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格勃
国家安全委员会 (俄语:Комите́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a],發音:[kəmʲɪˈtʲed ɡəsʊˈdarstvʲɪn(ː)əj bʲɪzɐˈpasnəsʲtʲɪ] (ⓘ),簡稱:KGB;КГБ)是1954年3月13日–1991年11月6日期间苏联的情报机构,存在期間被认为是全世界效率最高的情報機關。苏联解体後,俄罗斯境内的原克格勃机关改制為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其第1總局改制為俄羅斯對外情報局。白俄罗斯则完整保留境内克格勃机关的建制及原有名称。
苏联政府機構 | |
---|---|
国家安全委员会 | |
Комитет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 |
機構概要 | |
成立時間 | 1954年3月13日 |
前身機構 | 全俄肅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員會 (1917年–1922年) 国家政治保卫局 (1922年–1923年) 国家政治保卫总局 (1923年–1934年) 内务人民委员部 (1934年–1946年) 国家安全人民委员会(1941年2月–7月及1943年–1946年) 苏联国家安全部 (1946年–1953年) |
解散時間 | 1991年11月6日(事实上) 1991年12月3日(法律上) |
後繼機構 | |
機構類型 | 国家安全机关、国家安全委员会[*] |
机构驻地 | 苏联俄罗斯莫斯科卢比扬卡广场2号 |
格言 | Верность партии - Верность Родине(俄語) 「忠誠於黨-忠誠於祖國」 |
僱員數目 | 480,000 |
机构首长 | 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伊萬·謝羅夫(首任) 弗拉基米尔·克留奇科夫(末任) |
上级机构 | 苏联部长会议 |
影像资料 | |
卢比扬卡大楼,2010年 |
历史
编辑1917年12月,费利克斯·捷尔任斯基创立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消除怠工特别委员会(契卡)。1918年,改名为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打击投机及权力滥用特别委员会(Всероссийская чрезвычайная комиссия по борьбе с контрреволюцией, спекуляцией и преступлениям по должности)。1922年,契卡划归内务人民委员部,改制为国家政治保卫局,首字母缩写ГПУ。1923年7月,升格为国家政治保卫总局(格別烏),归苏联政府直接领导。
1930年代,由亚戈达和叶若夫领导的内务人民委员部成为了用以政治大清洗的工具。1934年7月,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划归内务人民委员部,更名为内务人民委员部国家安全总局。1941年2月,升格为苏联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为苏联政府部委级机关。1941年7月苏德战争爆发后,国家政治保卫总局降格为国家安全总局,仍归内务人民委员部指揮。1943年4月,复设苏联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1946年3月,苏联政府改革后,改组为苏联国家安全部。1947年10月-1951年11月间,苏联对外情报工作划归情报委员会管辖。
1953年斯大林死后,苏联党和政府对国家安全部进行徹底重组和裁员,以谋求改变斯大林化的社会和国家。1953年3月,苏联政府宣布,撤销苏联国家安全部,所属机构与人员划入苏联内务部。至1954年,相關工作人员的数量相比1950年已减少了50%以上。共有3,500多个市(区)级单位被撤销或合并。1954年3月,情報單位從內務部分出獨立,并升格为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1955年,克格勃进一步减少超过7.5万名职员。约8,000名克格勃军官转业到地方工作,成为行政机关人员。
1956年,克格勃官员积极参与镇压匈牙利十月事件及其成员的迫害。在操作过程中,苏联国防部與克格勃军官逮捕匈牙利国防部长。这使得匈牙利的军事领导削弱,确保叛乱平息和重建,苏联坦克和步兵部队的成功使匈牙利的共产主义政权忠于苏联。在起义后的第一天,克格勃情报机构协助匈牙利方面逮捕了大约5,000匈牙利入党积极分子,军人和学生,其中846人被送往苏联监狱。据估计,大约被逮捕的350人以后执行死刑,其中包括匈牙利总理纳吉。参与镇压起义的克格勃首脑谢罗夫被授予库图佐夫勋章。时任苏联驻匈牙利大使安德罗波夫积极镇压起义,后得到提拔,最终成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冷战期间,克格勃职能極大,甚至凌驾于苏联党、政府和法律之上,涉及国内所有领域,也同时负责监管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铲除国内反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持不同政见者(苏联政府稱為反動分子)。克格勃每年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全体会议,设有中央主席团。一般设有两名第一副主席、十余名副主席。
