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午兵变

1882年朝鲜王国政变
(重定向自壬午軍亂

壬午兵变”,又名“壬午军乱”,日本称之为“壬午事变”、“朝鲜事变”,是发生在1882年朝鲜王朝的一次政变云岘君(兴宣大院君)发动兵变,掌握政权,然而不久之后即被清朝朝鲜事务大臣吴长庆平定,清方将云岘君监禁于中国直隶保定

壬午兵变
谚文임오군란
汉字壬午軍亂
文观部式Imo gullan
马-赖式Imo kullan

背景 编辑

1873年朝鲜高宗亲政,其摄政的父亲大院君归政隐居,但仍试图插手干涉政务。1876年朝鲜王朝日本签订《江华条约》,国门从此被打开;1882年又分别与美国英国缔结修好通商条约,外国势力开始全面进入朝鲜。闵妃集团推倒云岘君(兴宣君)时代的一切制度,表示要“开化自强”,效仿清朝正在实行的“洋务运动”改革,按照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模式设立了统理机务衙门朝鲜语통리기무아문,派使团赴中国日本访问学习。1881年创立新式军队——别技军,由闵妃的侄子闵泳翊掌管,聘日本人充任教官。闵妃的开放和亲日措施引发了云岘宫和部分民众的不满。

日本当时企图从各方面渗透朝鲜,闵妃也积极扶植亲信。闵妃集团骨干人物闵谦镐、闵台镐、兴寅君等人涉嫌贪污,地方官吏横征暴敛。朝鲜宫廷“每夜曲宴淫戏,倡优、巫祝、工瞽歌吹媟嫚,殿庭灯烛如昼,达曙不休”。[1]闵妃生下王世子李坧,要遍祭金刚山一万二千峰,各峰施以、清[2]日本商人利用《江华条约》大肆在朝鲜廉价收购粮食,导致朝鲜社会危机。朝鲜的新军由日本人充任总教官,助长了朝鲜反日情绪。[3]武卫营朝鲜语무위영壮御营朝鲜语장어영的士兵军饷拖欠,而别技军的装备和待遇却远高于旧式军队,这亦点燃了旧军将士的仇恨,以致蔑称其为“倭别技”。

过程 编辑

1882年7月23日(阴历壬午年五月),朝鲜京城五营士兵由于连续十三个月没有领到饷米,聚众喧哗骚动。朝鲜宣惠厅虽然将刚运至京城的白米掺杂碎石子跟米糠发放下去,但是米中掺入太多砂石、米糠等物,根本不能食用。士兵与库吏理论,发生冲突。汉城捕盗厅要将为首士兵金春永、柳卜万、郑义吉、姜命俊四人逮捕斩首。士兵们积怨爆发,同市民一起发动暴动,捣毁宣惠厅堂上官闵谦镐以及闵台镐韩圭稷外戚权贵宅第,夺取武库,攻打捕盗厅,然后包围云岘君门第云岘宫,向云岘君求助。此外还有几路士兵和市民分别攻打日本公使馆,处死日本籍的别技军教官,开仓放粮。

 
日本公使馆官员乘船逃走
 
1870年代云岘君画像

7月24日,暴动士兵和市民攻入昌德宫,杀死躲藏在宫中的闵谦镐、兴寅君李最应(云岘君胞兄),并搜寻王妃闵兹暎。闵妃装扮成尚宫逃往外地借用坐上她婆婆府大夫人的轿子逃跑。日本公使花房义质和随员也逃往济物浦(今仁川),由英国军舰搭救回国。7月25日,高宗召云岘君入宫,委托其主政,云岘君不顾高宗和一些大臣的反对,宣称闵妃已死,并要为她举行国葬,士兵方才撤出王宫,放下武器

云岘君上台后,打击外戚势力和腐败官吏,废除闵妃集团执政时的一切措施,恢覆锁国政策,日本军队借口使馆被焚、侨民遇害,趁机出兵朝鲜,企图干涉朝鲜事务,引发国际政治纠纷。

逃到忠州长湖院的闵妃和逃回长崎的花房义质分别请求清朝和日本出兵朝鲜。闵妃暗中联络高宗,告知她还活着的消息,随时准备覆权。闵妃集团官僚金允植出使清朝,请求出兵朝鲜对抗云岘君和日军。清朝面对西方势力的压迫,决定对自己仅存的属国朝鲜加强控制,朝鲜领选使金允植和问议官鱼允中多次向清朝指出云岘君是壬午兵变的“祸首”,暗示将云岘君逮捕。

两广总督张树声直隶总督李鸿章荐言,朝廷淮军将领吴长庆为朝鲜事务大臣,率军在南阳登陆,农历七月十二日,清朝派出的军队三千人在吴长庆和马建忠的带领下抢在日军之前进入汉城,并设下诱捕云岘君的计划。日本公使花房义质则于8月12日回到汉城,带来了日军一千五百人和四艘军舰,逼迫朝鲜政府赔偿损失、同意日军驻扎朝鲜。

