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斯克里亚宾

俄国作曲家,钢琴家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斯克里亚宾(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Никола́евич Скря́бин罗马化Alexander Nikolayevich Scriabin;1872年1月6日—1915年4月27日),俄国作曲家钢琴家。既是神秘主义者,也是由浪漫主义音乐过渡到无调性音乐的先驱。

亚历山大·斯克里亚宾
Алекса́ндр Никола́евич Скря́бин
罗马拼音Alexander Nikolayevich Scriabin
出生1872年1月6日儒略历1871年12月25日]
 俄罗斯帝国莫斯科
逝世1915年4月27日儒略历1915年4月14日](43岁)
 俄罗斯帝国莫斯科
国籍俄罗斯
知名作品5部交响曲(包括《神圣之诗》《狂喜之诗》和《普罗米修斯,火之诗》),10部钢琴奏鸣曲
所属时期/乐派浪漫主义,20世纪
擅长类型钢琴独奏曲,交响曲
签名

生平

编辑

斯克里亚宾出生在莫斯科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母亲在他1岁的时候患肺结核不幸去世。他的父亲因公远赴土耳其,把尚在襁褓之中的斯克里亚宾留给了他的祖母和他父亲的姑妈。他很早就跟随尼古拉·兹维列夫学习钢琴课,当时拉赫玛尼诺夫也是兹维列夫的学生。后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随瓦西里·萨夫诺夫英语Vasily Safonov学习钢琴,随安东·阿连斯基以及谢尔盖·塔涅耶夫学习作曲乐理(这两位也曾教过拉赫玛尼诺夫)。

斯克里亚宾的手很小,刚刚能够到一个八度(也因为这一点,后来他的手在练习要求跨度更大的曲子时受伤),但那时他还是成了一位小有名气的钢琴家。早期的斯克里亚宾对弗里德里希·尼采超人理论很感兴趣,后期又转向通神论,他的音乐作品和声乐观念深受这两者的影响。1909年-1910年,斯克里亚宾定居布塞塞尔期间,开始关注让·德尔维勒神智学者运动,并研读了他关于海伦娜·布拉瓦茨基的书籍。[1]身为神智学者同时也是作曲家的戴恩·鲁迪雅英语Dane Rudhyar写斯克里亚宾是:“复兴的西方文化新音乐的伟大先驱,未来后辈音乐家之父”,也是给“拉丁反对分子和他们的门徒,斯特拉文斯基勋伯格那一伙人的教条音乐”的一剂解药。[2]

忧郁症困扰了斯克里亚宾一生,最终他在莫斯科去世,死因是割破嘴唇的伤口导致了败血病。他在去世前一直在策划一个多媒体作品,并准备在喜马拉雅山上表演,他认为这样可以开启世界末日,“这种宗教意义上所有艺术形式的辉煌大融合,将宣告新世界的诞生。”(AMG [1])。最终这个作品和这项神秘活动(Mysterium)都未能实现。

斯克里亚宾不是俄国政治家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的舅舅,尽管莫洛托夫的本姓是斯克里亚宾。西蒙·蒙特费奥雷所著的斯大林传中说莫洛托夫和作曲家除了姓氏没有半点相似之处。

擅长演绎斯克里亚宾的钢琴家包括弗拉基米尔·索夫罗尼茨基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斯维亚托斯拉夫·里赫特

根据出版资料显示,斯克里亚宾早夭的儿子尤利安·斯克里亚宾也是一位天赋很强的作曲家。

作品

编辑

交响曲

编辑
  • 第1号交响曲,Op.26(1900),6乐章,终乐章有合唱(斯克里亚宾作词)。旋律优美,充满瓦格纳式的配器与和声,标准后期浪漫派的曲子,终曲的赋格式合唱很可能是他毕生唯一对外发表的此类作品。
  • 第2号交响曲,Op.29(1897–1901),5乐章。第三乐章的官能美、鸟鸣般的木管乐极具特色,终乐章的第一主题非常壮观宏伟,而且曲式明确,是他的旋律中较少见的。这个乐章具有很强的庆典性格。结尾用第三乐章的小结尾主题来导入,造成全曲高潮与达到统一性。
  • 交响曲第3号,Op.43“神圣之诗(Le divin poème)”(1902-04),3乐章。具有非常刺激性的旋律、配器及和声,不过在当时不能算是很前进的作品。第一乐章曲式即兴,非常冗长。第二乐章充满兴奋的官能感,终乐章则是用第二乐章的主题来造成高潮,最后全曲在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的高鸣声中结束。
  • 交响曲第4号,Op.54“狂喜之诗(Le poème de l'extase)”(1905-08),单一乐章。这是类似交响诗的单乐章作品,是他的管弦乐作品中最著名的,原名“高潮诗”,是为了描写性高潮而写的。由此就可以了解本曲有多么的标新立异了,在初演后也令人异论纷纷。[来源请求]不过这首曲子中创新的管弦乐法,大胆挥洒的技巧,华丽壮伟的音色,使它到现在已成为经典了。
  • 交响曲第5号,Op.60“火之诗(Prométhée - Le poème de feu)”(1909-10),单一乐章,附钢琴与合唱(无词)。类似钢琴协奏曲,不过曲式比较复杂、暧昧不明,时而出现无调的段落。全篇有一种不可思议的神秘意味,结尾的无词合唱更是如此。

