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湖泊和池塘的形成原因

在內陸窪地中形成不與海洋發生直接聯繫的水體湖泊池塘的地質特徵的原因介紹:

地殼作用(構造湖)

编辑
板塊運動、地殼內力作用所形成窪地、盆地等構造地形,經積水所形成的湖泊、池塘。
可細分為下述幾種類型:
類型 說明
構造抬升:造山運動 構造板塊碰撞導致地表發生山脈或大面積的地質抬升,再加上剝蝕作用(磨損地球表面的過程)的影響,於山脈高原丘陵谷地等地形中形成構造窪地後積水形成湖泊、池塘。
構造下沉:構造盆地前陸盆地 構造板塊碰撞導致地層受褶曲作用影響而發生翹曲形成的大型岩層結構地質窪地。在構造盆地、前陸盆地上積水而形成湖泊、池塘。
斷層活動:斷層湖 斷層的活動、移位,導致斷層一側地勢上升或下沉形成窪地、盆地後積水形成湖泊、池塘。
板塊交接處 斷層湖的一種,特指位於板塊交接處斷層帶活動所形成縱谷板塊裂谷上的湖泊、池塘。
裂谷帶:裂谷湖 斷層湖的一種,特指位於裂谷(地塹半地塹)地形類型,因兩條平行的正斷層擴張,使位於兩條斷層中間的地塹地層下陷,地勢低的地塹積水所形成的湖泊、池塘。
沉積盆地 斷層活動導致地層下陷形成盆地,在河川沖積作用、風力堆積作用下形成沉積盆地,位於沉積盆地上的窪地積水形成湖泊、池塘。

阻塞作用(堰塞湖

编辑
「堰塞湖」又稱為「阻塞湖」,因土石、木材、岩石或人造物阻擋河道、河谷、山谷後,經積水所形成的湖泊、池塘。
可細分為下述幾種類型:
類型 說明
火山因素
(火山堰塞湖、熔岩堰塞湖)
火山噴發的熔岩流或火山爆發火山碎屑流阻塞河道、河谷、山谷後積水所形成的湖泊、池塘。同時有火山湖、堰塞湖性質的湖泊。
地震因素(地震湖) 地震導致山崩、邊坡坍塌、山體滑坡(走山),其土石阻塞河道、河谷、山谷後積水所形成的湖泊、池塘。
氣候因素 持續性降雨、強降雨(大雨、豪雨、暴雨)、暴風雨、熱帶風暴或是冰雪融水導致土石含水量高,加上水擁有的潤滑性、流動性、重量,導致山崩、邊坡坍塌、山體滑坡(走山)、泥石流,其土石阻塞河道、河谷、山谷後積水所形成的湖泊、池塘。
崩壞作用因素 山坡地風化物質受重力作用,產生向下移動現象導致山崩、邊坡坍塌、山體滑坡(走山),其土石阻塞河床、河谷、山谷後積水所形成的湖泊、池塘。
可溶性岩石因素
(喀斯特堰塞湖)
同時有喀斯特湖、堰塞湖性質的湖泊。介紹詳見喀斯特湖
冰河因素 可分為「冰河堰塞湖」和「冰磧堰塞湖」兩類,同時有冰川湖、堰塞湖性質的湖泊,介紹詳見冰川湖。
動物習性因素 最典型為「河狸」會使用樹枝、石頭、泥巴在河流、溪流中構築水壩,形成池塘或小型湖泊。
人為因素 人為因素所形成的堰塞湖有兩種類型。
  1. 因採礦、修築交通設施或人造建築物(道路、鐵路、隧道、電塔…等)而對山坡地施工、爆破,導致土石滑落山谷阻塞河道形成的湖泊、池塘。
  2. 人工構築水壩所形成的湖泊,最典型為「水庫」,介紹詳見人工湖

火山作用(火山湖)

