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銃手或稱鳥槍手,是裝備鳥銃的人員。

《神器譜》中的持銃行進圖。

亞洲

编辑

中國

编辑

鳥銃手在中國最早出现在明朝趙士楨著的《神器譜》中,紀載鄂圖曼土耳其人(嚕密人)鳥銃手打放嚕密鳥銃的步驟。[1] 戚繼光薊州練兵時的編制中,車營的佛郎機銃手與鳥銃手佔戰鬥人員數量的62.5%,步營的鳥銃手佔戰鬥人員數量的50%。[2]明代至清初時,鳥銃手與其他遠程武器射手亦會以火器戰車(裝載盾牌的推車)作為遮蔽物。

清廷於康熙30年時在滿蒙八旗中成立火器營,抽調5000多人專門使用鳥銃。雍正5年至雍正10年,清廷先後規定各省綠營鳥銃手佔全數約40%至50%,砲兵約佔10%,此比例至19世紀中期前無太大變化。清初八旗兵以弓箭為主要射擊武器,清中葉鳥銃兵逐漸取代弓兵,19世紀中葉弓箭則完全廢除。[3]

日本

编辑

在西元1543年的鐵砲傳入事件,一艘預定从澳门开往双屿(今浙江省舟山市佛渡島)的走私贸易船,船主是王直,船上乘客包括幾名葡萄牙人,遭遇颱風漂流到了日本九州南側的种子岛。岛主种子岛时尧以2000两黄金的价格买了两把火繩式鳥銃,且让号称「种子岛锻冶栋梁」的八板金兵卫清定仿制成為種子島銃,日本人將傳入的鳥銃稱為鐵砲,裝備這種火器的部隊則稱為鐵砲隊。铁砲对日本当时的战争战术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歐洲

编辑

西班牙

编辑
 
Tercio陣,外圍為鳥銃手,中間為長柄槍手。

近代西班牙軍隊中的三一方陣(Tercio,意思是「三分之一」,或稱西班牙大方陣(Spanish Square))是一個混合多種步兵的陣式,最多可有三千名長柄槍兵、兵與鳥銃兵組成陣式,這種陣式在當時的歐洲幾乎是無敵的,充分的使近距離殺傷用的長柄槍和遠距離殺傷用的鳥銃互補其短。早先在鉤銃手(Arquebusier)組成的「Coronelias」在1525年在帕維亞之戰戰勝了法國並活捉他們的國王後,由鳥銃手(拿的是當時比鉤銃大兩倍的銃)組成的「Tercios」早就堅固地確立它的威信。

不列顛

编辑

紅衣兵(Redcoat)是不列顛帝國陸軍的主要單位,該種步兵裝備.75英吋口徑的褐筒(Brown Bess)鳥銃,完整訓練的紅衣兵可以每分4次的射率開火。1854年改用前裝米尼步槍,準確射程比褐筒提升了3倍。

圖集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Needham, Volume 5, Part 7, 447-454.
  2. ^ 《中國古代兵器圖集》,第229頁。
  3. ^ 《中國古代兵器圖集》,第25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