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鲁寺,藏语称“夏鲁贡巴”(藏語ཞ་ལུ་དགོན་པ威利转写zha lu dgon pa)位于中國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桑珠孜區甲措雄乡,是一座藏传佛教夏鲁派寺院,也是夏鲁派的祖寺。[1][2]

夏鲁寺
藏文转写
藏文ཞ་ལུ་དགོན་པ
威利转写zha lu dgon pa
夏鲁寺
基本信息
国家中国
位置 中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桑珠孜區甲措雄乡
坐标29°7′38.356″N 88°59′35.074″E / 29.12732111°N 88.99307611°E / 29.12732111; 88.99307611
宗教藏傳佛教
宗派夏鲁派
開基吉尊·西绕琼乃
开山时间1087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夏鲁寺
地址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桑珠孜區
分类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时代元—清
编号3-118
认定时间1988年
地圖
地图
唐卡上绘制的布敦·仁钦珠(左)及其继承者

历史

编辑

夏鲁寺位于桑珠孜區东南、甲措雄乡的一个山坳中,距离日喀则市中心26公里。相传,此地曾经是吐蕃十大商市之一。夏鲁寺是西藏较大的佛教寺庙之一,也是藏传佛教夏鲁派的祖寺。[1]

该寺始建于1087年(北宋元祐二年),由萨迦派吉尊·西绕琼乃主持兴建。吉尊家族原来是香雄地区的王裔,吐蕃时期吉尊家族不少人都受到赞普重用。998年,西藏佛教后弘期开始,当时佛教徒鲁梅·楚臣喜饶等卫藏十人(鲁梅·楚臣喜绕章·益西云丹热西·楚臣郡勒巴·楚臣罗哲松巴·益西罗哲前藏五人;洛敦·多杰旺秀村尊·喜绕僧格珀东巴·德噶后藏三人;阿里俄杰兄弟二人)在朗达玛灭佛之后,听说自西藏逃到青海的大喇嘛钦·贡巴绕赛(约891年-975年)是高僧,便前往拜他为师。最后,十人中有一人即洛敦·多杰旺秀学成回到西藏,在日喀则东南的甲措建了一座名为“坚孔”的寺庙,收了一名弟子“吉尊·西绕琼乃”。吉尊·西绕琼乃后来到印度学习,成为佛学家。为发展佛教,吉尊·西绕琼乃希望兴建寺庙,便请洛敦·多杰旺秋射箭定寺址,箭落在刚长出庄稼的青苗地里,“青苗”在藏语中称为“夏鲁”,故该寺取名“夏鲁寺”。[1]

根据西藏宗教史书的记载,1320年,夏鲁万户长扎巴坚赞(属于吉尊家族)将其妹妹旬奴贝嫁给萨迦联姻,后来吉尊家族的势力日趋扩大。以后,扎巴坚赞赴中国内地朝觐元朝皇帝,获元仁宗赐给金册金印,元仁宗还按照扎巴坚赞的请求,布施财物并派遣工匠以帮助扩建夏鲁寺。夏鲁寺如今的建筑规模、建筑风格及大部分绘画与雕塑都是在此次扩建中创作的。寺院扩建完成后,夏鲁万户长扎巴坚赞迎请高僧布敦·仁钦珠担任该寺寺主。[1]

布敦·仁钦珠(1290年-1364年)是藏传佛教夏鲁派(又称“布敦派”)的创始人,他是藏传佛教萨迦派超浦噶举派的学者,其父胜幢吉祥贤、母福意都为密宗的轨师(阿闍黎)。他自幼从母亲学习经文,7岁到超浦噶举派学习菩提心教授,8岁依其他学乾学习卦宫、咒术、历算、书法,并且随其祖父学习旧派的大圆满法多年,深入研究了大圆满的普行续、前译五部、后译十三部、心部母子十八部等法。18岁受沙弥戒之后,学习显教小、中般若经、论世面、律藏、因明等等释、疏。23岁受比丘戒之后,继续学习各派的显密教法。从幼年到成年,他先后师从28位学者学习,几乎全部学完了当时藏传佛教的显密教法。30岁前后,他开始著述、翻译及编订大藏经。1320年,夏鲁寺重建之后,他担任该寺住持期间,广传四续(事续行续瑜伽续无上瑜伽续)密法,校订大藏经,编大藏经目录,其著述28函共计一百多部。1322年,他撰写出《布敦佛教史》(即“善逝教法源流”),该书一部分记述佛教在印度尼泊尔的传播史;另一部分记述佛教在西藏及藏族地区的传播史,其中包括西藏佛教后弘期初期的历史;最后一部分为《甘珠尔》、《丹珠尔》大藏经的总目录。布敦·仁钦珠综合噶当派噶举派萨迦派宁玛派等派之特点,自选显密修学之精要,注重教授弟子,卫藏各地僧人云集夏鲁寺,常住弟子达三千多人,其中知名弟子有:法祥、童福、宝胜等等。[1]

元朝统一西藏之后,因夏鲁寺势力较大,寺主吉载(吉尊·西绕琼乃的后代)与萨迦法王八思巴的弟弟准衮洽纳关系密切,故元朝皇帝封吉载为萨迦王朝十三个万户(后藏拉堆洛万户拉堆绛万户固莫万户曲弥万户香万户夏鲁万户前藏嘉麻万户止贡万户蔡巴万户唐波齐万户帕摩竹万户雅桑万户;前后藏交界处的羊卓越达隆万户)之一的夏鲁万户长。1329年,在日喀则地震中,夏鲁寺遭受毁灭性破坏。当时,寺主吉载正在北京,元朝皇帝得知夏鲁寺在地震中被毁,随即命吉载返回西藏重修该寺,并赐许多钱财作为修复资金。吉载便从中国内地请来大批汉族工匠,并且运来琉璃砖瓦(一说琉璃砖瓦是汉族工匠指导下,在西藏墨竹工卡地方烧制)等物资,于1333年动工修复,汉藏工匠共同兴建了这座汉藏混合风格的寺院。[1]