编辑
指因火山噴發、爆發活動所形成的湖泊、池塘。
可細分為下述幾種類型:
類型 說明
火山口湖、火口原湖 「火山口湖」又稱作「火口湖」,是指火山爆發後火山口塌陷形成凹坑,其凹坑積水後所形成的湖泊。

「火口原湖」:是指已經形成火口湖後又再度發生火山噴發,而在原火口湖中間出現突起火山口的湖泊。

熔岩漥地湖 火山噴發的熔岩流所形成的熔岩平原、熔岩台地、熔岩高原、熔岩山坡,依據熔岩流路徑和冷卻時間不同所形成的漥地、凹坑,其漥地、凹坑積水形成的湖泊、池塘。
熔岩堰塞湖、火山堰塞湖 介紹詳見「堰塞湖」。

冰河作用(冰川湖)

编辑
「冰川湖」又稱為「冰河湖」、「冰緣湖」。指因為冰河(山嶽冰河、大陸冰河)的作用所形成的湖泊、池塘。
可細分為下述幾種類型:
類型 說明
冰蝕湖 冰河的侵蝕、挖掘作用所產生的湖泊,有大陸冰河侵蝕所產生的漥地、盆地積水形成的冰蝕湖,亦或是山嶽冰河侵蝕所產生的槽谷、凹坑積水後形成的帶狀湖、槽谷湖、冰蝕湖。
冰磧湖 指冰河融化後遺留的冰磧物所形成的湖泊類型,大致可細分成兩種類。

冰磧物堆積形成冰磧平原,平原上的漥地積水形成「冰磧漥地湖」。 冰磧物堆積形成端積,端積阻塞河谷、河道後積水形成「冰磧堰塞湖」。

冰斗湖 冰斗冰河(小型山嶽冰河)作用形成的圈谷地形,其圈谷內漥地積水後形成冰斗湖。

依據冰斗地形是否有大量冰磧物堆積,冰斗湖可分為冰蝕湖類型和冰蝕湖、冰磧湖複合類型這兩種型態。

冰前湖 冰前湖又名冰堆湖、外堰湖、冰水湖,此種類型的湖共有兩種因素形成,一種是融化的冰川在退縮過程中冰磧形成了一個壩,被壩圍困的水域形成了一個湖;另一種形成因素是由於冰層周圍的地殼出現了等靜壓凹陷,從而使融水被困在冰蓋上並形成了湖泊。
冰川堰塞湖、冰壩湖 主要發生在春季回暖時河川從低緯度地區(上流)流向高緯度地區(下流),其高緯度地區的冰雪尚未融化、消退,但低緯度的河川已解凍,河水流向高緯度地區時受到冰河或結冰的河川阻擋進而氾濫形成堰塞湖。

冰壩湖:特指當山嶽冰河尚未消退,其冰河本體形成壩體阻擋一旁小型支流河川的溪水形成的湖泊,屬於冰川堰塞湖的一種。

冰面湖 主要發生在春季回暖時,冰河表面融化形成的湖泊、池塘。
冰下湖 冰下湖是指存在於永凍冰層下方的液態水體湖泊。

形成原因有:

  1. 其厚重冰層的巨大壓力下使水的凝固點下降
  2. 冰層阻隔湖水和冷空氣接觸,讓湖水溫度保持在冰點之上
  3. 部分冰下湖會受到地熱作用使得湖水溫度高於熔點不會結冰

使得冰原、冰帽、冰川底部產生液態水形成湖泊。

河川作用(河成湖)

编辑
指因為河川的作用所形成的湖泊、池塘。
可細分為下述幾種類型:
類型 說明
河道遷移(河跡湖 指河川變遷或改道後廢棄的舊河道形成湖泊、池塘。

可分成兩種類型:

