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没有任何东西;一切的反面

,是沒有虛無的同義詞,存在)的反義詞。在東方哲學中,可能和的意義不同,分別屬於佛家道家的思想。神學哲學研究的概念已經有一段時間,例如佛教道家數學有時會用無來描述一些狀況。物理學上,没有真正的真空宇宙誕生带来时间中,没有「宇宙誕生之前」的一个概念,或是宇宙誕生前是虛時間[1]

西方思想(哲學科學

编辑

無(文中的空)的觀念在西方哲學家2013年勒斯里孔恩的書《存在的奧秘》與2017年劳伦斯·M·克劳斯的書《迄今為止最偉大的故事》[2]都有探討過。[3]「無」是一種「有」(存在),如果把「無」當成是一個不「存在」(有)的「存在」來探討,是邏輯謬誤[3];也就是事物的自然狀態包含存在)和虛無)。哲學家與物理學家往往對於虛無有不同面向上的定義,即使在物理學領域之中,從傳統上指的真空狀態,到位能上的不可微分點,也存在著程度上差異的「虛無」。[4]根據勒斯里與孔恩對無/空的分類,這種包含在有(存在)之中的「無/空」之中摒除了:物質(material)、心靈(Mind)、哲學宗教以及上帝諸神[3]

如果說無/空指的是沒有任何物體或物質,那還可能由自然法則(Law of science)所導引的自然力、從能量生出物質來[3]。物質可以當成是能量的一種形式:傳統對物質的觀點是有形體的「東西」,但在十九世紀提出的概念後,上述觀點受到了挑戰。狭义相对论證明物質及能量(包括將能量分布在空間中的場)是可以互相轉換的。因此產生了一種本體論的觀點,認為能量是第一元素英语prima materia,物質只是它的一種形態。但另一方面,粒子物理標準模型量子场论來描述所有的交互作用力,因此又可以說這些場才是第一元素,能量只是場的一個性質而已。

例如以物理學來說,光(光子)就是從熱原子當中的電子自動發出,且無特定原因無中生有[3]。所以整個宇宙也有可能是無中生有,就是宇宙大霹靂的觀念[3]

物理學家談到空無一物的空間,先把所有的空氣抽掉(抽真空),再屏蔽所有的磁場電場,那塊空間中仍然會有重力場,重力沒有辦法被屏蔽,因為在廣義相對論中,空間與時間本身就是重力!即使我們有辦法屏蔽掉重力,那終於可以得到「什麼都沒有」(無/空);不過在這樣的狀態也維持不久,因為即使在宇宙的量子最低能態,系統仍有擾動,那裡仍「存在」著這些量子擾動[4],因為其中可是充滿虛粒子;從中再出現成對的粒子反粒子(由於量子物理測不準原理[3],量子顆粒會在宇宙空間裡出現、消失[4],或是宇宙可能就源自於這種無/空之中所產生的大霹靂。[3]

物理學家勞倫斯·M·克勞絲認為宇宙本身便來自虛無:若我們將宇宙的「所有(存在)」加在一起,所有事物就會互相抵消,成一個「0」。如此看來,「宇宙的一切」就是「虛無」,「什麼都沒有」就是「全部」(Nothing is everything, and everything is nothing!)。[4]

神學家丁連財認為孤單、寂寞是現代病,會衍生精神疾患,使社會不安,使健保支出提高;英國特別設立一個孤單寂寞問題解決部,部長的責任是使大家不會感到孤單寂寞,但是這不只是搞" Let's Party" or "Enjoy Sex with no burden" 就可以解決,世俗主義走到盡頭是虛無主義,而虛無主義按照齊克果的說法是「致死之病」,甚至可能是恐怖主義的搖籃。[5][6]

老子和莊子都意識到在終極面前語言是無能為力的,老子反覆觀察與思考的世界是日常觀察到符合常識的世界,無論這樣的世界是多麼真實,其主要特徵是非永恆性(無常)。而「道」就其不可言說的永恆性來說是無法預先決定,亦無以名之,不同於任何可命名的事物。它是非存在,即相當於無。而道家亦有無為的主張。

繫辭傳說:「一陰一陽之謂道」、「天之道,曰陰與陽也」,並引用孔子的話:「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所以說儒家認同:「道者,陰陽變化之理也。」道,即宇宙運行,自然變化的法則。也就是:

[原創研究?]

以「無常無我」說「空」,可名之為「由變壞觀空」,有可能導致「斷滅空」、「沉空」、「惡取空」的危險。仍然無所適從、持續流浪漂泊。正知正見般若正法,由甚深般若智開展,面對五蘊世間,觀照世間諸法,超越其變壞相。正知正見的般若正法,示現諸法實相世間轉為法界,安住法界就在當下。[7]

顯發真如本心的甚深般若智,如實覺知法界真如,則當下就成為如來,證入不虛妄、不變異的真如法界[8]甚深般若智開展的般若正法,真正使生死涅槃猶如昨夢,真正使流浪漂泊倏然而止,真正使常樂我淨朗朗而現。

參見

编辑

相关主题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 周雪君. 霍金:時間並非始於大爆炸.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2018-03-04 [2020-09-07] (中文(臺灣)). 
  2. ^ The Greatest Story Ever Told—So Far: Why Are We Here? (2017), Atria Books, ISBN 978-1-4767-7761-0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科學人雜誌想像宇宙不存在. [2018-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2). 
  4. ^ 4.0 4.1 4.2 4.3 「什麼都沒有」???. PanSci 泛科學. 2014-08-29 [2020-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8) (中文(臺灣)). 
  5. ^ Foundation, Thomson Reuters. Britain appoints minister for loneliness amid growing isolation. news.trust.org. [2020-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8). 
  6.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PL5Bm4KQcQ&feature=youtu.be
  7. ^ 所以 《大般若經》說:「佛說五蘊,名為世間。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能示世間色等五蘊,無變壞相。故說般若波羅蜜多,能示世間,諸法實相。所以者何?色等五蘊,無自性故,說名為空、無相、無願,即真法界。」
  8. ^ 所以《大般若經》也說:「依般若波羅蜜多,能如實覺諸法真如、不虛妄性、不變異性,由如實覺真如相故,說名如來、應、正等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