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大山泰雅语B'bu' TopukRgyax Topuk、南澳群泰雅语:Rgyax TowpoqRgyax Towpoh、溪头群匹亚南泰雅语:Rgyax BayuRgyax Bazyu[4]:123,131-132,134、志佳阳群泰雅语:b'bu Biyun[5]:488-490、沙拉茅群佳阳泰雅语:b'bu Bizian[6]:152),为台湾第五高山,中央山脉第三高峰、中央山脉北段的最高峰,海拔3742(3,741.595)米,设有一等三角点、三等卫星点LP59,[2]台湾百岳排名第8。处于中央山脉主棱线北段,南湖山群为台中市宜兰县花莲县的边界,最高峰南湖大山山顶位于台中市和平区平等里,东南方距离花莲县秀林乡和平村的边界约400多米,在太鲁阁国家公园内。南湖大山与玉山雪山秀姑峦山北大武山合称“五嶽”,为台湾最具代表性的五座高山。山型端凝厚重,素有帝王之山王者之山之称;主山的山体,别号“帝王头”[7]:上册186-193,200-209。南湖大山亦为现行流通第五版新台币贰仟圆钞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背面之主题。

南湖大山
审马阵山草原眺望南湖大山
南湖大山在台湾的位置
南湖大山
南湖大山
南湖大山在台湾的位置
最高点
海拔3,741.595米(12,275.57英尺) [1][2]
地形突起度1,247米(4,091英尺)
主鞍部:摩即山南鞍2,495米
母峰玉山
列表台湾百岳五岳台湾百名山
坐标24°21′43.2″N 121°26′21.4″E / 24.362000°N 121.439278°E / 24.362000; 121.439278坐标24°21′43.2″N 121°26′21.4″E / 24.362000°N 121.439278°E / 24.362000; 121.439278[1]
地理
位置 台湾台中市和平区平等里、花莲县秀林乡和平村
山脉中央山脉
地质
岩石年代中新世[3]
攀山
最简路线英语Normal route胜光登山口、710林道经多加屯山、审马阵山抵南湖大山

山脉群 编辑

南湖山群高山林立,许多山峰和棱脉高于3,500米,主要的山峰有主峰(3,742米)、南湖大山东峰(3,639米)、南湖大山东北峰(3,563米)、南湖大山东南峰、南湖大山中南峰、南湖大山南峰巴巴山、巴巴山南峰、南湖大山北峰(3,595米)、南湖北山(3,534米)[1][2],甚至还包括东棱的马比杉山、西棱的审马阵山、北棱的巴都服山拔都诺府山,是整个中央山脉最北的高山区,南湖大山东峰也是宜兰县的最高峰。南湖大山因位处中央山脉的北缘,纬度较高、海拔高、山体庞大等地理因素,再加上宽大的兰阳溪河谷与思源垭口的通谷地形,每当冬季寒流来袭,大陆冷气团即循此通谷顺势导入大量的湿冷空气,受通谷两侧高耸山脉的推升夹挤,逐渐凝聚随地势上升,当气团上升到3,000米以上,随着高山温度骤降,湿冷上升气团的迎风面的高山便会飘下纷纷白雪。南湖大山与西侧夹挤的雪山成为台湾最容易降雪与积雪深厚的高山。

南湖山区的地层主要由板岩构成,时夹有薄层细粒砂岩始新世砾岩石灰岩。一部分为始新世地层,称为毕禄山层,而其西斜面可能为中新世地层,称为庐山层。南湖山区的冰河地形圈谷的岩层,主要以板岩为主,如北峰经东北峰、东峰至主峰的棱脉,出露多处板岩露头。南湖山区的变质砂岩,呈带状分布,由主峰经南湖南峰南延至中央尖山出露石英砂岩为主的变质砂岩,中央尖山更出露粗粒石英砂岩,甚至石英砾岩。这个极坚硬的带状石英砂岩区形成南湖山区主要的棱脉与突出的山峰。

