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师,一如帝师,为古代天子帝王封赐德学兼备僧人与宗教人士的尊号。据《佛祖统纪》卷三十八说,南北朝时代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550年),诏高僧法常入宫讲《涅盘经》,尊为国师。因此高僧获得国师称号,一般以北齐时代(550年—577年)法常为始。不过这种国师的称号,在印度早已存在。公元1009年,李公蕴为报答拥立之功,封僧万行为国师。

佛教东传之后,西域亦有此称,传至西夏,以国师兼功德司正。而元代则十分宠信喇嘛,对于喇嘛特赐或追谥为帝师、国师、三藏国师、灌顶国师者,不胜枚举。有些国师,兼有政治的权力。最著名的即八思巴。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元年(1260年)以八思巴(1235年—1280年)为国师,授以玉印,统释教。十年后(1270年)又将其封为帝师、大宝法王。

两代虽保留国师尊号,但受赐者及其礼遇已远不如元代,仅为宗教官员。明代对管理西藏的僧人首领也称为国师,秩五品,赐银印,三年一贡,并许其依律呼毕勒罕转世承袭。清康熙44年康熙帝章嘉呼图克图为国师,管理内蒙古地区的藏传佛教事务。

中国的国师 编辑

日本的国师 编辑

净土宗 编辑

净土宗西山派 编辑

临济宗 编辑

曹洞宗 编辑

黄檗宗 编辑

华严宗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