你有恢復其他颱風條目的警報單內容,但天兔呢? 繼續保持刪除後的樣貌嗎? Karta0800900 留言 2015年9月26日 (六) 10:42 (UTC)
- (:)回應:說到警報單,如果閣下有留意,現時仍有警報單的條目,十之八九都被加了{{Veil}}模板;而早前參選GA但無功而還的颱風紅霞條目,Liaon98君把摺疊模板刪走,說「內文禁止使用隱藏模板已是共識」,結果本人被逼把警報單暫時隱藏,之後再作定奪。再之前刪警報單,主要原因如下:警報單不錯是很鉅細無遺,但「影響」章節的「臺灣」部份卻寫得一塌糊塗、支離破碎,倒不如把警報單內容改寫成能放入正文的段落;加上有消息指{{HideH}}、{{HideF}}模板會於7月失效,為免「手尾長」才提出要刪除警報單。最後摺疊模板逃過被刪的命運,因此本人不再阻止加入警報單,不過之後就發生了上述Liaon98君再次刪去摺疊模板一事。是否真有共識,小弟也半信半疑,今晚會翻查資料,如真有共識本人會立即在此匯報;然而Liaon98君有解釋刪摺疊模板的決定,不論是否真有共識禁止在正文使用,也值得細閱:
如果編者一定要列出整個表,卻又嫌表太大要隱藏,表示編者無法掌握概要的將表格的精要寫出,才只能全部列出。
禁止隱藏的一大目的就是強迫編者能消化過長的內容,將之簡化為精要,而不是囫圇吞棗的全部列出,然後再用隱藏遮掩。
- 實話實說,如果警報單這種方式是好,本人也乾脆用這種形式寫香港天文台的「熱帶氣旋警告」便算了,不用這麼辛苦地轉化為以自己文字寫成的段落;但維基就是要求我們做到後者,而非前者。最後,恕本人不認同「單聽其他非西北太平洋颱風季的主編輯群的意見去縮減我們條目的風格」,一來Jarodalien君確實撰寫了很多颶風條目,當中大多也上了FA,縱然幾乎全部都是翻譯作品而非原創,但水平之高卻是事實,他絕對是一個經驗豐富的大師;二來本人也曾反對Jarodalien君的某些意見,例如刪除「熱帶氣旋警告使用紀錄」,至今本人仍認為有保留價值,沒有按他的意見刪掉;又例如某些副標題,他認為是嘩眾取寵,但我不覺得,最終我只是裁短副標題了事。——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 2015年9月26日 (六) 12:28 (UTC)
- 附筆:請IP用戶別再篡改他人留言,或者只留下一句「agree」便算,要表達意見就請連論點、論據也寫出來,還有記得要簽名。
- (:)回應:我了解您的處境,但是對於他所言,我認為他是想要我們把寫法和她進行統一。但是我認為沒有必要,西北太平洋周遭有許多國家,災情也是不同國家所發生,當然要以國旗作為顯著的區隔。再者,伏筆警告單是因為目前中文維基百科瀏覽量最高為台灣地區,因此以台灣地區為主,而香港人有粵語版的維基百科可以編輯,因此,中文維基自太平洋颱風季開版以來,侵入台灣的颱風也就保有警告單的寫法。針對剛剛您所言,我認為警告單的寫法也必須變更,還須請各位資深編輯一起處理。還有,各個條目都有它的特色,別因為他人的"建議"而拋棄自己的想法,否則會使支持自己的人批評自己。 Karta0800900 留言 2015年9月26日 (六) 12:47 (UTC)
- (~)補充:針對警告單,並非寫在「影響」下面,而是「熱帶氣旋警告使用紀錄」之下。 Karta0800900 留言 2015年9月26日 (六) 12:52 (UTC)
- (:)回應:其實在下覺得警報單表格不太重要,就乾脆在外部連結上放上警報單的連結(CWB颱風資料庫有警報單存檔)就好了啊。-- 天秤P 留言 2015年9月26日 (六) 12:59 (UTC)
- (:)回應:新版才有此功能,過去舊版的資料庫並無此功能。 Karta0800900 留言 2015年9月26日 (六) 13:06 (UTC)
- (:)回應:其實在下覺得警報單表格不太重要,就乾脆在外部連結上放上警報單的連結(CWB颱風資料庫有警報單存檔)就好了啊。-- 天秤P 留言 2015年9月26日 (六) 12:59 (UTC)
找到了互助客棧有關整頓摺疊模板的討論:
是不是有共識⋯⋯各位自行判斷吧,小弟看不到有一個正式總結。——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 2015年9月26日 (六) 14:34 (UTC)
新條目推薦討論
- 2015年9月哪一個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原先預計轉向北上至日本以南海域,最終卻橫掃臺灣?
