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光复致敬团

(重定向自台灣光復致敬團

台湾光复致敬团成立于1946年8月,乃是由台湾仕绅组成,前往中国大陆国民政府沟通的民间团体,其主要目的除了对国民政府所宣称“台湾光复”表示“感谢”之意,亦有沟通两岸政情的作用。[1][2]

历史

编辑

背景

编辑

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日本当地时间上午11时40分,清日两国的全权代表在春帆楼二楼签署了《日清媾和条约》,即《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

50年后,1945年8月15日(民国三十四年),二战失败的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同年10月25日,在台日军的受降典礼于台北公会堂举行,中华民国政府称此事件为“台湾光复”,台湾正式进入战后时期

1946年8月,台湾知名人士丘念台倡议由台湾当地仕绅数名组团前往大陆,对国民政府将台湾重新纳入中国领土并结束战争状态表示感谢。

丘念台定名为“感恩团”的这一支队伍,除了上述的致谢用意外,也有沟通两岸政情的作用。经商讨研议后,该团由省议员林献堂担任团长,团员及其工作人员分别为李建兴林叔桓钟番黄朝清姜振骧张吉甫叶荣钟陈逸松林为恭丘念台陈炘陈宰衡李德松林宪等合计十五名。[2][1]

感恩团名单确定后,经该团成员商讨后,决定取消“感恩团”名称,改为“台湾光复致敬团”,而“光复”即为“台湾光荣回复到中国领土”。

除此,筹组过程中该团主导人丘念台同时与当时台湾地方政府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的行政长官陈仪研商相关事宜。陈仪因顾虑统治领导地位受到挑战等因素,要求该团团长不得由林献堂担任并剔除名单中争议性较大的陈炘,不过两项要求均遭到致敬团拒绝。在两方讨论后,陈仪勉为接受此致敬团的成立,并转而全力支持。不但如此,还特地以该团的“光复”名称,宣布每年10月25日为台湾光复节[1]

行程

编辑

光复致敬团敲定成员与细节后,于8月27日前往上海。并由上海转南京等地。主要行程如下:

  • 拜会:除拜会中央部会成员、军方人士、地方首长、党政要员,也访问了上海及南京的台湾同乡会,及位在上海、南京、西安等地的福建、广东同乡会。[1]
  • 遥祭黄陵:此行程主要是以台湾人也是炎黄子孙为发想,原安排至黄帝陵祭拜,由于黄帝陵近共军延安基地,无法保障团员安全,乃改采至耀县遥祭方式。[1]主祭官为李建兴[3]
  • 面见蒋中正:主要为成员欲表达近期台湾近况,台人失业严重与物价腾贵的情况。[1]
  • 时事话题:当时适逢国共会谈之际,双方媒体争鸣,两方见解各开始出现拥护者,同时,惩治汉奸也是当时重要的议题。[4][1]
  • 为台湾人发声:致敬团为传达台人在日治时期的艰难立场,并不忘祖国的情怀,希望政府将日人的产业交由台湾人经营,以减少失业率,抗日入狱的李建兴并表示,台湾人在日本统治五十年来与日本通婚者仅有300余人,而祖国的神祇、祭祖,依农历节期祭拜,农时也相同,期望光复后将日本文化一扫而空。[1][5]

该团不但祭祀黄帝陵,也面见时任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以及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与中国国民党总裁)及白崇禧、何应钦等军界人士。[6][2]并由林献堂代表台湾人士捐赠五千万法币。而该致敬团滞留大陆做全面性沟通与观察,直至同年10月才返台。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许雪姬. 台灣史研究《「臺灣光復致敬團」的任務及其影響》. 时报出版. 2011-06. 
  2. ^ 2.0 2.1 2.2 林文龙. 林獻堂與臺灣光復受降.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电子报. 2015-10-29 [2018-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21). 
  3. ^ 刘绍唐 主编. 〈民國人物小傳(179)‧李建興〉. 《传记文学》. 1990-01-01, 65 (1): 138、139. 
  4. ^ 陈翠莲. 台灣史研究《臺灣戰後初期的「歷史清算」(1945-1947)》. 台大历史学报. 2016-12. 
  5. ^ 叶荣钟. 《臺灣省光復前後的回憶》. 香港: 《民主评论》. 1964-12. 
  6. ^ 白先勇, 廖彦博. 《止痛療傷: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 时报出版. 2014-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