1961年12月,苏共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成为苏共總书记,克格勃的組織结构被分化,成立内部安全和情报总局,同時分支機構被减少。
机构设置
编辑苏联解体前,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设置下列机构:
總局 | |||
---|---|---|---|
名稱 | 職責/ 部門 | 領導人 | 注釋 |
第一總局 |
|
對外情報局 | |
第二總局 |
|
俄羅斯聯邦安全局 | |
第三總局 |
|
在1960—1982年間存在的局 | |
第八總局 |
|
聯邦政府通訊與資訊局 | |
邊防部隊總局(Главное управление пограничных войск) |
|
參閲蘇聯邊防軍 |
局 | |||
---|---|---|---|
名稱 | 職責/ 部門 | 領導人 | 注釋 |
第三局 (蘇軍反間諜機構) |
|
伊萬·烏斯季諾夫 (1970—1974) | 在 1954—1960 及 1982—1991年間屬於總局 |
第四局 |
|
信號旗小組 及 阿爾法小組 分遣隊 | 俄羅斯聯邦國家近衛軍 (自2016年4月5日) |
第五局 |
|
紅星報編輯 | |
第六局 |
|
費奧多爾·阿列克謝耶維奇·謝爾巴克 (1982—1989) | |
第七局 |
|
||
第九局 | 尼古拉·斯捷潘諾維奇·扎哈羅夫(1958—1961) | ||
第十局 |
|
||
第十三局 |
|
||
第十四局 |
|
||
第十五局 |
|
||
第十六局 |
|
||
Z科(Управление «З») |
|
第五局的後續機構. | |
SCh科(Управление «СЧ») |
|
科倫丘克·伊凡·彼得羅維奇 | |
技術行動科 (ОТУ) | 第一部門(政權秘密) 第二部門(竊聽電話和場所) |
塞拉菲姆·尼古拉耶維奇·利亞林 (1961年7月29日 — 1964年12月17日) 帕特魯欣·康斯坦丁·尼古拉耶維奇 (1964年12月17日 — 1970年5月15日) |
1959年7月2日由克格勃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特別部門合併而成。 1991年11月1日移交給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克格勃。 |
軍事設施建設局 | |||
人事局 | |||
經濟管理部 (ХОЗУ) | 弗拉基米爾·庫茲米奇·古里亞諾夫 |
部門及科 | |||
---|---|---|---|
名稱 | 職責/ 部門 | 領導人 | 注釋 |
調查部 | |||
政府通訊部(ОПС) | |||
第六部 |
|
||
第八部 |
|
弗拉基米爾·克拉索夫斯基(Vladimir Krasovsky),自 1979 年 12 月起擔任克格勃第八部長 | |
第十一部 |
|
1966 年 11 月 15 日之前和 1968 年 7 月 24 日之後 - 作為第一總局的附屬機構。 | |
第十二部 | |||
秘書處 | |||
克格勃主席領導下的小組 | 弗拉基米爾·謝苗諾維奇·別洛科涅夫(1962-1966) | 研究及總結國家安全機構的經驗和敵方資料 | |
克格勃主席領導下的監察機構 | 弗拉基米爾·謝苗諾維奇·別洛科涅夫 (1969-1970) | ||
克格勃主席顧問小組 | |||
會計與檔案部(УАО) | |||
財務策劃部 | |||
動員部 | |||
公共關係中心 (ЦОС) |
|
历任领导
编辑- 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消除怠工特别委员会主席
- 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1917年12月-1918年)
- 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打击投机及权力滥用特别委员会主席
- 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1918年-1922年)
- 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
- 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1922年-1923年7月)
- 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局长
- 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1923年7月-1926年)
- 维亚切斯拉夫·鲁道福维奇·缅任斯基(1926年-1934年)