- 颱風杜鵑 (2015年)條目由Weather Synchronize(討論 | 貢獻)提名,其作者非一人主編或主編者非註冊用戶,屬於「meteorology」類型,提名於2015年9月27日 04:16 (UTC)。
- 說明:此條目於9月23日創建,雖未完成(仍會隨未來數日杜鵑的動向及吹襲台灣、中國東南部的情況而更新),但為免違反「過去5日必須擴充2/3」之規定,先行申請新條目推薦。此條目是原創作品,並以較詳盡和深入的風格撰寫,希望可獲得各位支持。——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 2015年9月27日 (日) 04:22 (UTC)
- (+)支持:符合新條目標準。另外不介意在下將「台灣」改成「臺灣」吧?-- 天秤P 留言 2015年9月27日 (日) 12:09 (UTC)
- (:)回應:沒問題。但閣下要補回簽署,否則投票視為無效啊。——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 2015年9月27日 (日) 12:07 (UTC)
- (:)回應:喔對(笑)。對了, 說明前面我幫閣下將冒號改為「**」。-- 天秤P 留言 2015年9月27日 (日) 12:09 (UTC)
- (:)回應:沒問題。但閣下要補回簽署,否則投票視為無效啊。——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 2015年9月27日 (日) 12:07 (UTC)
- (!)意見中文維基建議的來源日期格式不是YYYY-MM-DD嗎?例如2015年5月3日是2015-05-03。這也符合中文習慣。就算是英文習慣好了,也不會是DD-MM-YYYY吧!?這會讓人把5月3日看成3月5日。-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5年9月27日 (日) 14:37 (UTC)
- 從沒聽聞「3-5-2015」是錯誤格式,最多只聽聞要求統一用某種格式,方便起見就選了這種,個人認為條目內格式一致便可以了,當讀者看到其他9月份的來源日期後,自然會知道格式。用阿拉伯數字表示日期時,小弟一向都是用慣「D-M-YYYY」的方式,用中文寫才套用「YYYY-M-D」(即2015年5月3日,不補0)。小弟接觸最多的英文習慣也確實是「D-M-YYYY」(例:28th September, 2015),當然也見過「Sept 28, 2015」,不知是否英式與美式的分別⋯⋯——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 2015年9月27日 (日) 15:38 (UTC)
- 說一下:我在英文維基百科引用資料的時候,寫日期,基本上我寫的格式都是「英文月份 日,年份」(從小學接受英語教育就開始這麼寫了)。但英文版的標準格式(頁面歷史和簽名)是「日 英文月份 年份」(沒有星期),我很少用(只有使用了「USE DMY DATES」模板的時候才會用)。--Shwangtianyuan(留言) 2015年9月30日 (三) 07:22 (UTC)
- 那是兩回事:英文,月份用的是文字簡稱,不管May 3還是3 May,不管May在前在後,都不會被誤會成3月5日,可是3-5-2015.....這已不是中文、英式英文、美式英文習慣的問題,而是是否有歧義的問題。不過你覺得統一格式即可就統一格式即可。-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5年9月27日 (日) 17:46 (UTC)
- YYYY-MM-DD是國際標準ISO 8601的使用方式,en:ISO 8601也是使用YYYY-MM-DD。--M940504(留言) 2015年9月28日 (一) 04:26 (UTC)
- (+)支持:條目內容充實,還隨著時間增加,符合新條目標準。颱風來了!!!!OAO --宇帆(留言·聯絡) 2015年9月28日 (一) 04:01 (UTC)
- (+)支持:DYK達標,我現在正在他的肚子裡XD。 -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自然科學條目提升計劃地質專題於 2015年9月28日 (一) 07:45 (UTC)
