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历史
淮安市的历史悠久。
秦汉
编辑相傳大禹曾在境內治水,「使淮水永安」。戰國時,境內東南有邗國。 淮安秦時置縣,至今2200多年歷史。该地区那时设立了淮阴县(今淮阴区码头镇), 盱眙县和东阳县(今安徽省天长市西北到盱眙县马坝)。西汉又置淮浦县(今涟水县)等县。淮阴城正对泗水入淮口,东面的末口则是连接淮河与长江运河的起点,具有重要的交通位置。
魏晋南北朝
编辑隋唐
编辑宋元
编辑淮水是南宋与金国分界线。
明清
编辑明清时期,淮安是河、漕、盐东南三大政的枢纽重地,朝廷在此设立南河、漕运两位总督,城市繁荣达于极盛,府城、河下镇、板闸镇和清江浦组成绵延数十里的巨大带形城市;與揚州、蘇州、杭州並稱為京杭大运河沿線的「四大都市」。明代淮安府是今江苏长江以北仅有的2个府之一,辖区范围基本上相当于今日淮安、盐城、宿迁、连云港4市以及徐州市东部。清代淮安府分出海州直隶州,又划出一部分给新设的徐州府,范围有所收缩,下辖6县:山阳(今楚州区)、清河(今淮阴区)、安东(今涟水)、桃源(今泗阳)、盐城、阜宁(分山阳县东部新设)。
1761年,因清河县城毁于洪水,将山阳县的清江浦镇划给清河作为新县治。
中华民国
编辑1914年,这一地区的几个县都因为有重名县而改名:山阳县改为淮安县,清河县改为淮阴县,安东县改为涟水县,桃源县改为泗阳县。
民国建立后,撤销府级行政机构,保留了道。清江浦(淮阴)是淮扬道的治所,从此正式取代淮安府城成为行政中心。淮扬道包括原来的淮安府和扬州府,共辖13个县:淮阴县、淮安县(楚州区)、涟水县、盐城县、阜宁县、泗阳县、江都县、东台县、高邮县、仪征县、宝应县、泰县、兴化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
编辑清江市
编辑- 1948年12月,中共军队在淮海战役末期占领淮阴和淮安,次年4月21日建立属于苏北行政公署管辖的淮阴专区,包括10个县:淮阴、淮宝(分淮安和宝应两县京杭大运河以西部分设置,治岔河镇,1950年撤销)、泗阳、沭阳、灌云、宿迁、睢宁、新安(分沭阳和宿迁两县设置,治新安镇,后改名新沂)、邳睢(分邳县陇海路以南和睢宁县北部设置,治土山镇)和涟水。地区公署设淮阴县。
- 1950年12月18日,分淮阴县城区设立清江市,地区公署设清江市。
- 1953年1月恢复江苏省,淮阴专区加入。
- 1950年代淮阴专区发生许多变化:
- 睢宁,邳睢和新沂3县划归徐州专区;
- 从盐城专区划来淮安县;
- 从安徽省宿县地区划来泗洪县,从安徽省滁县地区划来盱眙县;
- 1956年分淮阴,泗洪和盱眙三县设洪泽县,治高良涧镇;
- 1957年又分灌云和涟水县设灌南县;
- 1958年,淮阴县和清江市一度合并为淮阴市,1964年,又恢复原状。
- 1966年,盱眙县划归六合地区,1971年,从六合地区划来盱眙县和金湖县。这时淮阴地区管辖1个市(清江市)和12个县:灌云,灌南、沭阳、宿迁、泗阳、涟水、淮阴、淮安、洪泽、泗洪、盱眙和金湖。
- 1975年,淮阴县迁治王营镇。
淮阴市
编辑1983年,清江市再次更名为淮阴市,升为地级市,管辖清河、清浦2个区和11个县:灌南、沭阳、宿迁、泗阳、涟水、淮阴、泗洪、淮安、洪泽、盱眙和金湖,灌云县划归连云港市。
1987年,宿迁和淮安2县改设县级市。
1996年,宿迁市升为地级市,管辖沭阳、泗阳和泗洪;灌南县划归连云港市。淮阴市还有5个县:淮阴、涟水、金湖、洪泽和盱眙,淮安市,以及清河和清浦2个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