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方案以永安話為標準,並嘗試兼容其它閩中語方言。
11月30日韻母表改版,改以建寧羅馬字為基礎,並制定ASCII輸入方案。
聲母
編輯雙唇音 | 齒齦音 | 齦後音 | 軟顎音 | ||||||
---|---|---|---|---|---|---|---|---|---|
清音 | 濁音 | 清音 | 濁音 | 清音 | 濁音 | 清音 | 濁音 | ||
鼻音 | [m] | [n] | [ŋ] | ||||||
塞音 | 不送氣 | p [p]包邊 | b [b]墓棉 | t [t]爹當 | k [k]姑基 | g [g]語牛 | |||
送氣 | ph [pʰ]拋篇 | th [tʰ]池湯 | kh [kʰ]枯欺 | ||||||
塞擦音 | 不送氣 | z [ʦ]支莊 | zh [tʃ]章招 | ||||||
送氣 | c [ʦʰ]雌倉 | ch [tʃʰ]昌燒 | |||||||
擦音 | s [s]思桑 | sh [ʃ]傷靴 | h [x]夫花 | ||||||
邊音 | l [l]垃郎 |
[b][l][g]在鼻化韻前轉變為[m][n][ŋ]。
韻母
編輯開尾韻 | 元音尾韻 | 鼻尾韻 | 鼻化韻 | |
---|---|---|---|---|
開口呼 | [ɿ] a[a] o̤[ɔ] o[o] e̤[ø] e[e] w[ɯ] | aw[aɯ] o̤u[ɔu] | m[m] am[am] o̤m[ɔm] ng[ŋ] ang[ãŋ] eing[ẽĩŋ] | aⁿ[ã] oⁿ[õ] |
齊齒呼 | i[i] ia[ia] io̤[iɔ] ie̤[iø] ie[ie] iw[iɯ] | iau[iau] | iam[iam] ieing[iẽĩŋ] | iⁿ[ĩ] iaⁿ[iã] ioⁿ[iõ] |
合口呼 | u[u] uo̤[uɔ] ue[ue] ui[ui] | um[um] ueing[uẽĩŋ] | uaⁿ[uã] | |
撮口呼 | y[y] ya[ya] ye[ye] yi[yi] | ym[ym] yeing[yẽĩŋ] |
[ɿ]不標韻母,聲調注於聲母(z、c、s)上。[m][ŋ]韻母的音節,聲調分別注於m、n上。[ŋ]結尾的音節不標鼻音標記ⁿ。
聲調
編輯聲調 | 1 | 2 | 3 | 4 | 5 | 6 |
---|---|---|---|---|---|---|
陰平 | 陽平 | 陰上 | 陽上 | 去 | 入 | |
符號 | (不標) | ā | à | á | a̍ | 尾加h |
永安話 | 52 | 33 | 21 | 54 | 35 | 13 |
三明話 | 553 | 41 | 21 | 213 | 33 | 12 |
沙縣話 | 33 | 31 | 21 | 53 | 24 | 212 |
例字 | 詩衣 | 移龍 | 始里 | 是木 | 四利 | 失 |
聲調標於韻腹第一個字母。輕聲不標調,而在音節前加間隔號·(U+00B7 MIDDLE DOT)。
數字為周長楫、林寶卿《永安方言》所記。
變調
編輯變調按原調注音。
變調規律:
- 基本原則:兩字連讀,前變後不變,也沒有明顯的輕聲
- 前字陰平變陽平
- 前字陽平的不變
- 前字陰上也變陽平
- 前字陽上變陰上
- 前字去聲多不變,有少數古濁聲母去聲字變高平調(55)或上聲
- 前字入聲的變高平(55)
ASCII輸入方案
編輯- 聲母:所有聲母均直接輸入
- 韻母:
- 單獨o̤[ɔ]:改作<oo>
- 其他o̤:直接改作<o>(不管分音符)
- 所有e̤(e̤[ø]、ie̤[iø]):改作<oe>,如<oe>、<ioe>
- ⁿ:改作<n>
- 聲調:用數字表示調類(1—6)。輕聲不加間隔號,改為輸入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