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庄

臺灣日治時期1920至1945年之行政區劃,1940年前為新店庄,隸屬台北州七星郡

北投庄(日语:北投庄ほくとしょう Hokuto shō */?)为台湾日治时期1920至1940年间存在之行政区,属台北州七星郡管辖,在1940年升格为“北投街”。约为现今台北市北投区

北投街
七星郡的街
1920年-1945年

北投庄管内略图
面积 
• 1934年
54.8平方千米(21.2平方英里)
人口 
• 1934年
16179
政府
庄长(1920-1940年)
街长(1940-1945年)
 
• 1920年-1927年
潘光楷
• 1940年-1945年
室园武
历史 
• 成立
1920年
• 废除
1945年
行政分区6大字
继承
北投镇
今属于台北市北投区

行政区划 编辑

北投之地名首度出现于18世纪,为汉人开垦于台湾台北北部;今台北市北投地区的聚落,其中北投即为平埔族语女巫之意。北投地区在清治时期及日治时期初期属芝兰二堡的庄,在1895年6月隶属“台北县直辖”,在1897年7月1日隶属“士林辨务署”。1898年6月28日,士林辨务署被并为“台北辨务署士林支署”。1901年11月11日,台湾的行政区划改为二十厅,北投地区隶属“台北厅士林支厅”。1901年12月17日,台北厅划分为39个区,北投地区划为“第13区”[1]。1904年4月1日,芝兰二堡实施街庄整并[2]。1906年1月1日,台北厅改设置以地名称呼的28个区,北投地区划为“北投区”[3]。此时的街庄如下:

  • 芝兰二堡:北投庄、唭里岸庄、石牌庄、嗄唠别庄、顶北投、竹仔湖庄[4]

1920年10月1日,原堡里之行政区废除,街庄改为大字;前述6庄合并为台北州七星郡“北投庄”,辖域内分为石牌唭里岸北投顶北投竹子湖嗄唠别等6个大字。1940年6月17日,北投庄升格为“北投”。

  • 顶北投大字下,有“纱帽山”、“山脚”、“十八分”小字
  • 嗄唠别大字下,有“嗄唠别”、“关渡”小字名[5]

二战后,北投街在1946年1月16日改为“北投镇”,隶属台北县七星区,1947年1月改隶淡水区。1949年8月26日,成为台北县阳明山管理局北投镇。1968年7月1日,成为台北市“北投区[6]。1990年3月12日,原属士林区洲尾改划入北投区。

北投街行政区划变迁
1901年 1906年[3] 1920年-1940年 1946年
[1] 街庄[2] 街庄 街庄 大字 乡镇
第13区 石牌庄 (部分) 北投区 石牌庄 北投庄 石牌 北投镇
唭里岸庄、石牌庄 (部分) 唭里岸庄 唭里岸
北投庄 北投庄 北投
顶北投庄 顶北投
竹仔湖庄 竹子湖
嗄唠别庄、关渡庄 嗄唠别庄 嗄唠别

街庄长 编辑

北投庄长
任数 姓名 肖像 出身 就任 离任
1 潘光楷   台北 1920年 1927年
2 桐村纯一 京都 1927年 1935年
3 平山元助 广岛 1935年 1939年
4 室园武 福冈 1939年 1940年
北投街长
任数 姓名 肖像 出身 就任 离任
1 室园武 福冈 1940年 1945年

北投庄协议会员 编辑

第一届 编辑

  • 民选:吴著禄、李水土、陈进来、陈义楷、潘老终、魏秀钦、陈水池
  • 官选:吉武才藏、鸟居嘉造、许绍勋、许德定、周碧、魏本镖、松田昌嘉

设施 编辑

交通 编辑

名胜旧迹 编辑

参考来源 编辑

  1. ^ 1.0 1.1 臺北廳令第2號 街庄長管轄區名改正. 台北厅报. 1901-12-17. 
  2. ^ 2.0 2.1 臺北廳告示第五十一號 芝蘭二堡・芝蘭三堡・興直堡・擺接堡・大加蚋堡ノ内左ノ通街庄名竝區域ヲ改正ス. 台北厅报. 1904-03-27. 
  3. ^ 3.0 3.1 臺北廳令第11號. 台北厅报. 1905-12-27. 
  4. ^ 《新旧对照管辖便览》
  5. ^ 《台湾总督府行政区域便览》
  6. ^ 北投區志. 北投区公所. 2011 [2022-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7. ^ 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递信部. 電話帖 台北州下各局. 1936. 
  8. ^ 北投庄役场. 北投庄勢要覽. 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