清朝官员拜访日本军后,又探望云岘君,8月25日马建忠拜访云岘君时表示清朝不会逮捕他,并邀请他回访;等到第二天云岘君回访时,吴长庆先和云岘君喝茶,云岘君立刻察觉事情不对,在笔谈中对吴长庆说:“将军将作云梦之游耶?”(西汉时汉高祖刘邦去云梦泽巡游,其实是将楚王韩信诱捕)在一旁的朝鲜帮办大臣袁世凯见此情形,立刻逮捕了云岘君,将其塞进备好的马车内并转运至中国军舰中。与此同时,云岘君的儿子李载冕也在其他地方被捕。之后清军又进攻汉城郊区起义士兵营地,抓获了170多人,并将包括起义士兵和云岘君党羽在内的11人就地正法,其后又处死多人,情况底定。

壬午兵变被清朝镇压,云岘君上台33天再次倒台。云岘被捕初既悲且恨,颇有抵触,“在船颇切危惧,食物概不入口”[4]。清朝将云岘君押送天津审问,后监禁于直隶省城保定,到1885年才释放回国。闵妃集团重新掌握朝鲜政权。8月30日,日本和朝鲜就上述内容签订了《济物浦条约》。失踪的闵妃,也被吴长庆从弟吴长纯寻获了。

壬午兵变后,朝鲜开始了近代化改革,设立内外衙门,训练新式军队。清朝为加强对朝鲜的控制,与朝鲜签订一系列条约,在朝鲜获得了领事裁判权海关监管权,并在仁川元山釜山等港口城市设立了清朝租界

相关事件 编辑

另外,在壬午军乱中保护闵妃逃出王宫的是武艺别监洪在羲(后改名洪启薰)。堀本礼造、铃木金太郎等13名被朝鲜起义士兵和市民所杀的日本人被供奉入靖国神社

云岘君李昰应的国王生父身份令同是皇帝生父的光绪帝生父醇亲王奕𫍽同情,他反对囚禁李昰应。[5]慈禧太后的懿旨将李昰应囚禁在于保定严加看管,朝鲜高宗数次上疏乞恩赐,诸亲贵也为此说情,但清朝一直拒绝释放。清廷于外藩事,向来不主张干涉,惟独对李昰应例外;且朝鲜稳定后,善后事宜也未尝过问,惟独不许李昰应归国,这是慈禧太后以此来警告同样是国君生父的奕𫍽。奕𫍽曾经读李㷩的为父求情表,要求慈禧太后加恩外藩,乞准所奏,放李昰应归国,以全父子之情。慈禧太后默然久之,微哂曰:“吾此举正别有深意,将使天下有子为人后者,有所警惕而不敢妄为耳。非于李昰应有何仇怨也。”奕𫍽战栗失色,伏地不起。慈禧太后笑而慰之曰:“王毋多心,吾知王忠敬,此语并非为王发也。”命二宦官掖之而出。奕𫍽数日惘然若有所失。[6]后来由于闵妃外交依附沙俄引起清朝不满,1885年释放李昰应回国制约闵妃。

大院君赶走闵妃,成为丰壤赵氏的一个机会。清军来朝,神贞王后的侄子赵宁夏矛头指向大院君,参与马建忠等人逮捕大院君计划,当时朝鲜和清朝有人建议借神贞王后之命杀掉大院君,[7][8]丰壤赵氏一度回光返照,赵宁夏控制了兵权,与闵台镐联手,扶植金炳国为傀儡领议政,把持了朝鲜的军政大权,神贞王后也对清廷充满感激。

处理结果 编辑

靖国神社合祀人员 编辑

堀本礼造
陆军工兵少尉(追认陆军工兵中尉)。
水岛义
日本公使馆雇员
铃木金太郎
31歳。日本公使馆雇员
饭冢玉吉
27歳。日本公使馆雇员
广戸昌克
33歳。一等巡查
本田亲友
22歳。三等巡查
宫 钢太郎
18歳。外务省二等巡查
川上坚鞘
27歳。外务省二等巡查
池田为义
28歳。外务省二等巡查
远矢庄八朗
外务省二等巡查
近藤道坚
22歳。私费语学生
黒泽盛信
28歳。私费语学生
池田平之进
21歳。陆军语学生徒
冈内格
23歳。陆军语学生徒

游就馆表彰 编辑

靖国神社游就馆对事变殉职英灵进行表彰、展示壬午事变时日本公使馆的日本国旗。

处罚 编辑

朝鲜以大逆不道罪对官吏郑顕徳、赵妥夏、许焜、张顺吉、儒学者白乐寛、金长孙、郑义吉、姜命俊、洪千石、柳朴葛、许民同、尹尚龙、郑双吉判处凌迟及暴尸三日,家属斩首。

参考文献 编辑

  1. ^ 黄玹《梅泉野录》:韩国国史编纂委会,1955年:第40页
  2. ^ 朴殷植《韩国痛史》第二编,第27页。
  3. ^ 黄玹《梅泉野录》:韩国国史编纂委会,1955年:第57页
  4. ^ 《申报》光绪八年八月初九日。
  5. ^ 刘体信 苌楚斋三笔
  6. ^ 《满清外史》(清)天嘏
  7. ^ 《清季中日韩关系史料》卷2,第771页。金允植:“既入京城,便可围住其(大院君)第,以康穆王后(清朝赐翼宗谥号“康穆”,赵大妃称“康穆王后”)命数其罪,而赐之死,则名正言顺,为国除害,此一机会也。”
  8. ^ 薛福成《庸庵全集·文编》卷2,第33页:罪人既得,或未及致之中国,而乱党有劫夺之虑,不能不便宜从事,则临以天朝之威重,以康穆大妃之命赐昰应死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