其他管弦乐曲

编辑
  • d小调交响诗(1896-97),未完成,但已有补笔完成版。无作品编号。
  • 交响乐章“梦(Rêverie)”,Op.24(1898),极为短小但充满华丽慵懒的世纪末气氛。
  • 弦乐的行版(Andante)(1899),无作品编号。
  • 天启秘境(Preparation for the Final Mystery,或Mysterium, Prefatory Act),直译为“为最终神秘的准备工作”或“神秘,序幕”,包括管风琴、两架钢琴、一位女高音、双合唱团和管弦乐团的作品;作者并未完成,由Alexander Nemtin整理补足而得以演出,分为三部分(Part),长约3小时;其中Part I-Universe在苏联时期已有基里尔·康德拉辛指挥的录音,完整的录音目前则仅有阿什肯纳齐的。Alexander Nemtin还曾改编14首斯克里亚宾的晚期钢琴曲,成为一套名“Nuances”的管弦乐芭蕾舞音乐。

协奏曲

编辑
  • 升F小调钢琴协奏曲,Op.20(1896-97),3乐章。属斯克里亚宾早期作品,是他唯一一部钢琴协奏曲,也是他首部包含管弦乐队的作品。与柴可夫斯基与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协奏曲同属俄罗斯最知名的钢琴协奏曲。
  • A小调幻想曲(Fantasy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in A minor),无作品编号(1889),为钢琴与管弦乐所作,长约9分钟。

室内乐

编辑
  • 为法国号和钢琴的浪漫曲(Romance),C大调(1897),无作品编号。

歌曲

编辑
  • 咏叹调(Aria,1891),似乎来自他未完成的歌剧,无作品编号。
  • 浪漫曲(Romance,1894),无作品编号。

钢琴奏鸣曲

编辑
  • 幻想奏鸣曲(Sonate-fantaisie,1886),二乐章。无作品编号,很晚才发现的年轻时代作品
  • 降e小调钢琴奏鸣曲(1889),未完成。
  • 第1号钢琴奏鸣曲,Op.6(1892),4乐章。
  • 第2号钢琴奏鸣曲“幻想奏鸣曲(Sonata Fantasy)”,Op.19(1892-97),2乐章。
  • 第3号钢琴奏鸣曲“心理状态”,Op.23(1897-98),4乐章。
  • 第4号钢琴奏鸣曲,Op.30(1903),2乐章。
  • 第5号钢琴奏鸣曲,Op.53(1907),单一乐章(以下奏鸣曲均是)。
  • 第6号钢琴奏鸣曲,Op.62(1911)。
  • 第7号钢琴奏鸣曲“白弥撒(White Mass)”,Op.64(1911-12)。
  • 第8号钢琴奏鸣曲,Op.66(1912-13),实际是他最后写作的奏鸣曲。
  • 第9号钢琴奏鸣曲“黒弥撒(Black Mass)”,Op.68(1911-13)。
  • 第10号钢琴奏鸣曲,Op.70(1913)。

