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𪹚龍
苗栗
苗栗𪹚龍 | |
表記 | |
---|---|
客語白話字 | Mèu-li̍t pong liùng |
臺灣客拼 | meuˇ lid bong liungˇ |
客家話拼音 | mêu2 lid6 bong1 liung2 |
字面意思 | 苗栗炸龍 |
歷史
编辑臺灣客家人過農曆新年,是要從正月初一一直到正月十五才算過完年。而客家人稱元宵節為「
苗栗𪹚龍是源於苗栗地區的迎龍慶典而演變而來,是相當熱鬧的元宵迎新年慶典,之後更將舞龍神化為「迎龍」活動,期望藉神龍帶來祥瑞之氣,帶給民眾平安吉祥、五穀豐收。「𪹚龍」就是用鞭炮炸龍,採用大量鞭炮、蜂炮去炸舞龍方式得到去邪(去舊)迎新年的作用,每年快接近元宵節時,很多龍隊開始出來練習,到了元宵節那天則進入高潮。臺灣各地皆有舞龍之民俗活動,唯獨苗栗客家發展出「𪹚龍」的習俗。
- 糊龍(fù liùng):由龍主取材製龍,於正月初九(天公生)前完成。
- 牽龍(khiên liùng):舉辦「牽龍安座」儀式,讓「客家龍神」從客庄的守護神提昇至客家的守護神。
- 祥龍點睛:祈求天神賜降神靈瑞氣,附於龍身,藉神龍繞境參拜,護祐蒼生。
- 迎龍(ngiàng liùng):客家人相信「神龍」登門參拜,等於「神明造訪」能為地方消災,給家戶帶來好運。
- 跈龍(thèn liùng):即跟著龍走,帶來平安吉祥。
- 𪹚龍(pong liùng):龍愈𪹚愈旺,迎龍時燃放鞭炮,有恭迎神龍的靈氣驅邪納吉之意,一方面慶賀助興,一方面增加年節熱鬧氣氛。
- 化龍返天:過元宵節後,龍隊須返回龍籍點睛的宮廟「謝神化龍」,其意功德圓滿送龍神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