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院 (中华民国)

大理院中華民國最高法院的前身,中華民國司法案件的終審機關之一。

沿革

编辑

大理院的前身是清朝的大理院。清光緒32年(1906年),清廷頒行《大理院審判編制法》,光緒33年(1907年),正式定大理院官制,為全國最高終審機關,配置總檢察廳。中華民國成立之後,保留大理院。民國16年(1927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改大理院為最高法院;民國17年(1928年)公布《國民政府最高法院組織法》,定最高法院為全國終審審判機關,至此最高法院正式成立,大理院告终。

 
 

大理院设院长一人,民事与刑事各若干庭,每庭设庭长一人,推事若干人。大理院负责审判不服高等裁判厅第二审而上诉的案件,以及依法属大理院特别权限的案件。总检察厅和大理院相配设置,独立行使职权。

建筑

编辑

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的大理院,仍设於宣统二年(1910年)在司法部街(原名“刑部街”)建造的大理院衙署。大理院撤消后,此大楼仍为司法机关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北平地方法院河北高等法院在此大楼办公。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单位都曾在此大楼办公。1958年,为兴建人民大会堂,大楼和司法部街被拆除。[1][2][3]

院长及推事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北京曾有司法部街 1958年被整体拆除、搬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国青年网,2014-11-15
  2. ^ 銮舆卫夹道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京报网,2006-07-17
  3. ^ 华北人民法院简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河北法院网,2012-09-12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