- 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国家安全总局局长
- 亨里希·格里戈里耶维奇·亚戈达 国家安全总委员(1934年-1936年)
-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叶若夫 国家安全总委员(1936年-1938年)
- 拉夫连季·帕夫洛维奇·贝利亚 国家安全总委员(1938年-1941年)
- 苏联国家安全人民委员
- 弗谢沃洛德·尼古拉耶维奇·梅尔库罗夫 国家安全总委员(1941年2月-1941年7月)
- 国家安全总局局长
- 拉夫连季·帕夫洛维奇·贝利亚 国家安全总委员(1941年7月-1943年)
- 苏联国家安全人民委员
- 弗谢沃洛德·尼古拉耶维奇·梅尔库罗夫 国家安全总委员(1943年-1946年)
- 苏联国家安全部部长
- 维克托·谢苗诺维奇·阿巴库莫夫(1946年-1951年)
- 谢尔盖·伊万诺维奇·奥戈利佐夫(1951年8月-1951年12月)
- 谢苗·杰尼索维奇·伊格纳季耶夫(1951年-1953年)
- 拉夫连季·帕夫洛维奇·贝利亚(1953年3月-1953年6月)
- 苏联内务部部长
- 谢尔盖·尼基福罗维奇·科鲁格洛夫(1953年-1954年)
- 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
- 伊万·亚历山德罗维奇·谢罗夫(1954年-1958年)
-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谢列平(1958年-1961年)
- 彼得·伊夫斯丁(1961年-1961年)
- 弗拉基米尔·叶菲莫维奇·谢米恰斯内(1961年-1967年)
- 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1967年-1982年5月)
- 维塔利·瓦西里耶维奇·费多尔丘克(1982年5月-1982年12月)
- 维克托·米哈伊洛维奇·切布里科夫(1982年-1988年)
- 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克留奇科夫(1988年-1991年)
- 列昂尼德·弗拉基米洛维奇·舍巴尔申(1991年-1991年8月)
- 瓦蒂姆·维克托洛维奇·巴卡廷(1991年8月-1991年11月)
规章制度
编辑军衔等级
编辑- 军衔等级 1935–1937
国家安全总委员 | 一级国家安全委员 | 二级国家安全委员 | 三级国家安全委员 | 国家安全机关上校 | 国家安全机关少校 | 国家安全机关大尉 | 国家安全机关上尉 | 国家安全机关中尉 | 国家安全机关少尉 | 国家安全机关中士 | 国家安全机关候补衔 | 军校学员 |
---|---|---|---|---|---|---|---|---|---|---|---|---|
无 | 无 | |||||||||||
参考资料: [4] |
- 军衔等级 1937–1943
国家安全总委员 | 一级国家安全委员 | 二级国家安全委员 | 三级国家安全委员 | 国家安全机关上校 | 国家安全机关少校 | |||||
---|---|---|---|---|---|---|---|---|---|---|
参考资料: [5] |
国家安全机关大尉 | 国家安全机关上尉 | 国家安全机关中尉 | 国家安全机关少尉 | 国家安全机关中士 | |||||
---|---|---|---|---|---|---|---|---|---|
参考资料: [5] |
- 军衔等级 1943–1945
国家安全总委员 | 一级国家安全委员 | 二级国家安全委员 | 三级国家安全委员 | 国家安全委员 | ||||||
---|---|---|---|---|---|---|---|---|---|---|
参考资料: [5] | ||||||||||
1 | 2 | 1 | 2 | 1 | 2 | 1 | 2 | 1 | 2 |
1 – 1943; 2 – 1943–1945.
国家安全上校 |
国家安全中校 |
国家安全少校 | 国家安全大尉 |
国家安全上尉 |
国家安全中尉 |
国家安全少尉 | ||||||||
---|---|---|---|---|---|---|---|---|---|---|---|---|---|---|
1943
参考资料: [5] |
||||||||||||||
1943–1945
参考资料: [5] |
国家安全大士 | 国家安全上士 | 国家安全中士 | 国家安全下士 | |||||
---|---|---|---|---|---|---|---|---|
参考资料: [5] |
军衔等级 1945-1952
编辑苏联元帅 | 大将 | 上将 | 中将 | 少将 | ||||
---|---|---|---|---|---|---|---|---|
上校 | 中校 | 少校 | 大尉 | 上尉 | 中尉 | 少尉 | |||||||
---|---|---|---|---|---|---|---|---|---|---|---|---|---|
证章
编辑-
Знак «Почётный работник ВЧК-ГПУ» V годовщины» (1923 г.)
-
Знак «Почётный работник ВЧК-ГПУ» XV годовщины» (1932 г.)