- (+)支持近期重大更新,分類恰當,來源腳註充足,長度足夠,達標。話說窗戶都在搖,框咚框咚、碰鏘碰鏘的。-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5年9月28日 (一) 14:57 (UTC)
- 非常感謝各位對此條目參選新條目推薦的支持,將來小弟必會再改善條目,爭取GA等更高榮譽。也要向各位曾編輯該條目的用戶致謝,雖然小弟創立此條目,但是有你們的幫助,才能令條目更完善、更充實。另外因應杜鵑已登陸,本人把問題的「直撲」改為「橫掃」。最後,願台灣平安。——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 2015年9月28日 (一) 15:49 (UTC)
- (:)回應:說老實在話,雖然臺北氣象站測得的最大陣風不如蘇迪勒,而且又是間歇性,但是「依我體感」覺得杜鵑的最大陣風似乎比蘇迪勒更強。-- 天秤P 留言 2015年9月29日 (二) 07:02 (UTC)
- (+)支持,符合標準。--Iflwlou [ M { 2015年9月28日 (一) 16:51 (UTC)
- (!)意見"掠臺入福建"的掠可否改成侵或襲,蓋掠字有輕拂﹑輕拭而過之意,如掠水而過,用此字不符實情。-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5年9月28日 (一) 16:54 (UTC)
- (:)回應:用「掠」就是想表達「掠過」的意思,而非純粹「吹襲/侵襲」,用「侵」或「襲」反而沒了這意義。「掠過」
於氣象學上對熱帶氣旋而言很明顯不是「輕拂」,而是「橫過」的意義吧;不過往後這副標題仍有機會修訂,屆時再看看怎樣改。——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 2015年9月28日 (一) 17:01 (UTC)- (:)回應翁倩玉名曲〈珊瑚戀〉歌詞便有雲「...只像是春風,輕掠過我的心胸...」何來「掠過」於氣象學上很明顯不是「輕拂」呢?我不知明顯何在,春風莫非不是氣象?對你而言,「掠過」是「橫過」,對很多人而言,「掠過」是「輕輕橫過」的。如果您一定要強調「橫過」,建議用「穿」字;如蘇子瞻詞「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穿比掠威力強多了。-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5年9月28日 (一) 17:56 (UTC)
- (:)回應:本人說錯了,應該是說熱帶氣旋才對。亦感謝閣下的意見,已接納並改用「穿」。——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 2015年9月29日 (二) 01:28 (UTC)
- (:)回應翁倩玉名曲〈珊瑚戀〉歌詞便有雲「...只像是春風,輕掠過我的心胸...」何來「掠過」於氣象學上很明顯不是「輕拂」呢?我不知明顯何在,春風莫非不是氣象?對你而言,「掠過」是「橫過」,對很多人而言,「掠過」是「輕輕橫過」的。如果您一定要強調「橫過」,建議用「穿」字;如蘇子瞻詞「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穿比掠威力強多了。-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5年9月28日 (一) 17:56 (UTC)
- (:)回應:用「掠」就是想表達「掠過」的意思,而非純粹「吹襲/侵襲」,用「侵」或「襲」反而沒了這意義。「掠過」
- (:)回應:問一下,這條目在下也是主編嗎?-- 天秤P 留言 2015年9月29日 (二) 05:04 (UTC)
- (:)回應:喔,對,我不該這麼自私。沒閣下和其他編者,根本就不可能寫得好。——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 2015年9月29日 (二) 11:35 (UTC)
- (-)反對:內文敘述方式實在不能認同。最近多個颱風類條目都有此情形。例如強烈熱帶風暴蓮花_(2015年):「形成初期,對流集中在西南」、「兩個急彎,穿越呂宋北部」、「入南海重整旗鼓,達到巔峰」、「直襲粵東及珠江口,意外散架」、「餘波未了,化為廣闊低壓槽」,不看標題,我還以為是描述某次賽車的過程。此條目亦有此情形。「初期發展遲緩」、「高低層分裂」、「預報翻盤」、「邁向巔峰」、「穿臺登閩」,諸位如果不知這是颱風類條目,會認為是在說什麼?我認為是寫某部虛構怪物小說的簡介,或是某企業經營史,難道就不能按日期安安分分,嚴謹的寫百科全書條目?例如1994年颶風艾米利亞就是很典型的百科全書條目,該條目即使轉成紙張印刷本也可以。(歡迎提名者找其他好友抵銷我這票,DYK非共識決。)--秋意假髮濃(我已關閉了所有通知,所以@我看不到)(留言) 2015年9月29日 (二) 06:35 (UTC)
