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冬西隘门,又称为佳冬褒忠门,是指台湾屏东县佳冬乡茄冬栅门所留下之城门遗址,位于现六根村冬根路口,于1985年被列为屏东县县定古迹。

佳冬西隘门
茄冬西隘门、佳冬隘门、六根庄西隘门
佳冬西隘门
位置 台湾屏东县佳冬乡六根村冬根路口
建成时间 清朝嘉庆16年(公元1811年)
类型登录等级:县定古迹
详细登录资料
开放开放参观中

沿革 编辑

 
佳冬西隘门

茄苳脚于清末属凤山县港东中里,原称六根庄下六根庄[1]其中茄冬栅门创建于清光绪年间16年(1890年),是归于当时闽、客、排湾族三个族群经常发生冲突,设置于三族群聚落之交接处的客家人聚落为求自卫,因此在村庄周围皆种植莿竹而造,成为构成守护昔日茄苳地区的防御工事。 当时,整个聚落共设置东、西、南、北等四个隘门以为进出孔道。根据北隘门现存之<港东里建立褒忠碑>显示,隘门上的“褒忠”碑是于1811年(清嘉庆16年)所立,故现存之隘门门楼形式大约于1811年左右完工。另外在1850年(道光30年)时,因门楼“年湮日远,墙壁倾颓,栋梁朽坏”,因此庄民乃集资重修。[2]


1895年10月11日,因乙未战争爆发,并进军茄冬庄,由日本乃木希典大将率领的台湾远征军第二师团约7,930人从枋寮街北方番仔仑庄登陆,随之则和茄苳脚双方爆发茄苳脚之役。并在东隘门与步月楼遭受客家义民激烈的反抗,左堆军因不敌日军的武力优势,以茄苳脚的萧家祖屋步月楼为最后防线。但在各堆客家军支援之前,战至翌日丑时,日军即攻陷茄苳脚,步月楼战役终告结束。尔后至日治期间并无留下相关的兴修资料,茄冬栅门和城墙也在村庄现代化下渐渐消失。[3]

1985年11月27日,茄苳西隘门被内政部指定为三级古迹,后在1996年隘门因结构受损严重,乃将江正立面重新整修,当前该城的四个隘门中,南栅门因修筑公路拆除,东栅门则徒留<重建六根庄门楼碑记>而消失殆尽,只仅存西隘门与北隘门,其中又以西隘门规模最为完整,虽两座城门早已失去实质的防御功能,但则具有见证该聚落历史发展、客家义民与抗日事件的重要意义。[4]

建筑 编辑

当前西隘门为该城保留最为完整之建筑,屋顶采硬山搁檩式结构,属关塞型隘门。结构主要以红砖、白灰、木材混合兴建而成,外向立面嵌有仿乾隆因过去六堆客家人助清廷平订朱一贵事件林爽文事件,所特别颁赐台湾客家人,颁封御笔的“褒忠”二字,以作为表扬其保卫之精神,而“褒忠”横额两侧有对称圆形之防御铳孔与泥塑蝙蝠图案,左右柱面题“褒雍粤城,忠著闽邦”,传达客家人过去保家卫乡、幸福安居的忠义精神,当前门扇均拆除,现为六根村交通之出入要道,两侧则存留一小段城墙遗迹。[5]

北隘门 编辑

北隘门位于沟渚路口,因过去风灾损毁后失去原貌,当前结构则有钢筋水泥替代,以并未被列为古迹。而隘门内则存有<港东里建立褒忠碑>,共有三块石碑,设立年代为1820年(嘉庆25年),2014年时该石碑曾受到不明人士喷漆破坏。[6][7]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 屏东县第三级古迹茄冬西隘门(佳冬西栅门)调查研究与修护计划·符宏仁·2001
引用
  1. ^ 洪敏麟. 《台灣舊地名之沿革》第一冊. 南投县: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1999 (中文(台湾)). 
  2. ^ 百奕行销有限公司. 《屏東縣內埔鄉新北勢庄客家風貌調查研究》. 屏东县: 屏东县文化资产保护所. 2014 (中文(台湾)). 
  3. ^ 杨景谋. 《屏東縣佳冬鄉客家社區的文資保存與活化》. 台北市: 国立交通大学机构. 2015 (中文(台湾)). 
  4. ^ 余双芹. 《佳冬鄉情》. 屏东县: 佳冬乡公所. 1997 (中文(台湾)). 
  5. ^ 2010·屏东县政府·屏东县县定古迹佳冬西隘门修缮工程工作报告书
  6. ^ 黄郁棋. 屏東嘉慶25年石碑被不明人士噴漆!上頭寫著:「天龍」. 三立新闻网. 2014-03-03 [2021-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7). 
  7. ^ 《臺灣南部碑文集成》. 台北市: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1994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