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斯顿·洛德
温斯屯·洛德(英語:Winston Lord,1937年8月14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纽约市。于1977年-1985年担任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1985年-1989年初任美国驻华大使。1993年-1997年任美国助理国务卿。
生平
编辑温斯屯·洛德·洛德是家中的第三子。其父奧斯瓦爾德·貝茨·洛德(1903–1986)是当时纺织工业的知名人士。其母瑪麗·皮爾斯伯里·洛德(出身于食品加工业的Pillsbury家族)(1904–1978)曾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会代表,美国驻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代表,并曾获得国际救援委员会自由奖。
1959年洛德以极优等成绩毕业于耶鲁大学,1960年以班级第一的成绩在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关系学院获得学士学位。1964年温斯顿·洛德娶华裔同学包柏漪为妻。包柏漪后来成为一位知名作家及人权活动人士。
政治生涯
编辑洛德是1970年代重建中美外交关系的关键人物之一。1969年至1973年,洛德是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一名计划员,任国家安全顾问亨利·基辛格的特别助理。洛德是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的随行人员之一,也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代表团成员之一,并在1975年随福特总统一道访华。洛德1973年-1975年任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主任以及首席对华政策顾问。1985年-1989年里根任职总统期间洛德担任美国驻华大使。
1994年,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訪問中南美洲及非洲,過境美國夏威夷,成為中華民國與美國斷交後首位訪美的臺灣總統。[1]然而時任美國國務院負責東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羅德從嚴解釋「一個中國」政策,反對李登輝於夏威夷過夜,認為專機過境加油讓李登輝下來休息已很夠意思。[2]:294美方最終不允許李登輝在境內過夜,只安排到當地空軍基地的小房間休息,由一個上尉階級的軍官接待。此事件引起美國國會及輿論嘩然,認為一個號稱民主的國家,竟然受迫於另一個國家的威脅,在臺灣總統過境的問題上採取失禮的態度。國會開始對這個問題高度關注,並對行政部門痛加檢討,與臺灣政府友好的議員開始展開連署,要求應該放寬對臺灣領導人的限制。[3]:264-2651995年2月起,眾議院兩黨眾議員紛紛發言主張歡迎臺灣的領導人訪問美國,羅德被迫處於守勢,招架乏力。只能一再強調不准臺灣領導人訪美的政策。[2]:297在國會強大壓力下,與李登輝母校康乃爾大學校長的熱心,使柯林頓政府作出決定。在1995年5月中使李登輝訪問母校康乃爾大學的計畫獲得批准。[3]:264-265
除了政府公职之外,洛德也在许多外交有关的私人企业、非政府组织以及非盈利机构担任职务。他曾担任国际救援委员会联合主席[1],目前担任美国北韩人权委员会委员。
洛德和妻子有两个子女:伊麗莎白·皮爾斯伯里·洛德(Elizabeth Pillsbury Lord)和溫斯頓·鮑·洛德(Winston Bao Lord)
註釋
编辑- ^ 台灣總統過境美國的藝術:在大國博弈夾縫中的權衡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BBC中文網,2018年8月22日。
- ^ 2.0 2.1 王景弘. 《慣看秋月春風:一個台灣記者的回顧》. 前衛出版社. 2004年7月. ISBN 957-801-442-2.
- ^ 3.0 3.1 鄒景雯. 《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 印刻出版. 200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