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觉支

佛教修行过程中要培养的七种宗教能力:念、择、精进、喜、轻安、定、舍
(重定向自七菩提分
三十七菩提分法
  四念住  
  四正勤 四神足  
五根 五力
  七觉支   
  八正道  

七觉支梵语sapta bodhyanga巴利语satta bojjhaṅgā,或satta sambojjhaṅgā),也称七等觉支、七遍觉支、七菩提分、七菩提分宝、七觉分、七觉意、七觉志、七觉支法、七觉意法,为佛教术语,三十七菩提分法中的一类。

名称来源

编辑

,又译为菩提,是觉悟之意,为智慧解脱的别名。支(āṅga)是“分支”、“部分”、“肢体”之意,八圣道也使用同样的单字构成。七觉支是指能够到达佛教所说的觉悟的修行类别及感受[1]

契经中,七觉支也被称为七觉分(巴利语bodhipakkhikā dhammā),七道品法或七菩提分法[2]

分类

编辑

七觉支包括以下七类[3]

  1. (smṛti)觉支,心中明白,常念于
  2. 择法(dharmavicayaḥ, dhammavicaya)觉支,依智慧能选择真法,舍弃恶法。
  3. 精进(vīryaṃ, vīriya)觉支,精进勤奋学习正法而不懈怠。
  4. (Prīti, pīti)觉支,得正法而产生的喜悦。
  5. 轻安(praśrabdhiḥ, passaddhi)觉支,又作猗觉支,指身心感到轻快安稳。
  6. (samādhi)觉支,进入三昧而心不散乱。
  7. (upekṣā,upekkhā)觉支,心无偏颇,不执着而保持平衡。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法蕴足论》(七卷):“此觉支言,显七觉支。何等为七?谓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如是觉支,渐次而起,渐次而得,修令圆满。时彼苾刍复白佛言:云何觉支,渐次而起,渐次而得,修令圆满?佛告苾刍:若有于身,住循身观;安住正念,远离愚痴;尔时便起念觉支。得念觉支,修令圆满。彼由此念,于法简择,极简择,遍寻思,遍伺察,审谛伺察;尔时便起择法觉支。得择法觉支,修令圆满。彼由择法,发勤精进;心不下劣。尔时便起精进觉支。得精进觉支,修令圆满。彼由精进,发生胜喜,远离爱味;尔时便起喜觉支。得喜觉支,修令圆满。彼由此喜,身心轻安,远离麁重;尔时便起轻安觉支。得轻安觉支,修令圆满。彼由轻安,便受快乐。乐故心定。尔时便起定觉支。得定觉支,修令圆满。彼由心定,能灭贪忧,住增上舍;尔时便起舍觉支。得舍觉支,修令圆满。于受心法,住循受心法观;广说亦尔。如是觉支,渐次而起,渐次而得,修令圆满。”
  2. ^ 杂阿含经·七三三经》:“佛告比丘:所谓觉分者,谓七道品法。然诸比丘,七觉分渐次而起,修习满足。”
    杂阿含经·七三七经》:“佛告诸比丘、比丘尼:七觉分者,谓七道品法。诸比丘,此七觉分渐次起,渐次起已,修习满足。”
  3. ^ 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十一卷):“七觉支者:一、念觉支,二、择法觉支,三、精进觉支,四、喜觉支,五、轻安觉支,六、定觉支,七、舍觉支。择法、即慧。喜、即喜根。舍、谓行舍。余四如名,即心所中各一为性。已说自性;当说所以。问:何故此七,名觉支耶?答:觉、谓究竟觉,即尽无生智。或如实觉,即无漏慧。七为彼分,故名为支。择法、亦觉亦支。余六、是支,非觉。此七广辩,如余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