傀儡戏
(重定向自人偶劇)
傀儡戏,又叫木偶剧、木偶戏、人偶戏、人偶剧、人形剧,是一种不以真人演出,而以操控傀儡的方式演出的戏剧,有许多种类。
此条目论述以部分区域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观点。 (2024年11月17日) |
历史
编辑亚洲
编辑根据出土文物与历史资料显示,傀儡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具有表演功能的戏剧。据说古代葬礼中用来殉葬的“俑”,与傀儡戏有直接而深远的关系。《通典》则云:“《窟礌子》作偶人以戏,善歌舞,本丧家乐也。汉末始用之于嘉会。”《乐府杂录》以为起于汉高祖被冒顿围于平城,平城正西是冒顿的阏氏把守,谋臣陈平知阏氏爱忌妒,制造了会动的美人木偶来解围[1]。唐代谢观为此作了《汉以木女解平城围赋》。杜佑《笔麈》中的记载:“傀儡,汉末使用于嘉会,北齐高纬尤好之”,“今俗悬丝而戏,谓之偶人,以手持其末,出其帏帐之上(外)。”“郭郎”与“鲍老”是傀儡戏史中对傀儡的两个称谓[2][3]。《后山诗话》载宋杨亿《傀儡诗》:“鲍老当筵笑郭郎,笑他舞袖太郎当,若教鲍老当筵舞,转觉郎当舞袖长。”[4] 《都城纪胜·瓦舍众伎》中提到了4种傀儡:“弄悬丝傀儡(起于陈平六奇解围)、杖头傀儡、水傀儡、肉傀儡(以小儿后生辈为之)。凡傀儡敷演烟粉灵怪故事、铁骑公案之类,其话本或如杂剧,或如崖词,大抵多虚少实,如巨灵神朱姬大仙之类是也。”[5]
在亚洲不少地区,傀儡戏原本最重要的功能是驱除邪煞,这种习俗一直延续下来。到现在驱除邪煞变成民间傀儡戏主要的功能之一。这种特殊的社会功能,使傀儡戏具有神秘的宗教色彩,这也是傀儡戏跟其他种类的戏剧非常不同的地方。
种类
编辑中国大陆:皮影戏、悬丝傀儡、水上木偶戏、布袋戏、药发傀儡、杖头傀儡等
日本:文乐(日语:文楽,平假名:ぶんらく)又称人形净琉璃(日语:人形浄瑠璃,平假名:にんぎょうじょうるり)
泰国:Hun Krabok
特摄
编辑木偶戏被摄制后,用于电视、电影放映,一般被归入特摄。
注释
编辑- ^ 段安节撰《乐府杂录·傀儡子》载:“自昔传云:‘起于汉祖在平城为冒顿所围,其城一面,即冒顿妻阏氏,兵强于三面。垒中绝食,陈平访知阏氏妒忌,即造木偶人,运于机关,舞于郫间。阏氏望,谓是生人,虑其城下,冒顿必纳妓女,遂退军。’……后乐家翻为戏。”
- ^ 《颜氏家训·书证》篇:“或问:‘俗名傀儡子为郭秃,有故实乎?’答曰:‘《风俗通》云:诸郭皆讳秃,当是前世有姓郭而病秃者,滑稽调戏,故后人为其像,呼为郭秃。’”《乐府杂录》“傀儡子”条载:“其引歌舞有郭郎者,发正秃,善优笑,闾里呼为郭郎,凡戏场必在俳儿之首也。”
- ^ 徐嘉瑞《金元戏曲方言考补遗》:“鲍老,滑稽脚色。曲牌有《鲍老催》、《耍鲍老》。农村演《大头和尚戏柳翠》,大头和尚臃肿郎当即鲍老也…… 昆明 之语谓臃肿郎当之人曰鲍老。”
- ^ 《渔隐丛话》前集卷五五
- ^ 《都城纪胜·瓦舍众伎》
参考书目
编辑[编]
外部链接
编辑- Puppetry Art Center of Taipei 台北偶戏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台湾的傀儡戏 - 政治大学图书馆
- 傀儡戏 - 中华百科全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公益财团法人东洋文库 中国木偶戏关联照片数据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魁儡戏-走关(9之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宜兰县福龙轩傀儡剧团演出,吕炳川录制,台湾音乐馆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