  1. 受堆積作用影響,使得河川主流道路線連同出海口位置全部發生改變(例如黃河改道),其舊河道形成湖泊、池塘。
  2. 曲型河道自行截彎取直後遺留下的舊河道形成湖泊、池塘。此類型湖泊被稱作為「牛軛湖」、「馬蹄湖」、「三日月湖」。
河川沖積、淤積作用 可分成兩種類型:
  1. 河川的堆積作用所形成的沖積平原上的窪地、或是洪水氾濫後遺留的沖積物堆積成的洼坑積水所形成的湖泊。
  2. 幹流支流河川或是兩條以上河系河川彼此的淤積、沖積、堆積速度差異、影響所形成的湖泊。
洪水(洪水湖) 指河川氾濫後的洪水淹沒大片面積土地形成的湖泊。
瀑布、急流
(跌水潭、岩壁潭、巨石潭)
主要分布於河川的上游區域,因溪水流動速度快,當遇上阻擋物時會產生挖掘作用形成水潭、池塘。水潭可分成三種類型[1]
  1. 跌水潭:又稱階潭(step-pool),屬於最常見的類型,位於瀑布、瀨或流的下方,因水跌落的力量,而掏深產生的潭。
  2. 岩壁潭:水流遇到堅硬岩壁,只能向下方及較軟的另一側掏刷,而生成靠岩壁側比較深的潭區。
  3. 巨石潭:當堅硬的大石出現在流路中,會產生類似岩壁潭的掏掘現象,在石頭邊緣形成比周遭深的水域。

風力作用(風成湖)

编辑
指因風力的作用所形成的湖泊、池塘。
可細分為下述幾種類型:
類型 說明
侵蝕作用(風蝕湖) 乾旱地區當強大風力作用長期吹蝕鬆散的地面物質時會形成大小不等的風蝕窪地、吹蝕穴,這些窪地積水後形成湖泊、池塘、綠洲[2][3]
堆積作用(砂丘湖) 風力堆積作用下沙子堆積形成的沙丘,沙丘間的窪地或是沙丘阻擋水流後積水形成的湖泊、池塘。主要出現在沙漠地區或沿海地區。
  • 沙漠地區:
指在沙漠上的沙子受風力的吹拂堆積形成延綿不斷的沙丘,沙丘間的窪地積水後所形成的湖泊、池塘。此類型的湖泊大都為時令湖或是綠洲
  • 沿海地區:
指在海灘(沙灘)、砂島、沙洲上的沙子受海風的吹拂時,沙子會在障礙物(如植物或岩石)後面堆積逐漸形成沙丘,其沙丘阻擋水流或是沙丘間的窪地積水後所形成的湖泊、池塘。

海洋分離(海跡湖

编辑
指原為海洋的一部分,因外在因素而與海洋分離形成的湖泊、池塘。
可細分為下述幾種類型:
類型 說明
海平面變化因素 因冰河期或兩極冰帽、永凍冰層面積的變化,導致原本與海洋連結的陸間海、內海、海灣,因為海平面下降因素而與海洋分離形成湖泊。
板塊運動、地質變遷因素 因為板塊運動、地質變遷的影響,使得原本與海洋連結的陸間海被切斷連結形成內陸湖泊。
泥沙淤積或礁岩生長因素
(海成湖)
指海灣、內海因泥沙泥淤積或是礁岩生長(珊瑚礁、藻礁),使得海灣內海逐漸與海洋分離形成潟湖,當潟湖完全和海洋分離時就成為湖泊。

可溶性岩石因素(喀斯特湖)

编辑
指在喀斯特地形中可溶性岩石(碳酸鹽岩類、硫酸鹽岩、鹵鹽岩)的溶蝕、結晶、沉澱作用,所造成的漥地、凹坑、地陷、洞穴、天然堤壩等地形後積水所形成的湖泊、池塘。
可細分為下述幾種類型:
類型 說明
岩溶湖 可溶性岩石地層經流水的長期溶蝕所產生的岩溶窪地、岩溶漏斗或落水洞等被堵經匯水而形成湖泊、池塘。
喀斯特地陷湖 可溶性岩石溶蝕所產生的地下空洞坍塌造成地表產生凹坑(地陷)經匯水而形成湖泊。
喀斯特堰塞湖 可溶性岩石物質(碳酸鹽岩類)溶蝕於河水後於河床上析出、結晶、沉積形成天然堤壩,經匯水而形成湖泊。