其他钢琴曲

编辑
  • f小调华尔滋(Valse),Op.1(1885)
  • 3首小品(3 Pieces),Op.2(1887-89)
  • 10首马厝卡舞曲(10 Mazurkas),Op.3(1889)
  • 快板降e小调(Allegro appassionato),Op.4(1892出版)
  • 2首夜曲(2 Nocturnes),Op.5(1890)
  • 2首马厝卡风即兴曲(Deux impromputus a la mazur),Op.7(1892)
  • 12首练习曲(Douze études),Op.8(1894)。第十二首较为著名。
  • 为左手的两首小品(2 Pieces pour le main gauche[2 Pieces for left hand]),Op.9(1894)
  • 2首即兴曲(2 Impromptus),Op.10(1894)
  • 24首前奏曲(24 Preludes),Op.11(1888-96)。
  • 2首即兴曲(2 Impromptus),Op.12(1895)
  • 6首前奏曲(6 Preludes),Op.13(1895)
  • 2首即兴曲(2 Impromptus),Op.14(1895)
  • 5首前奏曲(5 Preludes),Op.15(1895-96)
  • 5首前奏曲(5 Preludes)Op.16(1894-95)
  • 7首前奏曲(7 Preludes),Op.17(1895-96)
  • 演奏会用快板(Allegro de concert),Op.18(1896)
  • 波兰舞曲(Polonaise),Op.21(1897-98)
  • 4首前奏曲(4 Preludes),Op.22(1897-98)。
  • 9首马厝卡舞曲(9 Mazurkas),Op.25(1899)
  • 2首前奏曲(2 Preludes),Op.27(1899-1900)
  • 幻想曲b小调(Fantaisie),Op.28(1900),
  • 4首前奏曲(4 Preludes),Op.31(1903)
  • 2首诗曲(Deux poemes),Op.32(1903)。第一首极有名,有份淡淡的哀愁感。
  • 4首前奏曲(4 Preludes),Op.33(1902-03)
  • 悲剧之诗(Poeme tragique),Op.34(1903)
  • 3首前奏曲(3 Preludes),Op.35(1903)
  • 悪魔之诗(Poeme Satanique),Op.36(1903),可爱而有活力的小曲子。
  • 4首前奏曲(4 Preludes),Op.37(1903)
  • 华尔滋(Valse),Op.38(1903)
  • 4首前奏曲(4 Preludes),Op.39(1903)
  • 2首马厝卡舞曲(2 Mazurkas)Op.40(1902-03)
  • 诗曲(Poeme),Op.41(1903)
  • 8首练习曲(Huit etudes)Op.42(1902-03)。
  • 2首诗曲(Deux poemes),Op.44(1905)
  • 3首小品(Trois pieces),Op.45(1904-05)
  • 诙谐曲(Scherzo),Op.46(1905)
  • 用华尔滋风格(Quasi-valse),Op.47(1905)
  • 4首前奏曲(4 Preludes),Op.48(1905)。
  • 3首小品(Trois pieces*)Op.49(1905)
  • 相簿的书页(Feuille d'album)(1905?),无作品编号。
  • 4首小品(Quatre pieces),Op.51(1906)。
  • 3首小品(Trois pieces),Op.52(1905)。第二首“谜”可能是他最初的无调性作品。
  • 4首小品(Quatre morceaux[4 Pieces]),Op.56(1907-08)
  • 2首小品(Deux pieces),Op.57(1906-07)
  • 相簿的缀饰(Feuillet d'album[Album-Leaf]),Op.58(1910),无调性的曲子。
  • 2首小品(Deux pieces*[2 Pieces*]),Op.59(1910)
  • 夜诗曲(Poeme-Nocturne),Op.61(1911-12),为他最长的钢琴曲之一(奏鸣曲除外),亦有管弦乐版。
  • 2首诗曲(Deux poemes*)Op.63(1911)
  • 3首练习曲(Trois etudes)Op.65(1912)。无调性,分别是右手九度、七度与五度的练习。
  • 2首前奏曲(2 Preludes)Op.67(1912-13)
  • 2首诗曲(Deux poemes),Op.69(1912-13)
  • 2首诗曲(Deux poemes),Op.71(1914)
  • 诗曲“朝向火焰”(Poeme "Vers la flamme"),Op.72(1914)。本是为了管弦乐曲而构想,非常有独创性,力量惊人,虽然几乎没有旋律的要素,但其一直向着顶点前进的态势是惊人的,最后达到炙烈的高潮。
  • 2首舞曲(2 Danses),Op.73(1914)。是为了未完成的“神秘剧”中的场景所作。
  • 5首前奏曲(5 Preludes),Op.74(1914)。斯克里亚宾自己解释“本组作品如同水晶般,可以反射出不同的光和色彩。”[来源请求]

轶事

编辑

阿图尔·鲁宾斯坦在《我的青年时代》中提到自己很喜欢斯克里亚宾的音乐,当与斯克里亚宾合作时被问及“最喜欢的作曲家是谁”,鲁宾斯坦回答“勃拉姆斯”。斯克里亚宾因此大怒,反问“你怎么能同时喜欢这个可怕的作曲家和我呢?当我在你这个年纪我自认为只爱肖邦,后来成为瓦格纳的热爱者。可现在,我仅仅是斯克里亚宾的崇拜者而已!”并大发雷霆,当场离去。[3]

参考资料

编辑
  1. ^ Samson, Jim. Music in Transition: A Study of Tonal Expansion and Atonality, 1900–1920.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1977 [2022-06-13]. ISBN 978-0-393-02193-6. OCLC 324027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3). 
  2. ^ Oja, Carol J. Making Music Modern: New York in the 1920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102 [2022-06-13]. ISBN 978-0-19-516257-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3). 
  3. ^ 阿图尔·鲁宾斯坦. 我的青年时代. 由梁全炳; 姚曼华; 梁镝译翻译. 北京: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5: 215. ISBN 7-81096-103-9. 
  • The Da Capo Catalog of Classical Music Compositions(Da Capo '96)

参见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