灑爾佛散
洒尔佛散(德語:Salvarsan),也称作砷凡纳明或胂凡纳明(英語:Arsphenamine)或606,是第一种有效治疗梅毒的有机砷化合物,又用于治疗昏睡病[2],还是第一种现代化疗药物,1910年代初投入应用。
历史
编辑1907年,德国化学家保罗·埃尔利希领导的研究小组中的Alfred Bertheim首次合成洒尔佛散。1909年,同组的秦佐八郎在试验几百种刚刚合成的有机砷化合物时发现其具有抗梅毒活性。埃尔利希之前猜测通过筛选众多化合物可以发现对人体没有伤害的抗生素,于是他的研究小组着手从剧毒药品对氨基苯胂酸的衍生物中寻找这样的药物。这一研究首次以团队合作的方式系统性地修饰某种先导化合物来提高其生物活性,开创现代药物化学研究之先河。洒尔佛散的作用靶标是梅毒螺旋体[3]。
洒尔佛散发现时叫做606,因为它是当时第六组候选药物中的第六个。后来霍伊斯特公司以商品名洒尔佛散将其推向市场[4][5]。洒尔佛散是第一种有机抗梅毒药,疗效比之前的无机汞化合物大有提高。当时药物剂型为黄色结晶状易潮解粉末,在空气中极不稳定[6]。这使给药方式变得极为复杂:药品必须先在尽量隔绝空气的环境下溶于数百毫升无菌蒸馏水,然后才能注射入体内。药物的副作用有皮疹、肝脏损伤、生命危险和肢体损伤[7],洒尔佛散带来的这些伤害归咎于药物的不当处理和使用。因此,埃尔利希致力于规范给药流程,他评论道:“从实验室到临床是异常艰巨而又充满危险的一步”[4]。
埃尔利希的实验室后来研发了一种溶解性更好,更容易制备,但疗效稍逊的有机砷化合物914号,并在1912年以商品名新洒尔佛散推向市场。新洒尔佛散仍有恶心、呕吐等轻微副作用,并且和洒尔佛散一样需要密封贮藏在充满氮气的药瓶里以防氧化。到了1940年代,青霉素取代这些有机砷化合物成为治疗梅毒的新药[8]。
结构
编辑人们一直以为洒尔佛散的分子结构中有砷砷双键,类似于偶氮苯中的氮氮双键。但2005年全面质谱分析显示洒尔佛散只有砷砷单键,并没有砷砷双键,而且该药是环状三聚体和五聚体的混合物[1][4][10]。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Lloyd NC, Morgan HW, Nicholson BK, Ronimus RS. The composition of Ehrlich's salvarsan: resolution of a century-old debate. Angew. Chem. Int. Ed. Engl. 2005, 44 (6): 941–4. PMID 15624113. doi:10.1002/anie.200461471.
- ^ Gibaud, Stéphane; Jaouen, Gérard. Arsenic - based drugs: from Fowler's solution to modern anticancer chemotherapy. Topics in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 Topics in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 2010, 32: 1–20 [2015-06-22]. ISBN 978-3-642-13184-4. doi:10.1007/978-3-642-13185-1_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6). 外部链接存在于
|journal=
(帮助) - ^ The introduction of ‘chemotherapy’ using arsphenamine – the first magic bullet. PubMed Central (PMC). [2015-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 ^ 4.0 4.1 4.2 Salvarsan. 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 [2010-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0).
- ^ 德国有以研发号命名药物的惯例,例如杀虫剂柏拉息昂在德国的研发号是605,故俗称E605,其中E是德語:Entwicklungsnummer研发号的缩写。
- ^ A Handbook of Useful Drugs.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1913 [2010-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04).
- ^ 存档副本. [2015-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1).
- ^ The Contributions of Paul Ehrlich to Pharmacology: A Tribute on the Occasion of the Centenary of His Nobel Prize. PubMed Central (PMC). [2015-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6).
- ^ Izumi, Yoshio; and Isozumi, Kazuo. Modern Japanese medical history and the European influence (free download pdf). Keio Journal of Medicine. 2001, 50 (2): 91–99 [2015-06-22]. PMID 11450598. doi:10.2302/kjm.50.9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9-20).
- ^ Salvarsan. rsc.org. [2015-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