林朝棨认为南湖山块原本与其西方的雪山山块相连,属同一个山块,后受地块运动形成地垒状山地,之后两山块之间发生断裂,形成匹亚南构造线(梨山断层),将两山块分割东西两侧。南湖大山最具特色的地形景观为“南湖圈谷”,日治时田中薰与鹿野忠雄在1934年发表的研究,指出南湖大山曾为冰帽覆盖,南湖山区周遭形成有19个圈谷,其中南湖大山北峰、东北峰、东峰、主峰附近有12个圈谷,保存最显著、最完好的是此四峰包围的上、下圈谷。2000年杨建夫的研究报告在南湖大山主峰周边发现3个U形谷、18个圈谷、1处冰帽等的主要冰河地貌,以及多处冰坎冰碛丘和擦痕等冰河作用的直接地貌证据,还在上、下圈谷的四周谷壁发现许多属于冰缘地貌的石流坡。位在下圈谷(一号圈谷)的南湖山屋原为泰雅猎寮所在地,溪头群匹亚南泰雅族人称为Bunakei,意为岩屑砂石平坦地,[注 1]后来演变为上圈谷(二号圈谷)的别名,又称上圈谷为“布那奎圈谷”。[注 2]杨建夫研判上、下圈谷是两条U型谷,而非冰斗。一、二号圈谷南侧顶端是南湖主峰与东峰间非常平坦的鞍部,标高约3500米,水系上是台湾海峡与太平洋的分水岭,这块平坦的鞍部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250–300米,其北侧的上、下圈谷和东南侧的大浊水南溪源头谷地全是冰蚀的U形谷,应是古冰帽遗迹,估算冰期的冰层厚度达70–80米。[7]:上册200-209[9][10]:201-205

冰河时期,台湾与亚洲大陆相连,寒带植物扩展到台湾。冰河期结束,气温与海平面上升,寒带植物不得不往高山迁徙,于高山地区找到栖息地,保存了许多第三、四纪的冰河孑遗生物,其中以南湖大山山区最多。南湖上、下圈谷是高山野花的故乡,台湾珍贵的地理宝地,冰河孑遗植物大都遗留这里,成为这批娇客的最后一块根据地。南湖山区多达百余种的高山植物,几乎涵盖台湾绝大多数高山植物。上、下圈谷最高点为冰河最高点寒原地带,气候严苛低温,风化剧烈,石砾铺盖,土层浅薄,几乎寸草不生,这荒僻孤冷所在,居然可以开出娇艳媚丽的花朵。南湖山区中特有最著名的有南湖大山柳叶菜,俗名为大轮红花,美名远播,是孑遗自冰河时期的珍稀物种,在高海拔3400米以上的山区呈现孤岛狭隘之点状分布,族群数量稀少,农委会依《文化资产保存法》于1988年8月22日公告明订为珍贵稀有植物之一。[11][12]此外有冈本氏岩蕨高山柳南湖附地草南湖蒿草南湖碎雪草南湖马兰南湖紫云英南湖大山黄芮)、南湖倒提壶双黄花堇菜高山铁线莲奇莱喜普鞋兰玉山薄雪草南湖杜鹃(南湖石楠)等,都是台湾特有与珍稀的植物。[13]

山路 编辑

南湖大山是泰雅族迁徙史中重要的据点,迁移到思源垭口分枝散叶的先祖,其中一支往东翻越南湖大山进入南澳,是为南澳群。往北进入兰阳溪的溪头群,南湖大山也为匹亚南社群的传统猎场。四季部落亦可由加罗湖向南纵走中央山脉主脊前往南湖大山。 原在雾社附近浊水溪上游道泽群赛德克族东迁翻越中央山脉主脊,进入立雾溪流域北侧,是为陶赛群,南湖中央尖的东南侧为其传统领域。 过去攀登南湖大山的途径,是利用泰雅赛德克各族群进入南湖大山的传统猎路。早期最普遍的路径,由溪头群匹亚南部落(泰雅语:Pyanan,现汉名为1959年蒋经国50大寿来此避寿而改称南山村)向南溯登耶克纠溪红达拉溪兰阳溪大甲溪分水岭木杆鞍部(quri Mugan),再往东沿棱上登审马阵(木杆鞍部也可续往东南下南湖溪谷前往中央尖山方向),或由匹亚南溯登耶克纠溪,攀上审马阵山西北支棱,经奇烈亭(泰雅语:Klituy[14]:111,又有译写为寄历亭)上审马阵棱线(泰雅语:Reteq转写自片假名レテック)。自审马阵再往东沿棱上登南湖北山即接上中央山脉主脊,转往南经由受大浊水北溪严重向源侵蚀切割的五岩峰峭壁、南湖大山北峰,再下登穿越圈谷(泰雅语:Bunakei布那奎,意为岩屑砂石平坦地[注 1])前往南湖大山。[15]