-
Знак «Заслуженный работник НКВД» (1940г.)
-
Знак ВЧК-КГБ
-
Юбилейный Знак «50 лет органам ВЧК-КГБ» (1967 г.)
-
Юбилейный Знак «60 лет органам ВЧК-КГБ» (1977 г.)
-
Юбилейный Знак «70 лет органам ВЧК-КГБ» (1987 г.)
-
Знак «Почётный сотрудник гос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1957 г.)
-
Юбилейный Знак «10 лет органам ВЧК-ОГПУ» (1927 г.)
-
Нагрудный знак «Отличник погранвойск» I степени. Утверждён приказом Председателя КГБ при СМ СССР от 8 апреля 1969 г. № 53
-
Нагрудный знак «Отличник погранвойск» II степени. Утверждён приказом Председателя КГБ при СМ СССР от 8 апреля 1969 г. № 53
-
Юбилейный Знак «70 лет погранвойск КГБ»
-
Юбилейный Знак «70 лет Комсомолу ВЧК-КГБ»
後繼機構
编辑聯邦層面
编辑1991年10月22日蘇聯國務院決定,蘇聯克格勃分拆為三個直屬中央政府機構:
- 蘇聯共和安全局(МСБ СССР)
- 蘇聯中央情報局(ЦСР СССР)
- 蘇聯國家邊界保衛委員會
此外,蘇聯克格勃第7局、第12局、審前拘留中心和一些技術管理部門於1991年11月1日移交給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克格勃管轄。
重組後的安全機構直接隸屬於蘇聯總統,但因蘇聯解體,這些機構僅存在於1991年底至1992年初。
加盟共和國層面
编辑蘇聯克格勃擁有集中央聯邦及加盟共和國政府機構於一身的權力。理論上根據蘇聯法律,克格勃必須透過法律上各加盟共和國和自治共和國的其他機構間接管理地方國家安全機構,而並非直接管理。但實際上,在其存在期間,蘇聯克格勃一直作為一個聯邦機構,直接控制共和國當局,這實際上剝奪了加盟共和國政府對地方安全機構活動的真正控制權。自從 1991 年 5 月通過《蘇聯國家安全機構法》以來,各加盟共和國的安全部門只對其共和國的最高國家權力和行政機構負責。與其他加盟共和國不同,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在1954-1955年和1965-1991年間沒有自己的共和國國家安全委員會;蘇聯克格勃直接在俄羅斯境內進行活動。 1991年5月5日,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克格勃重新成立,同年9月,即蘇聯克格勃被廢除前兩個多月,新成立的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克格勃將境內的地方國家安全機構納入其控制之下。
應該強調的是,所有加盟共和國安全機構都是由加盟共和國當局組成的獨立實體,並且這些地方安全機構為雙重效忠,分別是中央的克格勃及其共和國的最高權力機構。從法律角度來看,各加盟共和國的情報部門並不是蘇聯克格勃的合法繼承者,但亦有例外情況。 例如加盟共和國的情報部門吸收了直屬於聯邦情報部門的個別機構而導致部分繼承的情況,這些機構在締結別洛韋日斯卡亞協定時位於俄羅斯境內。其中一個例子就是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安全局和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內政部基礎上組建的俄羅斯聯邦安全和內務部,其完全吸收了蘇聯共和國安全局,而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則完全吸收了蘇聯共和國安全局。情報局歸俄羅斯管轄,改名為俄羅斯對外情報局。在哈薩克,以捷爾任斯基命名的蘇聯克格勃高級邊防指揮學院劃歸共和國安全委員會管轄,後來更名為哈薩克共和國國家安全局邊防學院。
備注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引用
编辑- ^ Убийство Кеннеди: агент "Перекати-поле", советские тосты и странные звонки. Что нового в рассекреченных документах по дел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BC, 27.12.2021
- ^ 「SCh」科是根據蘇聯部長會議1991年4月10日第162-44號法令設立的,負責管理1990年1月至8月從蘇聯國防部移交給克格勃的軍事單位。 1991年8月,先前移交的部隊重新回到蘇聯國防部的控制之下。.
- ^ Оперативно-техническое управление. [2017-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9). 已忽略未知参数
|deadlink=
(建议使用|dead-url=
) (帮助) - ^ Звания и знаки различия органов гос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1935–1943 г.)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2017-08-28.
