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陸軍臺東地區指揮部
陸軍臺東地區指揮部,隊名「鎮東部隊」[1],為陸軍花東防衛指揮部下轄地區指揮部,係中華民國國軍駐守於臺灣臺東地區轄區之陸軍部隊,指揮官編階陸軍少將。戰時負責臺灣臺東地區的作戰指揮和軍事管制。前身為陸軍步兵第三〇五師[2]。
陸軍臺東地區指揮部 | |
---|---|
存在時期 | 2005年-現今 |
國家或地區 | 中華民國 |
效忠於 | 中華民國 |
軍種 | 中華民國陸軍 |
種類 | 地區指揮部 |
規模 | 旅 |
隸屬於 | 陸軍花東防衛指揮部 |
駐地 | 臺灣省臺東縣卑南鄉太平營區 |
別稱 | 鎮東部隊[1] |
參與戰役 | 崑崙關戰役、緬甸戰役 |
指挥官 | |
現任指揮官 | 孫進德 陸軍少將 |
沿革
编辑抗戰時期
编辑- 1937年7月1日,於南京方山整編成「裝甲兵團」,直屬軍政部,團長杜聿明少將。
- 1938年1月,裝甲兵團於湖南湘潭七里舖,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OO師」。
- 1938年11月,以第二OO師為基幹,擴編為新編第十一軍(轄第二OO師、新編第二十二師、第九十六師),原第二OO師戰車團(第一一四九團、第一一五O團)之戰車營合編為軍直屬裝甲兵團。
- 1939年8月1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令新編第十一軍變更番號為國民革命軍第五軍。
- 1939年12月,參加桂南會戰之崑崙關戰役。
- 1942年3月,編入中國遠征軍,參加緬甸戰役。
戡亂時期
编辑- 1945年,該師移駐雲南省昆明市。1946年12月,開赴漢口市。
- 1947年1月,該師移防徐州,奉命參與孟良崮战役外圍戰鬥,其後與解放軍在魯西地區交戰十餘次,皆取得勝利。9月,第二OO師整編為第二OO旅。該旅其後在豫東、魯西地區承擔機動守備任務。
- 1948年6月,該旅在桃林岗被華東野戰軍第十縱隊重創,旅长张毓英被撤職。9月,恢復第二OO師番號。
- 1949年1月,該師在徐蚌會戰中被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包圍殲滅,小部分兵員突圍[3]。戰後,第二OO師重建。
- 1955年7月1日,整編為「陸軍第二十四師」。
- 1969年12月,執行「嘉禾一號專案」,整編為「陸軍預備第五師」。
- 1970年,執行「東進演習」,進駐臺東。
- 1976年,執行「統一型態專案」整編為「陸軍步兵第三○五師」。
- 1984年,執行「陸精四號專案」,撥編為「陸軍步兵第二一零師第六二九旅」。
精實時期
编辑- 1999年,因「精實案」,改編成「陸軍步兵第三二九旅」(東成部隊),其後因應駐地營區內進駐戰車,通信,工兵,憲兵,裝甲騎兵連……等等各式不同兵科,再次變更番號為陸軍步兵第一二九旅,台東守備旅為當時全台第二個混合編成的聯合兵種旅。
精進時期
编辑指揮管轄
编辑- 陸軍臺東地區指揮部
指揮官 一位 少將
副指揮官 一位 上校
參謀主任 一位 上校
副參謀主任 一位 中校
政戰主任 一位 上校
編制
编辑直屬單位
编辑- 本部連(太平營區)
- 工兵連(太平營區)
- 裝甲騎兵連(太平營區)
- 通資作業連(太平營區)
下轄單位
编辑- 機械化步兵第一營(營部連+機步連×3)(太平營區)
- 機械化步兵第二營(營部連+機步連×2+戰車連×1)(太平營區)
- 混合砲兵營(營部連+砲兵連×3)(太平營區)
隊徽含意
编辑- 正方形:代表固守本島四周,保衛國家之象徵。
- 草綠、海藍、天藍三色:代表中央山脈、太平洋、天空,寓意守護背山面海的台東地區。
- 鷹頭:象徵冷靜、敏捷、勇猛、警覺。寓意守備部隊具有縝密思考迅敏之指揮、勇猛頑強的部隊、具有平時高度戒備之警覺、戰時敏捷出其不意之戰術作為。
參考文獻
编辑- ^ 1.0 1.1 ego886news. 馬蘭榮家感謝國軍臺東地區指揮部官兵動員防災辛勞. 台東go新聞. 2014-08-18 [2015-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3) (中文(臺灣)).
- ^ 2.0 2.1 忠誠之風 - 陸軍台東地區指揮部. 國防部陸軍司令部. 2014-08-11 [2014-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1) (中文(臺灣)).
- ^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编).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 ISBN 978-7-1010-7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