日治时1910年4月,宜兰厅叭哩沙(今三星)支厅长警部小岛仁三郎与宜兰蕃务系长警部坂井时彦氏一行,由奇烈亭路线上登,翻越南湖山区转往东南方大浊水南溪源头传统猎路,向南翻越分水岭波浪山棱线,前往探访东迁到立雾溪流域支流陶赛溪的陶赛群赛德克族部落。 1914年4–5月,测量技师野吕宁一行34人与原住民武装护卫队275人,由叭哩沙往四季,在加罗湖(泰雅语:Mllwax)往东翻过中央山脉主脊,再沿大浊水北溪南澳群泰雅大部落比亚毫社传统猎路,从南湖山区的东方,经束穗山上登,向南穿越阔阔库溪上游,越岭马比杉山支棱,进入大浊水南溪上源谷地(泰雅语:Bunaagan),登顶南湖大山,再由奇烈亭路线下山,进行首次有记录的非原住民攀登南湖大山与地理测量。[16]:66-77 1933年8月田中薰与鹿野忠雄攀登南湖大山进行地理及冰河地形研究,是从泰雅族四季部落(泰雅语:Skikun)传统猎路,由加罗湖(泰雅语:bcilung Mahayahen,意为桧木干枯,位于Mllwax,日治时设有ムルロアフ驻在所)纵走中央山脉主脊往南,前往南湖山区。[17]

泰雅猎人在南湖的下圈谷,原建有传统猎寮称为Bunakei(布那奎,意为岩屑砂石平坦地)[注 1]日治时1926年11月台湾山岳会成立,台湾登山活动蓬勃发展,1934年12月台湾山岳会在此兴建了新式的“南湖山庄”,同时也在奇烈亭山径的中途海拔高约2560米处,搭建了一栋登山小屋,并以该地泰雅语地名命名为“寄历亭”(奇烈亭)。战后南湖山庄至今又历经多次改建,现今为新式的太阳能山屋。

日治及战后初期,攀登南湖大山主要由匹亚南部落溯登耶克纠溪经奇烈亭上审马阵的路线,过溪时经常发生山洪暴涨人员遭围困的事故。1974年7月,中华山岳协会云棱登山队为纪念队友吴万居一年前在南湖圈谷发生山难死亡,捐出了20余万元,在木杆鞍部东北山坳处兴建了一栋“云棱山庄”(附近原为泰雅猎寮Rezeq转写自片假名レゼック,位在2004年启用的“新云棱山庄”东南方约300米溪谷中,原云棱山庄现已拆除),并开辟了从思源垭口利用710林道,再翻越多加屯山、经木杆鞍部到达此山庄不必过溪、免除山洪危险的新途径。这条不用再攀昇千余米,即能抵达审马阵山的新路线,便立刻取代了奇烈亭的传统路线,原奇烈亭路线即渐荒废。[18]早期也另有猎路可由原云棱山庄经南湖溪溪谷,直接进入南湖圈谷,或登上主山西棱、南棱,然因溪谷地形破碎,未经过棱线百岳山头,登山客少走,也渐荒废。1978年12月25日,中华山岳佳友登山队高、朱、李等三位队员由云棱山庄单日轻装来回南湖大山,回程突然遭遇强烈寒流暴风雪来袭,队员不及走避在南湖北山–审马阵之间空旷不避风的草原,彻夜遭暴风雪袭击死亡,为了避免再发生憾事,在审马阵草原的水池边兴建审马阵避难山屋(原为泰雅猎寮Tqzing,1996年审马阵避难山屋改建为相邻的两栋组合铝屋)。

