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学园
南海学园位于台湾台北市中正区南海路,为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首批兴建的公共建筑群[1],园区内汇集了许多文教设施。于1950年代,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有感台北市区之文教设施空虚,为推动民生主义之文化建设,遂指示教育部部长张其昀于台北植物园部分土地设立南海学园,新建图书馆、艺术馆、科学馆、博物馆、广播电台等设施。
南海学园 | |
---|---|
| |
成立 | 1955 |
地址 | 台北市中正区南海路41-49号 |
类型 | 公共建筑群 |
地图 | |
介绍
编辑南海学园所在地为台北市发展较早的地区,其所在基地原为台北植物园前身“台北苗圃”之一部分,日治时期此处设有商品陈列馆、建功神社等建筑。张其昀在1954年上任教育部长,在蒋中正的指示下,其任内着手规划了南海学园,陆续在园内设立了中央图书馆(1955年完工)、国立台湾科学馆(1959年完工)、国立历史博物馆(1964年完工)等设施。此后,园区在1950至1960年代逐年扩张,国立台湾科学教育馆、国立台湾艺术教育馆、国立教育资料馆、国立音乐研究所[2]次第设立于此,始见规模,成为一处学术机构与政府机关林立的人文特区。南海学园作为国家级的文化教育教筑群,其风格为“中国古殿式样建筑”,例如中国宫殿式的历史博物馆、教育资料馆,仿北京天坛之科学教育馆等,其亦为在台湾由官方有意识地兴建中国古典式样建筑之开端[3]。南海学园中各馆舍具有强烈的中国建筑特色,亦表现了战后初期空间的意识型态。
古典语汇丰富的南海学园还是与光点电影院、红楼剧场、中山堂等获选并列为台北市最有气质的十大艺文场所之一。这些设施的用途历经转变,现为国立台湾艺术教育馆、南海书院、南海剧场、国立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台北分馆、国立教育广播电台、国立历史博物馆,其建筑发展至今成为台北市人文资产密度高且集中的一区。
园内主要设施
编辑国立台湾艺术教育馆
编辑南海书院(国立中央图书馆旧址)
编辑国立中央图书馆旧址 | |
---|---|
位置 | 台北市中正区南海路43号 |
建成时间 | 1955年完工 |
官方名称 | 国立中央图书馆旧址 |
类型 | 登录等级:历史建筑 登录种类:衙署 |
评定时间 | 2013年6月11日 |
详细登录资料 |
台湾艺术教育馆的原址为日治时期兴建之建功神社,后由利群建筑师事务所的陈濯、李宝铎设计改建为中国北方宫殿样式建筑,1955年完工,为南海学园最早完工之建筑。国立中央图书馆由蒋复璁把原来在台中县雾峰乡的国立中央博物图书院馆联合管理处中图组迁至此处复馆。中央图书馆于1986年迁出至新馆,建筑在之后移交国立教育资料馆,于后改由国立台湾艺术教育馆使用,作为南海书院,定期举办艺文表演及展览。
南海剧场
编辑国立台湾艺术教育馆 | |
---|---|
位置 | 台北市中正区南海路47号 |
建成时间 | 1957年完工 |
官方名称 | 国立台湾艺术教育馆 |
类型 | 登录等级:历史建筑 登录种类:其他设施 |
评定时间 | 2006年12月20日 |
详细登录资料 |
此建筑系于1956年,由教育部聘请中华艺术总团总团长何志浩主持,由石城建筑师事务所姚文英设计,为两层楼之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中央为六角形的挑高演艺厅,其于1956年8月15日开工,1957年3月24日竣工,同月29日开馆启用,定名为“国立台湾艺术馆”,1984年奉教育部函示更名为“国立台湾艺术教育馆”,在2006年被列为台北市历史建筑[4]。
国立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台北当代工艺设计分馆(国立台湾科学馆旧址)
编辑南海学园科学馆 | |
---|---|
位置 | 中华民国台北市中正区南海路41号 |
官方名称 | 南海学园科学馆 |
类型 | 登录等级:直辖市定古迹 登录种类:其他设施 |
评定时间 | 2006年6月26日 |
详细登录资料 |
国立台湾科学馆最初于1956年设立于板桥公园,待南海学园的馆舍在1959年完工后才迁至此处。此建筑由卢毓骏设计建造,建筑造型仿北京天坛祈年殿。科学馆主要为培养国民科学教育而设,长举办科学展览、演讲、电影放映等活动。国立台湾科学馆在1962年更名为“国立台湾科学教育馆”,后因原馆空间不敷使用,于2004年迁至位于台北市士林区的新馆。
南海学园中的科学馆建筑于2006年6月26日公告为直辖市定古迹[5][6],于2008年由国立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接管,于2015年作为“台北当代工艺设计分馆”,展示及举办与文创、工艺、设计相关之活动[7]。
国立历史博物馆
编辑国立历史博物馆 | |
---|---|
位置 | 台北市中正区南海路49号 |
建成时间 | 1960、70年代 |
官方名称 | 国立历史博物馆 |
类型 | 登录等级:历史建筑 登录种类:其他设施 |
评定时间 | 2007年2月9日 |
详细登录资料 |
教育部长在1955年指示设馆,并在1956年正式开馆,定名为“国立历史文物美术馆”,馆舍沿用日治时期1916年兴建的商品陈列馆,为一木造日式两层楼建筑,具有歇山顶和唐破风之屋顶样式。商品陈列馆在二战后作为与邮政电信宿舍,之后改建为国立历史博物馆,1957年更名为“国立历史博物馆”,并在1961年逐步更换原有木构造,在1962年进一步改建为中国宫廷式建筑,此建筑由永利建筑师事务所沈学优、任伟恩、张亦煌负责设计,而后于1970年扩建为六层楼之建筑[8]。
国立教育广播电台
编辑国立教育广播电台 | |
