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邕(665年—760年),字崇福,號南山,唐朝人,為漳州陳姓南院派(又稱太傅派)開基祖[1]。原籍京兆府萬年縣(今陝西省)洪固鄉冑貴里,後遷至河南光州固始縣。開元二十四年(737年)因與李林甫不和,遭貶入閩[1]。貶謫時期,曾於漳州南驛路南廂山(今福建雲霄縣)建漳州南院,卻因此宅第規模宏大而被人誣告意圖謀反,最後只好聽從其女金花建議將宅第捐作「南山寺」,女兒金花亦削髮為尼來解決,而陳邕全家也在這件事之後搬至海澄(今龍海市)三都後水頭(今鎮頭宮水潮社)[1]。陳邕於唐肅宗乾元三年(760年)逝世後葬於三都鎮內海澄水頭社,諡忠順王[1]

生平

编辑

陳邕生於唐高宗麟德二年(665年),為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進士,唐玄宗開元年間官至光祿寺禮部尚書左僕射授太子太傅[1]。因與權臣李林甫不和,於開元二十四年(737年)貶至閩地任採訪使[1]

陳邕家族遷到閩地後,先是住在福州三山井上,再搬到興化楓亭井上(今福建仙遊縣),再到泉州惠安社稷壇後,之後又搬到漳州南驛路南廂山,並建宅第漳州南院[1]。但是後來陳邕卻因此宅第而遭人誣告謀反,最後接受女兒金花獻計將宅第改為「南山寺」,其女亦出家來避家族之禍,而此後陳邕全家搬至海澄三都後水頭[1]。陳邕於唐肅宗乾元三年(760年)逝世,享年九十五歲,葬於三都鎮內海澄水頭社,其父陳忠亦受贈「鄂國公」[1]

其三子陳夷行唐文宗時為宰相,子孫在福建發展為南院派,亦稱太傅派,陳邕也被尊為「南院始祖」[1]

家族

编辑

陳邕與開漳聖王陳元光為堂兄弟關係[1]。陳邕共育有四子一女,依序是長子陳夷則、次子陳夷鍚、女陳金花、三子陳夷行、四子陳夷實,其中陳夷行於唐文宗時曾擔任宰相,令家族興旺,在福建發展成南院派[1]

忠順聖王信仰

编辑

漳州金門澎湖等地皆以祖先牌位方式祭拜陳邕,神名為「唐太子太傅陳邕」,並無神像金身。台灣之信仰則始於清治時期,由漳州移民與「開漳聖王」信仰一同帶到臺灣並落地生根,並尊稱為忠順聖王

台灣較知名之忠順聖王信仰活動為臺南市之「忠順聖王會食祖佛酒迎陳聖祖」,該活動約起源自清同治四年(西元1865年,不過最早在清嘉慶十八年(1813年)地契上即蓋有「忠順王公圖記」之印記),最初是由台南市歸仁區大廟里歸仁潁川家廟(大學陳家祖厝,清康熙九年(1670年)族譜所載祖先為「開漳聖王陳元光」)獻出祖神「忠順聖王」讓各同脈宗親莊頭輪祀,其後不同脈陳氏宗親也加入輪祀,對聖王也因此產生聖祖聖王陳姓祖陳聖祖忠順王 等多元的稱呼。此活動整體而言透過輪莊祭祀食祖等活動凝聚了區域內陳氏宗親間的共同團結。

台灣奉祀忠順聖王之廟宇除歸仁潁川家廟外,尚有歸仁忠順府、歸仁三塊厝順天宮、永康大灣陳厝角忠順聖王宮等。

參見

编辑

參考來源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鄭秀梅. 《南瀛歷史建築誌·歸仁潁川家廟》. 臺南縣政府. 2009年3月: 154-157頁. ISBN 978-986-00-96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