进入21世纪,710林道历经多次台风、地震等天灾多处已崩断,虽仍能勉强行走,另开辟由胜光的菜园上登胜光山棱线接往710林道的路线。

历年意外 编辑

  • 1965年1月4日,台湾省山岳会队员于家琛在审马阵山区,因劳累留置途中,疲惫失温身亡。[19]:2
  • 1973年10月12日,中华山岳协会云棱登山队队员吴万居在南湖圈谷,大雨滞留失温丧生。[20]:4过去攀登南湖大山的传统途径,是由匹亚南部落溯登耶克纠溪红达拉溪上木杆鞍部、或经奇烈亭上审马阵,下雨后过溪时经常发生山洪暴涨人员遭围困的事故。1974年7月,云棱登山队为纪念队友吴万居捐出了20余万元,在木杆鞍部东北山坳处兴建了一栋“云棱山庄”(今“新云棱山庄”东南方约300米溪谷中),并开辟了从思源垭口利用710林道,再翻越多加屯山、经木杆鞍部到达此山庄不必过溪、免除山洪危险的新途径。这条不用再攀昇千余米,即能抵达审马阵山的新路线,便立刻取代了奇烈亭的传统路线。[18]
  • 1977年1月19日,台大登山社一名大一队员欧世彬在南湖东峰迷途。南湖上、下圈谷南侧顶端岭线是主峰与东峰间一块古冰帽遗迹的平坦鞍部,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300米,如遇天候不佳视野恶劣时,缺乏可辨认的地标,极易发生迷途意外。同行队友搜寻时遭遇暴风雪,隔天撤退到审马阵草原另一名队友林锦纶失温死亡。欧世彬遗体至1980年9月才在马比杉山棱线北侧阔阔库溪上游被发现。[19]:5[21]杨南郡上溯陶赛溪搜救遇大雪,无功而返记录[22]:121-131
  • 1978年12月25日,中华山岳佳友登山队高、朱、李等三位队员由云棱山庄单日轻装来回南湖大山。“云棱山庄”建成后,常有登山队进行由云棱山庄单日轻装来回南湖大山的行程。此队回程突然遭遇强烈寒流暴风雪来袭,队员不及走避在南湖北山–审马阵之间空旷不避风的草原,彻夜遭暴风雪袭击死亡。为了纪念及避免再发生憾事,在审马阵草原的水池边兴建审马阵避难山屋,在山屋上方步道接近棱线处设立纪念牌。
  • 1999年2月16日,台北县新庄市民杨建国,由友人载至思源垭口后独自前往南湖大山,预计二月廿四日由花莲出口返台北,逾期仍未归。警方于二月廿四日派搜救人员进入南湖山区搜寻多日,杨建国后自行脱困。
  • 1999年2月20,昆山工专校友萧俊坚于攀登南湖大山时落单迷途。
  • 1999年7月7日,台大保育社十一名男女学生,攀登南湖大山归程,队员陈怡洁在北峰旁之五岩峰坠崖,失去行动能力,同学以手机向外求救,军警派出多名人员前往救助。于七月八日在审马阵山屋接运到伤者,立即抬下山送往台中荣总急救。[23]
  • 2001年7月初,东海大学登山社攀登南湖大山时遭遇台风侵袭,在陆上台风警报期间,全队就地在审马阵山屋避难直至7月7日天气好转之后才下山,在将要抵达思源垭口附近710林道出口附近,林道有约5米长度遭有胜溪台风山洪掩盖深达小腿,路径遭溪水掩盖不易分辨,队员架设安全确保绳索系统以渡溪,担任向导的林微梅于涉溪时不查溪水掩盖下有巨大取水涵管,滑倒掉入溪中,被埋在溪床中的巨大取水涵管吸入,经队员全力前后抢救拉扯无效力竭而被冲走溺水死亡。她的同学好友于林道口、710林道的铁栅栏跨进不远处的步道旁设立一座纪念碑以资悼念。[24]
  • 2001年8月22日,王志雄独自一人攀登南湖大山,原定下山时间之后都还不见其下山。
  • 2002年10月14日,政大登山队卓冠奇攀登南湖北山时疑因罹患高山症昏迷、另一名登山客谢禀恒则在下山时失联。救难人员会同太鲁阁国家公园管理处入山,凌晨将卓、谢两人救出,卓员经送医后,身体已无大碍。谢禀恒则身体无恙,短暂休息后,自行与队员下山回家。
  • 2003年5月3日晚间,高雄登山队从南湖北山抵达审马阵山时,部分队员体力不继脱队太远,整装时才发现四十二岁的女队员陈金匙失踪,当晚向警方报案搜寻。5/5上午07:40搜救队员于南湖北山与五岩峰间,听到山谷中陈女的呼救声后,立即运用绳索垂降至山谷内,08:10寻获陈女。经救难人员检视陈女的状况,除轻微的擦伤,精神疲惫外,其余均安好。
  • 2003.10.30,攀登南湖大山的黄中元,深夜在南湖山屋高山症病发,搜救中心在30日凌晨派遣海鸥直升机前往深山救护,经漏夜抢救载运下山送医急救后,仍然不治身亡。