夏鲁寺初建时,僧人很少。后经三次修葺及扩建,僧人不断增加,到布敦大师出任寺主时达到鼎盛时期,僧人达到三千多人。文化大革命中,夏鲁寺遭到严重破坏,仅存大经堂。1981年和1989年,政府先后拨出巨款维修夏鲁寺,恢复了该寺的原有风貌。21世纪初,该寺有僧人六十多人。[1]

建筑

编辑
 
夏鲁寺
 
夏鲁寺内景
 
夏鲁寺内的年轻僧人

夏鲁寺以藏汉结合的建筑风格而享誉西藏。该寺采用藏式殿楼配汉式琉璃砖瓦顶、飞檐兽吻,加木架斗栱进行支撑,使得藏汉建筑风貌融为一体。[1]

夏鲁寺的主体建筑为夏鲁拉康(主殿),是三层藏汉结合风格建筑,墙体及布局依照藏式建筑式样,屋顶则为汉式绿色琉璃瓦重檐歇山顶,由金殿、回廊、护法神殿、般若母殿、东无量宫殿、西无量宫殿、南无量宫殿、北无量宫殿等组成。主殿上下有49间房,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一层是藏式内院大经堂,大经堂供奉释迦牟尼佛像及八大随佛弟子塑像,西侧经堂内供奉《甘珠尔》和《丹珠尔》;二层是四座汉式殿堂,分别为前殿、正殿及左右配殿,正殿供奉释迦牟尼布敦大师塑像,左右为坛城殿,前殿内供奉慈尊佛像及十六罗汉像。[1][2]

夏鲁寺收藏有大量壁画、佛像、经书、唐卡、法器等文物,其中最知名的为四大寺宝:[1]

  • 拉字经板:在夏鲁寺建寺时,用108块小木板拼成方形,每块木板上刻有一个经文字。108块字板组成一段经文。信众来寺朝拜时,均想获得一张用拼字板印制的“消灾降福”经文。
  • 圣水坛:大经堂东南角有一个直径80厘米的大铜坛。相传,该坛十二年换水一次。换水之时,原装的净水不减不增,人若能获得该坛中的“圣水”便可吉祥一生,还可以洗净10种污垢。
  • 天生六字真言石:传说该石是建寺挖地基时出土。挖出时,石上便带有六字真言的字迹,四角还有4个小佛塔,故传为天生六字真言石。该石在寺墙脚下,当作该寺的基石。
  • 石头脸盆:据说是该寺创建者吉尊·西绕琼乃苦行用的洗脸盆,陈列在大殿前方。据说下雨时,雨水积满该盆后不会外溢。[1]

夏鲁寺还有一些浅雕石板画,内容包括佛像、飞天等等。各殿堂的主供佛像四周,常可见到一些被信众奉献的纸币覆盖的小菩萨、活佛、法师等塑像,艺术魅力超群。 [2]

壁画

编辑

夏鲁寺壁画为元代藏传佛教壁画的典范。主要题材分为显宗和密宗。[1]

  • 显宗壁画:主要是佛传故事及佛本生故事,分布在一层金殿回廊四周。其中佛本生故事壁画共100铺(现存96铺),依据噶玛噶举黑帽系第四世活佛让迥多吉(1284年-1339年)撰写的佛本生故事集(一百本生)绘制,采用棋格式的构图,绕回廊外壁一周。佛传故事主要包括“十二相成道”及“须摩提女请佛”。
  • 密宗壁画:主要是坛城坛城中的诸佛、菩萨、明王护法画像。其中有一层回廊内壁的五方佛毗卢遮那佛阿閦佛阿弥陀佛宝生佛不空成就佛),般若母殿的单尊画像,三层东、西、南、北无量宫殿内的大型坛城壁画。坛城壁画主要描绘了吉祥胜坛城、金刚界坛城、普明坛城、文殊坛城等等,均按照布敦大师的十万坛城尊像仪轨绘制。其中,东无量宫殿中的文殊坛城系列壁画是布敦大师亲手绘制。[1]

夏鲁寺壁画受到元代内地艺术及尼泊尔印度等地佛教艺术的影响。内地艺术表现在四大天王等人物造型及山水、亭台楼阁纹样,护法神殿的青龙、朱雀纹样、西无量宫殿中萨迦五祖(贡嘎宁布索南孜摩札巴坚赞贡噶坚赞八思巴)壁画上的树木晕染皴擦、大殿回廊壁画上的建筑样式。尼泊尔、印度佛教艺术主要表现在一部分构图、人物造型以及传统诸佛、菩萨尊像仪轨。大殿回廊《舞蹈本生》壁画中的舞女,带有较明显的南亚人种特征。[1]

夏鲁寺壁画对元末明初的西藏壁画产生重大影响。向北影响到觉囊寺等寺院的壁画,促成了“拉堆艺术”风格的形成;向东南影响到明代的江孜白居寺壁画。夏鲁寺壁画在元代、明代西藏壁画中承前启后,意义重大。[1]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夏鲁寺. 中国西藏网. 2013-08-19 [2013-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2). 
  2. ^ 2.0 2.1 2.2 夏鲁寺. 藏传佛教. 2005-11-04 [2013-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