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译杂阿含经
《别译杂阿含经》为《杂阿含经》的别译本,共二十卷(《大正藏》分作十六卷,二诵,三六四经),其内容相当于《杂阿含经》〈八众诵〉的全部偈颂,以及〈如来所说诵〉的一部分[1]。
版本
编辑《别译杂阿含经》《大正藏》编号为T100,历代佛经目录记载作二十卷,《大正新脩大藏经》遵从《高丽藏》作十六卷。十六卷的版本保有“三十一首”摄颂,现存的二十卷本则遗佚其中一首(摄颂未含摄 260经),并少收录258-267等十经[2]。
其经题别译二字,应为后人所加。《出三藏记集》与《众经别录》(敦煌写卷 P. 3848)[3]没有本经的纪录,本经最早的记载出自法经的《众经目录》[4][5],和费长房的《历代三宝纪》[6][7],列入失译。经文夹注写“秦言”,又以如是我闻开头,应为鸠摩罗什同时代或时代稍后的译者[8]。辛嶋静志认为就别译杂阿含的语言特征而言,大约是译于 420 年至450 年之间[9]。
考证
编辑关于《别译杂阿含经》属于何种部派,有许多分歧的意见,而没有定论。
最早提出推断的,是古代日本僧人法幢,在《俱舍论稽古》中主张为饮光部。水野弘元认为是法藏部或化地部[10]。印顺认为五〇卷本是说一切有部的诵本,次第与二〇卷本相近,饮光部与说一切有部教义接近,又从说一切有部分化而出,倾向认为是饮光部[11]。
榎本文雄等认为是说一切有部[12]。马德伟(Marcus Bingenheimer)主张不应把别译杂阿含归于饮光部,因为法幢的论证有问题,又以五十卷本和二十卷本在帝释相应的次第上相近,倾向认为是说一切有部[13]。辛嶋静志认为不是说一切有部,因为在说一切有部的《杂阿含经》中,描述阿那律早上诵杂藏中诸偈颂之处,别译杂阿含的对应文句是用法句偈,而非用说一切有部惯用的忧陀那称呼,并主张是化地部[9]。
参考文献
编辑- ^ 印顺《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汉译有《别译杂阿含经》,现作一六卷,分二诵;《大正藏》编目,共三六四经。“失译,今附秦录”,为《杂阿含经》的一部分。从译文看来,比求那跋陀罗所译为早,所以“别译”二字,应该是后人所加,不是原译本所有的。……《别译杂阿含经》,“失译”“附秦录”。《大正藏》依“高丽藏本”作一六卷,分“初诵”与“二诵”,次第非常紊乱。“宋藏”等本分为二〇卷,次第较为合理。……所以“别译”二〇卷本,次第与内容,大体可信,而多少也要依《杂阿含经》来校正的。……《别译杂阿含经》,是以〈众相应〉的偈颂,及“如来所说一部分”(“大迦叶”、“聚落主”、“马”、“释氏”、“生死众多”、“婆蹉出家”、“外道出家”)所合成……《别译杂阿含经》,合〈众相应〉的偈颂,与“如来所说”部分(这里面有长者众)为一部。”
- ^ 《别译杂阿含经》卷13:“慢(258)、优竭提(259),生听(261)、极老(262),比丘(263)、种作(264)及梵天(265),佛陀(266)、轮相(267)为第十”(CBETA, T02, no. 100, p. 467, b25-26) CBETA 汉文大藏经;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大正藏 (T) » 第 2 冊 » No.0100 » 第 13 卷. [2018-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3).
- ^ P 代表伯希和 Pelliot(备注:S 代表 史坦因 Stein)
- ^ 众经目录 CBETA 汉文大藏经; 隋 沙门 法经 等撰. 大正藏 (T) » 第 55 冊 » No.2146 » 第 7 卷 (CBETA, T55, no. 2146, p. 149, a26-27). [2018-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9).
- ^ 众经目录卷第一 CBETA 汉文大藏经; 隋 开皇十四年 大兴善寺 翻经众沙门 法经 等撰. 大正藏 (T) » 第 55 冊 » No.2146 » 第 3 卷. [2018-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4).