- ^ 5.0 5.1 5.2 5.3 5.4 5.5 Форма и знаки различия в органах гос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1922–1945 гг.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2017-08-28.
- ^ 1991年11月1日,阿塞拜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克格勃更名為阿塞拜疆國家安全部.
- ^ 自 1991 年 12 月 4 日起更名為亞美尼亞國家安全部.
- ^ 1991年9月19日,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克格勃更名為白俄羅斯共和國克格勃.
- ^ 1991年格魯吉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克格勃被撤銷,並在其基礎上組成了格魯吉亞國家安全委員會。 2004年,薩卡什維利總統撤銷國家安全部,並在此基礎上設立憲法安全部(DCS)和特別行動部(SOD),並納入喬治亞內政部體系。 2012年,內政部改革期間,DCS和SOD被廢除。在DCS的基礎上成立了安全機構和反腐敗機構。 2015年,喬治·馬爾格韋拉什維利總統簽署了一項法律,將國家安全局與內政部分開,從而再次建立一個處理國家安全問題的獨立機構.
- ^ 自1992年7月13日起更名為哈薩克國家安全委員會.
- ^ 根據吉爾吉斯總統1991年12月21日第370號命令,廢除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克格勃,成立吉爾吉斯國家安全委員會.
- ^ 1991年8月21日獨立憲法生效後,拉脫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於1991年8月24日被撤銷。蘇聯於1991年9月6日承認拉脫維亞共和國獨立(蘇聯國務委員會1991年9月6日第GS-2號決議《關於承認拉脫維亞共和國獨立》)。1991年拉脫維亞恢復獨立後,開始組成自己的特殊服務體系。為了保護共和國的領導層,拉脫維亞共和國安全局和政府安全局成立。也設立了負責情報和反情報任務的內政部資訊司和憲法保護局.
- ^ 立陶宛獨立後並未有解散原有的克格勃,反而在其之上成立新的國家安全部.
- ^ 摩爾多瓦共和國國家安全部是根據1991年9月9日摩爾多瓦共和國第196號總統令設立的,以取代摩爾多瓦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已廢除的克格勃。 1999年11月16日,改制為摩爾多瓦共和國資訊安全局.
- ^ 根據俄羅斯聯邦總統葉爾欽1991年11月26日俄羅斯聯邦克格勃第233號命令,該機構改為俄羅斯聯邦安全局。 1992年1月24日,為了取代俄羅斯聯邦空軍基地,俄羅斯聯邦安全部成立,該部一直存在到1993年12月21日,之後改名為俄羅斯聯邦聯邦反情報局。 1995年4月12日,在俄羅斯聯邦聯邦電網公司的基礎上成立了俄羅斯聯邦安全局,並沿用至今。
- ^ 塔吉克獨立後並未有解散原有的克格勃,反而在其之上成立新的國家安全部.
- ^ 成立於1991年9月30日,取代土庫曼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被解散的克格勃。 2002年,改制為土庫曼國家安全部.
- ^ 1991年9月26日,烏茲別克共和國總統法令廢除了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克格勃,並成立了烏茲別克共和國國家安全局。 2018年3月14日,根據烏茲別克總統令,國家安全局改制為烏茲別克共和國國家安全局.
- ^ 烏克蘭國家安全局(SNBU)是根據烏克蘭最高委員會1991年9月20日《關於建立烏克蘭國家安全局》的決議而成立的,以取代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已廢除的克格勃。 1992年3月25日,烏克蘭最高拉達通過《烏克蘭安全局法》,情報局更名為SBU.
- ^ 愛沙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克格勃是根據蘇聯克格勃主席和愛沙尼亞總理於1991年10月9日簽署的《關於在愛沙尼亞領土上解散克格勃的實際措施的議定書》進行解散的。現在有愛沙尼亞共和國國防部警察,其職能還包括國家安全、保護愛沙尼亞憲法秩序、打擊恐怖主義和腐敗、保護國家機密和反間諜活動.
书目
编辑- 克里斯托弗·安德鲁; 奥列格·戈尔季耶夫斯基. 克格勃全史. 由王铭玉等翻译.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8-02. ISBN 978-7-207-03855-5. NLC 000873978 (中文(中国大陆)). 原书名:“KGB: The Inside 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