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富庶
范富庶(越南语:Phạm Phú Thứ/范富庶,1821年—1882年),字教之(越南语:Giáo Chi/教之),號竹堂(越南语:Trúc Đường/竹堂),別號蔗園(越南语:Giá Viên/蔗園),越南阮朝官員。
生平
编辑范富庶是廣南省奠磐府延福縣多和上總東番社(今屬廣南省奠磐市社奠中社南河一村)人,本名范富恕,中進士時,紹治帝賜名范富庶。他的五世祖來自北方,入籍廣南延福。范富庶母親早逝,年少時家庭貧困。范富庶喜愛讀書,和哥哥范富維因孝順父親而聞名鄉里。紹治二年(1842年),范富庶參加鄉試,考中承天場舉人[1]。次年(1843年),范富庶會試中格,參加庭試,考中三甲同進士出身[2]。范富庶被任命為編修,後任諒江府知府,陞任侍讀。後因父親去世而辭官服喪。三年後充任經筵起居注。嗣德三年(1850年),嗣德帝因寒雨大作而停止上朝,也不請經筵官給自己授課。范富庶因而上諫,言語激烈。嗣德帝下詔批評他,但不議他的罪。次年(1851年),嗣德帝派他出使廣東,送漂流至越南的清朝官員回國,不久授思義府知府。該府土地貧瘠,民生困苦。范富庶到任之後,積極勸農,並設立五十多座義倉來預備賑濟民眾。後轉任禮部員外郎。當時廣義省有少數民族暴動,嗣德帝以范富庶曾任思義府知府,熟悉當地民情為由派其從軍進剿,攻破蠻柵。後歷任清化、河靜二省按察使,然後入閣任職。
嗣德十二年(1859年),范富庶上報自己患病,嗣德帝命賜人參藥品給他。范富庶又以改葬父親為由請假,嗣德帝也予允准[3],並給銀二十兩。范富庶回京後,陞吏部侍郎,不久署理參知。嗣德十六年(1863年),以范富庶為欽差大臣,前往南圻嘉定同原欽差大臣潘清簡、林維浹與法國講和,後因談判不力,降一級留用。又充如西副使,和潘清簡、魏克憻一道出使法國。歸國後進覽《西行日記》一書。改授吏部參知。
嗣德十八年(1865年),范富庶署理戶部尚書,充機密院大臣。嗣德二十六年(1873年),因戶部隱匿國帑而降為侍郎,不久開復為參知,署理尚書事務。嗣德二十七年(1874年),北圻商政事務逐漸增多,事務繁重。嗣德帝以范富庶做事幹練,熟悉朝廷事務而任命他為海陽總督,兼充總理商政大臣。范富庶到任後,發現省城歷經兵火,殘破不堪,官府衙門也未能重新修繕。范富庶多方籌措,方使工作逐漸好轉。當時北方文江潰堤,洪水波及海陽平江、寧江二府,災民流離失所,缺衣少食,紛紛前往省城就食。范富庶想要開倉賑濟,但倉中無糧。只得扣押興安五萬漕米,用於賑濟災民。范富庶又給災民發放銀錢,並令壯年災民前往東潮縣開墾耕田過活,等到洪水退卻,再將他們遣回家鄉。
范富庶擔任商政大臣期間,和法國領事一起開港招商,使當地舟車雲集,漸成都市,即後來的海防市。
嗣德二十九年(1876年),廣安和中國欽州一帶有流民為盜,侵擾百姓。范富庶派商辦梁文進前往勸諭流民,流民接受安撫。於是范富庶在當地設置幫社,任命頭目,將他們編冊為民。廣安一帶,稍得安寧。嗣德三十一年(1878年),范富庶陞署協辦大學士,仍領海陽總督一職。嗣德三十二年(1879年),有人上疏說范富庶偏袒清商而對西商不公,以至與法國領事不合,范富庶因而請辭。嗣德帝不准,但密旨嚴責范富庶,要他改過,否則以激變罪論處。後御史楊琯又以清商違法以及海防都督梁文進弄權而彈劾范富庶。嗣德帝命署理海陽總督黎調充任欽差大臣,查辦此事。范富庶上疏請求回京治病,嗣德帝令其留任海陽數月,幫助黎調熟悉政務。嗣德三十三年(1880年),范富庶降為光祿寺卿,領兵部參知,尋因病請辭。嗣德三十四年(1882年),范富庶在家去世,壽六十二歲。廣南省臣上報,嗣德帝惋惜不已,追錄其功,加恩追復署協辦大學士。
文學
编辑范富庶文學出眾,《大南實錄》稱“誠南州之冠也”。在海陽時,鐫刻《萬國公法》、《博物新編》、《航海金針》、《開煤要法》、《從政遺規》等書。著有《西行日記》、《西浮詩草》、《蔗園詩集》等。
家庭
编辑范富庶有数子数女:
注釋
编辑參考文獻
编辑- 《大南實錄》正編列傳二集 卷三十四 范富庶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