- 我以前講過這個問題,不過東北太平洋、大西洋、南太平洋、澳大利亞海域、印度洋的熱帶氣旋條目雖然都是那樣平平淡淡地取章節標題,但西北太平洋地位特殊,是一向不考慮這些的。--7(留言) 2015年9月29日 (二) 06:44 (UTC)
- (:)回應:其實內容除了發展過程描述,也有反應各氣象機構的研判以及強度評級升降;章節標題多採其發展狀況還有路徑走向的。W. Synchro也來解釋一下吧。-- 天秤P 留言 2015年9月29日 (二) 06:58 (UTC)
- (:)回應:根本一定知道是熱帶氣旋條目,標題、導言都開門見山地說明是風暴。副標題的採用,主要是方便編者編輯,亦方便讀者更快、更易了解風暴的發展過程。當現在要採用較詳盡、深入的方式寫風暴條目,以打破過往那些支離破碎、雜亂無章的垃圾寫作手法(只有「X月X日X時,〔部門〕升/降格為〔強度〕」,不談副高等駛流或風切變等發展因素,連移動方向及速度也懶得寫),篇幅大增在所難免,且一定與風暴壽命成正比例。除非風暴壽命短,令篇幅較小,否則副標題一定有需要,不加副標題的話,不但令編者編輯甚為不便,而且令讀者難以消化和無法掌握風暴特徵。小弟同意應用最少的字數概括,亦自知蓮花條目的副標題寫得不好,已經裁短;但杜鵑條目,已經用明顯較短的副標題,也沒有任何嘩眾取寵的成份,全部都是事實,為何都有問題?——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 2015年9月29日 (二) 11:35 (UTC)
- (:)回應:我個人是不知道您認為過去哪些風暴條目您認為支離破碎、雜亂無章,或垃圾寫作手法之類的,我也不予置評,畢竟那是閣下自己的觀點,我也沒說什麼嘩眾取寵的評語。其實我自己對DYK的標準很低,符合最低門檻(有來源、中立敘述、非原創研究)即可,簡言之,即使是偶然路過,非專精此方面的讀者也能一望即知這是百科全書條目,讀者知道自己不是在讀新聞,不是在讀小說創作。我樓上說了,取這種讓讀者混淆的副標題,並不會對查閱百科全書的讀者有所幫助。百科全書是寫給所有人看的,不是考較技巧的寫作競賽,編寫時應考慮到各層面的讀者。如果閣下堅持不改,我也堅持不改票,反正現在也只有我是唯一的反對票,無意外也會通過就是。--秋意假髮濃(我已關閉了所有通知,所以@我看不到)(留言) 2015年9月30日 (三) 12:24 (UTC)
- 過去寫得像垃圾般的條目太多了,需要清理的太平洋颱風季熱帶氣旋條目共有120篇!在這分類內隨便找數篇看看,閣下就會明白本人在說甚麼。——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 2015年9月30日 (三) 15:11 (UTC)
- (:)回應:我個人是不知道您認為過去哪些風暴條目您認為支離破碎、雜亂無章,或垃圾寫作手法之類的,我也不予置評,畢竟那是閣下自己的觀點,我也沒說什麼嘩眾取寵的評語。其實我自己對DYK的標準很低,符合最低門檻(有來源、中立敘述、非原創研究)即可,簡言之,即使是偶然路過,非專精此方面的讀者也能一望即知這是百科全書條目,讀者知道自己不是在讀新聞,不是在讀小說創作。我樓上說了,取這種讓讀者混淆的副標題,並不會對查閱百科全書的讀者有所幫助。百科全書是寫給所有人看的,不是考較技巧的寫作競賽,編寫時應考慮到各層面的讀者。如果閣下堅持不改,我也堅持不改票,反正現在也只有我是唯一的反對票,無意外也會通過就是。--秋意假髮濃(我已關閉了所有通知,所以@我看不到)(留言) 2015年9月30日 (三) 12:24 (UTC)
- (:)回應:根本一定知道是熱帶氣旋條目,標題、導言都開門見山地說明是風暴。副標題的採用,主要是方便編者編輯,亦方便讀者更快、更易了解風暴的發展過程。當現在要採用較詳盡、深入的方式寫風暴條目,以打破過往那些支離破碎、雜亂無章的垃圾寫作手法(只有「X月X日X時,〔部門〕升/降格為〔強度〕」,不談副高等駛流或風切變等發展因素,連移動方向及速度也懶得寫),篇幅大增在所難免,且一定與風暴壽命成正比例。除非風暴壽命短,令篇幅較小,否則副標題一定有需要,不加副標題的話,不但令編者編輯甚為不便,而且令讀者難以消化和無法掌握風暴特徵。小弟同意應用最少的字數概括,亦自知蓮花條目的副標題寫得不好,已經裁短;但杜鵑條目,已經用明顯較短的副標題,也沒有任何嘩眾取寵的成份,全部都是事實,為何都有問題?——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 2015年9月29日 (二) 11:35 (UTC)