---|---|
位置 | 台北市中正区南海路41号 |
建成时间 | 1963年完工 |
官方名称 | 国立教育广播电台 |
类型 | 登录等级:历史建筑 登录种类:其他设施 |
评定时间 | 2009年12月9日 |
详细登录资料 |
国立教育广播电台最初于1960年3月开播,电台位于国立台湾科学馆内,但同年因台风导致部分机房倾倒,故在南海学园内另地新建电台建筑。现今国立教育广播电台台北总台的建物系在1963年完工启用,其经费部分来自美援教育计划经费,建筑为具有绿屋瓦的四层楼建筑,于2009年被列为台北市历史建筑[9]。
献堂馆
编辑献堂馆 | |
---|---|
位置 | 台北市中正区南海路45号 |
建成时间 | 1950年代 |
官方名称 | 献堂馆 |
类型 | 登录等级:历史建筑 登录种类:其他设施 |
评定时间 | 2007年2月9日 |
详细登录资料 |
献堂馆在1950年代建成,为两层楼的四合院式建筑,建筑风格为中国宫殿形式,具有红柱绿瓦,于2007年被列为台北市历史建筑。献堂馆系以林献堂为名,其由林家建祠献予政府。起初由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使用,1957年改由国立音乐研究所在此,1960年音研所裁撤后产权由国立教育广播电台接收,但同年中华民国孔孟学会成立后就拨供学会无偿使用[10],至2016年底孔孟学会才迁出,交还教育广播电台使用[11]。
大南海文化园区计划
编辑国立历史博物馆自2015年曾提出“大南海文化园区计划”,计划串联南海学园周边的台北植物园、钦差行台、台湾银行旧宿舍等设施,及整合大南海文化园区内由众多机关管理使用馆舍,朝向首都文化园区的方向发展,并强化史博馆的展示、教育、典藏及研究等功能。[12]此计划于2016年并入“首都核心区博物馆计划”[13]。
周遭设施
编辑教育机构
编辑- 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红楼,市定古迹)
- 台北市立国语实验国民小学
- 台北市立南海实验幼儿园
政府机关
编辑- 中华民国农业部
- 农业部林业试验所
- 农业部渔业署(台北和平大楼)
- 农业部动植物防疫检疫署(台北和平大楼)
- 农业部林业及自然保育署航测及遥测分署(台北和平大楼)
- 国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资源及出版中心分部(历史建筑,南海书院)
园区周遭展示馆
编辑文化资产
编辑其他
编辑- 台湾血液基金会
- 台北市基督教徒聚会所
参考资料
编辑- 《都市公有闲置空间再利用策略之研究:以南海学园为例》,黄剑虹,1997年6月
- 《中国时报》1988年1月20日
注释
编辑- ^ 黄, 兰翔. 臺灣建築史之研究: 他者與臺灣. 空间母语文化艺术基金会. 2018.
- ^ 计安邦. 南海學園「國立音樂研究所」創立紀實:計大偉與鄧昌國 (PDF). 《国史研究通讯》第二期 (国史馆). 2012-06: 151-165 [2016-01-3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2-07). 参数
|magazine=
与模板{{cite news}}
不匹配(建议改用{{cite magazine}}
或|newspaper=
) (帮助) - ^ 傅, 朝卿. 台灣的建築式樣脈絡. 五南. 2017.
- ^ 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国家文化资产网.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1).
- ^ 南海學園科學教育館加強維修管理. [2009-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4).
- ^ 南海學園科學館.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2013-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 ^ 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沿革. 台北当代工艺设计分馆.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8).
- ^ 蒋雅君. 從商品陳列館到歷史博物館之「國族」象徵建構與解構 (PDF).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5-28).
- ^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国家文化资产网.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1).
- ^ 獻堂館.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国家文化资产网.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2).
- ^ 黨國色彩濃厚 孔孟學會竟免費佔國產56年. 新头壳newtalk. 2016-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5).
- ^ 大南海文化園區(國立歷史博物館-初期計畫)(核定版).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7).
- ^ 文化部長鄭麗君: 不會有「大南海計畫」. 文化部. 2017-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