- ^ 历代三宝纪CBETA 汉文大藏经; 隋 费长房 撰. 大正藏 (T) » 第 49 冊 » No.2034. [2018-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3).
- ^ 历代三宝纪卷第十四 CBETA 汉文大藏经; 隋 开皇十七年 翻经学士 费长房 撰. 大正藏 (T) » 第 49 冊 » No.2034 » 第 14 卷. [2018-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30).
- ^ 船山彻. 「如是我聞」か「如是我聞一時」か:六朝隋唐の「如是我聞」解釋史への新視角 (PDF). 法鼓佛学学报. 2007 [2022-03-1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2-26).
“如是我闻”という译を最初に考案したのは谁であったか。鸠摩罗什であった可能性が高いのであるが,しかしこの点は必ずしも十分に确定しているわけではない。特に问题となるのは鸠摩罗什译と竺佛念译との先后关系である。
- ^ 9.0 9.1 辛嶋静志. 三部《雜阿含經》(《大正藏》99、100、101) 原語問題及其所屬部派之考察. 佛光学报. 2020.
因而以上事实皆表明,《别译杂阿含经》是法显从斯里兰卡带回的写本的汉译,该原本是化地部的经典
- ^ 水野弘元《部派佛教与杂阿含》:“杂阿含与别译杂阿含之关系,古来即不被重视。直至日本德川时代,法幢始著‘俱舍论稽古’,认为别译杂阿含即小本杂阿含,属饮光部之经典,但未提出有力论据。不过,由上述内容可知别译杂阿含乃属于法藏部、化地部之杂阿含,或与此相近者。”
- ^ 印顺. 雜阿含經論會編. [2022-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2).
- ^ 〈Udanavarga诸本与杂阿含经、别译杂阿含经、中阿含经之部派归属〉:“别杂,所传四分律不属于法藏部。然而,从化地部所传之五分律及饮光部所传之解脱戒经比较,目前并不能明确地下结论,关于别杂所属之部派,有更加检讨之必要。”《印度学佛教学研究》28卷2号,1980年3月,933页
- ^ Marcus Bingenheimer. More Suttas on Sakka and why the Shorter Chinese Saṃyukta-āgama should not be attributed to the Kāśyapīya school. Buddhist Studies Review. 2009 [2022-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2).
外部链接
编辑- Bingenheimer, Marcus. Studies in Āgama Literature–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Shorter Chinese Saṃyuktāgama’ 《別譯雜阿含經之研究》, Dharma Drum Buddhist College, New Taipei City, Taiwan. 2011 (PDF). [2018-05-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8-12).
- Bucknell, Roderick. “The Two Versions of the Other Translation of the Saṃyuktāgama”, Chung-Hwa Buddhist Journal, vol. 21, 2008, p. 23-54,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New Taipei City, Taiwan. (PDF). [2018-05-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9-21).
- Bucknell, Roderick. ‘The Histor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Chinese Saṃyuktāgama Translations’, Chung-Hwa Buddhist Journal, vol. 24, 2011, pp. 35-70,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Taipei, Taiwan. (PDF). [2018-05-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1-23).
- 苏锦坤. 〈《別譯雜阿含經》攝頌的特點〉,《正觀》45期,2008,5-80頁,南投縣,台灣。. [2018-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9).
- 苏锦坤. 〈《雪山夜叉經》---漢巴經典對照閱讀〉,《正觀》48期,2009,69-142頁,南投縣,台灣。. [2018-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9).
- 苏锦坤. 〈再探漢巴文獻的〈比丘尼相應〉---馬德偉教授〈《別譯雜阿含經》的比丘尼相應〉一文的回應〉,《正觀》51期,2009,1-30頁,南投縣,台灣。. [2018-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4).
- 苏锦坤. 〈「讚佛偈」--兼論《雜阿含經》、《別譯雜阿含經》與《相應部》異同〉,《法鼓佛學學報》15期,2014,67-108頁,法鼓佛教學院,新北市,台灣。 (PDF). [2018-05-3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