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溪橋 (台鐵)
大甲溪橋位於台灣台中市后里區與豐原區之間、連接臺灣鐵路臺中線后里車站與豐原車站路段,橫跨大甲溪與其南岸灘地。此橋是台鐵「山線鐵路竹南至豐原間改線與雙軌工程」之中,先於1997年10月4日開通西正線、並於同月9日雙線通車的鐵路橋梁[1]。
大甲溪橋 | |
---|---|
坐标 | 24°16′57″N 120°44′07″E / 24.282560°N 120.735402°E |
承載 | 臺鐵臺中線 |
跨越 | 大甲溪 |
國家/地區 | 中華民國(臺灣) |
地點 | 臺中市后里區、豐原區 |
官方名稱 | 大甲溪橋 |
维护单位 | 臺灣鐵路管理局 |
设计参数 | |
桥型 | 上承式預力I型梁橋 |
全长 | 802.5米(2,633英尺) |
宽度 | 10.5米(34英尺)(雙線橋梁) |
最大跨度 | 32.1米(105英尺) |
历史 | |
开工日 | 1989年 |
完工日 | 1997年9月 |
开通日 | 1997年10月4日(西正線) 1997年10月9日(東正線) |
地圖 | |
臺鐵局自1987年7月起進行「山線鐵路竹南至豐原間改線與雙軌工程」,於1989年動工新建雙線大甲溪橋,橋長802.5公尺,採圓形沉箱基礎、單圓柱變化斷面型T形橋墩、上承式預力I型梁橋,計26孔,除了第2孔外,餘每孔跨度32.1公尺,於1997年9月完工[2],10月4日西正線通車、同月9日東正線通車[1],橋面鋪設傳統道碴式軌道。
1999年9月21日台灣發生921大地震,山線鐵路中斷,本橋4座橋墩及1處帽梁龜裂、梁端位移,地震後暫時限速行車。
本橋因大甲溪河床下切侵蝕嚴重,流心及深槽區橋墩基礎裸露,尤以颱風豪雨過後更甚,臺鐵局自2005年起持續保護橋基(如:放置消波塊),但消波塊常凹陷或被沖失,護橋效果有限。此外,水利會的攔水堰也損毀,且本橋在921大地震後,耐震標準須予提高,為治本之道,臺鐵局遂進行橋墩換底工程,將河道區P2~P10號單圓柱橋墩改建為ㄇ型雙圓柱橋墩並加深基礎[3],於2011年竣工,並拆除舊橋墩(後續高灘地之P11~P15號橋墩亦改建為ㄇ型橋墩),為今所見樣貌。
有關條目
编辑參考文獻
编辑- ^ 1.0 1.1 周筱梅,〈大甲溪鐵橋 再見〉,《聯合晚報》,1997年10月9日6版。(繁體中文)
- ^ 劉峰志攝影作品:〈北上104次復興號行經大甲溪新橋〉. [2022-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5).,2022年9月22日刊於面冊《消失的鐵道驛像》(繁體中文)。
- ^ 陳鴻麟,《鐵路橋梁》,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工務處,臺北市,2010年5月。(繁體中文)
这是一篇與桥梁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