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祥
黃仁祥(1883年—1945年),生於臺北州基隆郡瑞芳庄九分五十六番地,幼習漢學,精通日語,[1]經營雜貨商業、人力包工業、石炭業、漁業等,為瑞芳金瓜石礦山資本家與實業家,為人敦厚,熱心公益,曾任瑞芳支廳保正、瑞芳庄協議會員。[2]
黃仁祥 | |
---|---|
本名 | 黃查某 |
性别 | 男 |
出生 | 1883 日治臺灣臺北州基隆郡瑞芳庄九分五十六番地(今臺灣新北市瑞芳區) |
逝世 | 1945 臺灣臺北縣瑞芳 |
职业 | 金瓜石礦山資本家與實業家,事業擴及雜貨買賣、人力包工、兼營石炭、金礦開採煉製等 |
配偶 | 未知 |
儿女 | 長子:黃阿國(日本名志賀國康) |
父母 | 父:黃勉 母:周氏 |
亲属 | 兄長黃從、黃羅成、黃春、黃羅溪 |
经历
|
生平經歷
编辑1897年(明治30年)田中長兵衛取得金瓜石礦山礦權許可,需要大量勞動人力,黃仁祥兄長黃從原本從事雜貨買賣,因人際交遊廣闊,受田中組之託於周遭鄉鎮招攬人力,成為金瓜石礦山 「苦力頭」,日人稱「飯場長」,類似現在的人力仲介公司。1900年(明治33年)在其手下的苦力,多達330人。[3]
黃仁祥出生於1883年,1894年(明治27年)在三貂石笋書房學習漢學三年。[4]精通日語,在兄長黃從的協助下,1907年(明治40年)開始從事金瓜石田中礦山包工業,與另一位地方人士簡深淵在五號路上合資開設金益昌雜貨鋪;1914年(大正3年)向田中組陳情取得樹梅坪一帶礦權,邀集數人共同組成「樹梅礦產株式會社」,任常務董事。[5]
黃仁祥事業擴及雜貨買賣、人力包工、兼營石炭、金礦開採煉製等,為日治時期金瓜石地區地方資本家,個性敦厚和善,熱心公益與公共事務,曾任瑞芳支廳第七保保正、瑞芳公學校學務委員、日本紅十字社特別社員、財團法人基隆公益社評議員、庄協議會員等職。
1940年(昭和15年)日本總督府以通謀支那、密圖叛亂之罪嫌,將瑞三礦業株式會社李建興兄弟五人及員工二百餘人逮捕,[6]黃仁祥因熟識李建興,被誣告為抗日首領逮捕入獄,1945年因美軍轟炸,重傷死於獄中。[5]
地方事蹟
编辑金瓜石勸濟堂為地方信仰中心,依據廟方沿革所載,1896年(明治29年)黃家兄弟於石尾(即本山露頭一帶)雜貨店恭奉關聖帝君神尊,祈求平安。1899年(明治32年)金瓜石開礦逐漸往山腰發展,經關聖帝君授意,黃家兄弟將神壇遷移到原祀地水管頭上方的赤牛仔寮,並新建一座神堂,祀奉關聖帝君、孚佑帝君、司命真君、王靈天君四恩主,名為「勸濟堂」,提供採金者或從事入坑工作的苦力參拜。1902年(明治35年)遷至現址,於現在廟外拜亭位置興建廟堂。1934年(昭和9年)因地層滑動造成廟宇建築龜裂,由堂主黃仁祥、簡深淵、游阿秋發動募資重建,1936年(昭和11年)落成。[3][7]
家庭關係
编辑本名黃查某,父親黃勉,母親周氏,家中排行五男,上有兄長黃從、黃羅成、黃春、黃羅溪。[3]長子黃阿國,日名志賀國康,日本昭和醫學專門學校畢業,1939 年返臺後於瑞芳街(今臺灣新北市瑞芳區)擔任公醫,1941年移居花蓮港市開立志賀醫院。[4]
參見
编辑參考文獻
编辑- ^ 原幹洲. 南進日本之第一線に起っ 新臺灣之人物. 臺北: 拓務評論臺灣支社. 1936: 99.
- ^ 臺灣官紳年鑑. 臺北: 民眾公論社. 1932: 519.
- ^ 3.0 3.1 3.2 唐羽. 黃金的歷史與金瓜石礦山的興替(中) (PDF). 黃金博物館學刊2019. 2019: 06-29.
- ^ 4.0 4.1 臺灣人士鑑. 臺北: 臺灣新民報社. 1937: 131 [2021-02-17]. doi:10.11501/168648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2).
- ^ 5.0 5.1 張藝曦. 孤寂的山城:悠悠百年金瓜石. 新北市: 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 2007: 76–77. ISBN 978-986-173-302-9.
- ^ 臺北市志卷九人物志賢德篇. 臺北市: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1988: 244–246.
- ^ 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資料庫. 重新勸濟堂碑記.
- ^ 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資料庫. 基隆奠濟宮重修碑誌.
- ^ 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資料庫. 獅球嶺平安宮重修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