[25]

李俊生山难 编辑

2006年11月10日,李俊生(30岁)与新光人寿同事一行八人攀登南湖大山,11月13日回程从云棱山庄往登山口(多加屯山方向)前进,八人中李俊生第二个从云棱山庄出发,当他走到木杆鞍部时被第三位队员超前,但第四位队员以后就再无人看到他;中午登山队七位队员到达登山口,李俊生并未出现。

资深山友黄国书组织六人小组12月中出发搜寻,在云棱山庄以重装备兵分两路:其中三人向北往南山村方向并打算露宿,另三人则下切到南湖溪搜索,住南湖溪山屋。

12月13日,黄国书一组冒细雨从云棱水源区下切后,在距南湖溪山屋约40分钟的河床上发现李俊生的背包和登山杖,内有手机、哨子、保暖衣物、攻顶小背包及足以维持一礼拜的食物等,而背包前方10米为一深潭;黄国书等人推想李俊生应是为游过深潭而只身离开他的背包,续往下游走过一深达胸部的深潭后,他们发现李俊生丢弃的一包春风面纸(与背包中品牌相同),乃更确定李俊生到过这里。因无溯溪装备加上几近失温,黄国书等人叠石为记后折返。

12月25日,黄国书带着一组溯溪装备及消防人员上山,沿上次路径架绳再往下游;这次翻越瀑布深潭更多,终于在距背包15公里的南湖溪畔发现李俊生的遗体,此处到有人烟的志良苗圃只有两公里路程。[26]

赖杉杰山难 编辑

2007年3月17日上午,赖杉杰(男,48岁,中国菱电服务课组长)与丁清俊(男,47岁,汉翔公司职员)、周美珠(女,37岁)、童冠闵(男,28岁)从宜兰县思源垭口入南湖大山。3月18日,登审马阵山,四人夜宿南湖山屋,遇上专业领队陈秀真(40岁,中华山难搜救协会中区干部)。

3月19日上午,四人轻装攻顶,登南湖大山东峰马比杉山;17时,回程大雪纷飞,童冠闵先回山屋烧开水等队友抵达取暖;19时,赖杉杰、丁清俊、周美珠三人未回,陈秀真认为情况有异,与童冠闵前往察看;20时在南湖大山主峰、东峰鞍部找到三人,赖杉杰已死亡,丁清俊仍抱住他为其保温;20时30分,童冠闵背著赖杉杰的遗体,丁清俊、周美珠两人撑扶,陈秀真在前引导,后因众人已无体力,陈秀真建议安置遗体,回山屋后以手机求救。

3月20日8时,国家搜救指挥中心消防署三度派直升机,因云层太厚折返;3月21日7时,海鸥直升机在南湖大山山屋附近找到丁清俊、周美珠、童冠闵、陈秀真等四人;救难队员另徒步在3,740米(一万二千六百英尺)的主峰棱线上寻获赖杉杰遗体,并送往台中县丰原市[27]