- (:)回應:其實內容除了發展過程描述,也有反應各氣象機構的研判以及強度評級升降;章節標題多採其發展狀況還有路徑走向的。W. Synchro也來解釋一下吧。-- 天秤P 留言 2015年9月29日 (二) 06:58 (UTC)
- 我以前講過這個問題,不過東北太平洋、大西洋、南太平洋、澳大利亞海域、印度洋的熱帶氣旋條目雖然都是那樣平平淡淡地取章節標題,但西北太平洋地位特殊,是一向不考慮這些的。--7(留言) 2015年9月29日 (二) 06:44 (UTC)
- @Weather Synchronize:要我直說嗎?現在改寫的敘述方式也不見得好到哪裡。我個人建議用常識去想,我(或任何人)做為一個讀者,希望查找維基百科時,能獲取什麼樣的內容?是希望編寫者文筆高妙,敘述生動,標題有趣,圖片精美;還是一望即知,有多個來源可作為研究參考,敘述中立客觀,無多餘贅述?換句話講,我們在維基百科查資料時,是想先看到文學創作般的文章,還是具有知識,由淺入深,即使非專門者亦可讀懂的條目?當然,這是我心中的一個標準條目門檻,純個人觀點(下次我再上線時,本條目應該早就在首頁展示過許久了,所以閣下也不用特意再回應我,您若繼續堅持當前的寫作方式,也是您的自由,無須理會我,反正其他維基人都能接受,至少目前是這樣,祝編安。)--秋意假髮濃(我已關閉了所有通知,所以@我看不到)(留言) 2015年9月30日 (三) 16:01 (UTC)
- (+)支持:DYK達標,希望能夠成功獲選。 Karta0800900 留言 2015年9月29日 (二) 09:57 (UTC)
- (+)支持,條目符合要求,預祝入選成功。Shwangtianyuan(留言) 2015年9月30日 (三) 07:22 (UTC)
- (-)反對,DD-MM-YYYY 在中英文維基都不被接受。(美國用 MDY,英國和澳大利亞則用 DMY,另見en:Date_format_by_country)。--Zetifree (Talk) 2015年9月30日 (三) 15:00 (UTC)
- 我已經改了,統一使用「XXXX年XX月XX日」。另外,我要說的是,加拿大是MDY、DMY、YMD都有用,屬於全世界唯一一個全部使用三種日期格式的國家。--Shwangtianyuan(留言) 2015年10月1日 (四) 02:22 (UTC)
外部連結已修改
編輯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颱風杜鵑 (2015年)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www.emic.gov.tw/List.aspx?ID=20&MenuID=441&ListID=942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1001073652/http://www.emic.gov.tw/List.aspx?ID=20&MenuID=441&ListID=942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外部連結已修改
編輯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颱風杜鵑 (2015年)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weather.unisys.com/hurricane/w_pacific/2015/DUJUAN/track.gif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1019003253/http://weather.unisys.com/hurricane/w_pacific/2015/DUJUAN/track.gif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