此類型喀斯特地形特徵經常在山坡、山谷、河谷、河道上出現大面積碳酸鈣結晶、沉積,形成梯田狀的湖泊群、池塘群、瀑布群的地質景觀。

喀斯特地底湖 介紹詳見「地底湖」。

地下洞穴(地底湖)

编辑
擁有許多稱呼,如「地底湖」、「地湖」、「地洞湖」、「洞穴湖」、「洞窟湖」、「地下湖泊」…等。
指因天然或人為因素所形成的地下洞穴、地下空間積水形成的湖泊、池塘。
天然的地下洞穴形成原因有以下幾種:岩溶作用(喀斯特地形)、熔岩洞穴、侵蝕作用(地下水侵蝕作用、海蝕作用)、風化作用。
常見的地底湖有以下幾種:
類型 說明
喀斯特地底湖 可溶性岩石溶蝕所產生的地下空洞匯水而形成地下湖泊。
廢礦坑地底湖 為挖掘煤炭、石膏、寶石、石材、礦石、金屬礦而人工建造的礦坑、隧道,因礦產枯竭或礦災而廢棄的礦坑、隧道積水形成的地下湖泊。
人工地底湖 考量防洪、蓄水等因素而人工挖掘的地下空間積水形成的湖泊。

撞擊事件(撞擊坑湖

编辑
指因隕石、彗星、小行星撞擊地表形成凹坑後積水所形成的湖泊。此類型湖泊被稱為「撞擊坑湖」、「隕石坑湖」。

地下水湧出(泉水湖)

编辑
被稱為「泉水湖」、「湧泉湖」,指因地下水湧出地表所形成的湖泊、池塘。
可細分為下述幾種類型:
類型 說明
不透水岩層阻擋 地下水流遇到不透水岩層阻擋而向上流動於地勢低窪處湧出地面形成湖泊、池塘。
斷層、地層孔隙 地下水沿著斷層、地層中的孔隙或裂縫湧出地面形成湧泉、噴泉、冷泉後於地勢低漥處匯集形成湖泊、池塘。
窪地地勢 窪地、凹坑、盆地的地勢低於地下水水面時,使得地下水湧出地面形成湖泊、池塘、綠洲。
融水、雨季 春季融水、雨季或洪水等因素導致地下水位上升,於地勢低窪處湧出地面形成湖泊、池塘。
地熱作用
(地熱湖、溫泉湖)
地下水受[[]]地熱作用湧出地面形成溫泉、間歇泉後於地勢低漥處匯集形成湖泊,通常位於火山活動區或地熱活躍區,水溫常年保持較高,甚至可以達到沸點,此類湖泊又稱為地熱湖、溫泉湖。

人為因素(人工湖)

编辑
可細分為下述幾種類型:
類型 說明
挖掘 防洪、蓄水、娛樂、休閒、軍事、農業等需求,人工挖掘而形成的湖泊、池塘、陂塘。
築壩 應防洪、蓄水、灌溉水力發電水上運輸等需求,在河道、海灣築壩而形成的湖泊。
建築 庭院城堡修道院寺廟學校、政府機關或休閒娛樂場所,使用石材、建材、土石或是水泥等材料建築施工而形成的池塘、魚塘、觀賞池。
棄置的農田、魚塭 棄置的農田、魚塭積水後形成池塘、濕地。

註釋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島讀河溪 潭的觀察. 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島讀河溪. [2025-1-05] (中文). 
  2. ^ 翰林雲端學院-高中地理 風蝕窪地. 翰林雲端學院. [2025-1-05] (中文). 
  3. ^ 風蝕窪地.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生物地理和自然保育研究室. [2025-1-05] (中文).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