注释 编辑

  1. ^ 1.0 1.1 1.2 查泰雅语线上词典,“bnaqi”意为砂土[8]
  2. ^ 包括林朝棨《土地志》、《户外生活版百岳全集》、《上河版百岳全集》等,都依田中薰与鹿野忠雄在1934年发表的研究,将南湖下圈谷编号为一号圈谷、上圈谷(布那奎圈谷)编号为二号圈谷。2000年杨建夫的研究报告则将一号、二号圈谷相反编号。本条目以田中薰与鹿野忠雄的编号为准。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南湖大山 (地图). 国土测绘图资服务云 (国土测绘中心). [2022-06-03]. 
  2. ^ 2.0 2.1 2.2 南湖大山一等三角點 (地图). OpenStreetMap. 
  3. ^ 中央地质调查所. 山崩與地滑地質敏感區劃定計畫書 L0003臺中市 (PDF) (报告). 经济部. 2014年12月 [2022-06-0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5-23). 
  4. ^ 萧世晖; 汪明辉. 解殖民的文化地景再現:以泰雅族人繪製「會吟唱的地圖」為例 (PDF). 地理研究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地理学系). 2016-11, (65): 107–142 [2022-04-10]. ISSN 1019-6684. doi:10.6234/JGR.2016.65.0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1-03). 
  5. ^ 鹿野忠雄. 中央尖山の登攀 (PDF). 山岳. Vol. 25 no. 3 (日本山岳会). 1930-11: 447–491. ISSN 0286-7508. doi:10.11501/6064950 (日语). 
  6. ^ 木田文治. 冬期南湖大山行(南湖溪溯行) (PDF). 山岳. Vol. 36 no. 2 (日本山岳会). 1942-06-30: 147–166 [行程1940年12月–1941年1月] (日语). 
  7. ^ 7.0 7.1 百岳2.0小组. 陈远建 , 编. 第二世代台灣百岳全集 初版. 台北市: 户外生活. 2007-08-31. ISBN 978-986-6994-39-5. 
  8. ^ tay:bnaqi [砂土]. 原住民族语言线上辞典. 财团法人原住民族语言研究发展基金会. [2022-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1). 
  9. ^ 杨建夫; 郭彦超. 南湖大山圈谷群古冰河遺跡研究初步調查 (报告). 计划主持人:王鑫 研究机构:国立台湾大学地理学研究所. 太鲁阁国家公园. 2000-06-30. 
  10. ^ 林朝棨 (编). 臺灣省通志稿 卷一:土地志地理篇第一冊(地形). 台北市: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1957 [2022-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0) –通过国家图书馆 台湾记忆. 
  11. ^ 南湖柳葉菜(10/04). 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 花果历〉回顾2005年花果历〉秋季(8.9.10月). 2020-02-01 [2022-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3). 
  12. ^ 珍貴稀有植物. 自然保育网.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务局. 物种保育 > 植物保育. 2020-04-29 [2022-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0). 
  13. ^ 杨文章; 连锋宗. 綠色長城:山花抒情. 上河文化. 2003-01. ISBN 9579758875. 
  14. ^ 雪霸國家公園鄰近地區(尖石、大同等)泰雅族口述歷史訪談暨部落發展規劃 (PDF) (报告). 台湾原住民族学院促进会 执行;林益仁 主持;嘎义·亚威 研究员. 内政部营建署雪霸国家公园管理处. 2008-12. 
  15. ^ 鹿野忠雄. 埤亞南越嶺之山旅(上)──從羅東出發經南湖大山、次高山至霧社 (PDF). 山岳. Vol. 26 no. 2. 由林清池; 李英茂翻译. 吴永华 译注 (日本山岳会): 235–277. [原文发表于1931年7月]. 
  16. ^ 野吕宁. 南湖大山方面探檢記 (PDF). 山岳. Vol. 10 no. 3 (东京: 日本山岳会). 1915-05-15 (日语). 
  17. ^ 田中薰. 南湖大山の記 (PDF). 山岳. Vol. 29 no. 1 (东京市: 日本山岳会). 1934-06-01: 25–56 (日语). 
  18. ^ 18.0 18.1 北一段(南湖‧中央尖). 线上台湾百岳. 上河文化. 2016-10-31 [2022-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0). 
  19. ^ 19.0 19.1 黄一元. 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 五十年年表 (PDF) (报告). 中华民国健行登山会. [最后记录到2018年] [2022-05-1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5-27). 
  20. ^ 黄一元. 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 五十年年表 (报告). 中华民国健行登山会. [最后记录到2018年]. 
  21. ^ 王聪叡. 難忘的南湖山難. 台大山社四十年. 台大登山社. 
  22. ^ 杨南郡. 附錄二·合歡古道調查見諸報章之報導·陶塞溪谷 王素娥原著. 合歡越嶺古道調查與整修研究報告 (报告). 太鲁阁国家公园. 1986-07 [原载1977-03-19《中央日报》] –通过国家图书馆 台湾记忆. 
  23. ^ 台大學生登山傳山難女生陳怡潔墜崖受傷. 华视新闻网. 1999-07-07 [2022-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4). 
  24. ^ 甘宸宜. 2001北一段有勝溪溺斃事件檢討報告 (报告). 东海登山社山难组长. 
  25. ^ 郑安睎. 山難資料(民國86-94) (报告) –通过中华民国健行登山会 登山讲义 山难防救. 
  26. ^ 與同事攀登南湖大山 保險員失蹤. 大纪元. 2006-11-14 [2018-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27. ^ 谢凤秋、欧素美、蔡宗勋. 南湖山難 3人獲救下山. 自由时报. 2007-03-22 [2019-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9).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