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鲁阁族

中華民國法定原住民族

太鲁阁族太鲁阁语:Truku),是台湾原住民族群,于2004年1月14日成为第12个经行政院核定的台湾原住民族,目前人口约三万人。是原住民族16族里第五大族群。[2]

太鲁阁族
Truku
外太鲁阁各部落总头目与副总头目及其家族
总人口
约33,756人(2023年5月)[1]
分布地区
花莲县秀林乡万荣乡卓溪乡
语言
太鲁阁语中华民国国语
宗教信仰
基督宗教Utux
相关族群

历史 编辑

太鲁阁族最早起源于今台湾南投地区,与赛德克族有共同祖先。

现代人类学者认为,泰雅族与赛德克族、太鲁阁族拥有共同起源,可区分为泰雅亚群与赛德克亚群两大分支。赛德克亚群可再区分为三大方言群:

  • 德路固(Seejiq Truku)太鲁阁群(Taroko),或称“托洛库群”(Truku
  • 德固达雅(Seediq Tgdaya)德克达雅群(Takadaya)木瓜群(Balibao
  • 都达(Sediq Toda)道泽群(Tuuda)陶塞群(Tausa

太鲁阁族分支自赛德克亚群中的太鲁阁群。在公元16世纪前后,太鲁阁族人由南投,翻越中央山脉至花莲县秀林乡山区一带(太鲁阁地区),又因日治时期集团移住政策,迁居到大浊水溪的山麓地带今秀林乡一带以及万荣乡吉安乡卓溪乡一带,因为文化改变、历史事件、族群认同等因素,成为独立族群。

1876年,清政府强行入侵太鲁阁地区,因而爆发抗清的太鲁阁事件。1914年5月至8月间,日本台湾总督府为控制台湾花莲一带的原住民势力,与当时控制太鲁阁地区的太鲁阁族人爆发了太鲁阁战争,太鲁阁族被台湾总督视为重要敌人。战争结束后,剩余的太鲁阁族被强迫迁往平地居住,并进行日本化教育[3]

在2000年前后,居住在花莲的太鲁阁族人,因为发展出自己的文化认同,向政府要求正名为太鲁阁族,在2004年通过。随后,居住在南投一带的族人,则争取称为赛德克族,在2007年通过。在法律上成为两个不同族群。

习俗 编辑

 
太鲁阁族道拉斯社胸布

太鲁阁族的社会里的各种祭祀活动的展开﹐是依靠一群亲族﹐或假定亲族所形成的团体Gaya来运作的,不论什么样祭仪,均以对祖灵或神灵的感恩为主要目的﹐因此依据这样的观念,本段所要强调的太鲁阁族的岁时祭仪是“Mgay Bari(感恩祭)”,如果我们追溯﹐全台原住民曾受汉族的压制﹐及遭遇日本统治﹐文化上受到统治﹐因此﹐昔日的宗教观念﹐各式祭典活动﹐已大幅的变动﹐有很多部落的传统宗教观念、各式祭典活动﹐不是已经消失﹐就是已濒临消失的边缘﹐尤其从原居地被强迫迁徙到新的环境之后﹐更造成部落结构的改变﹐也产生变更或舍弃旧有的习惯[4][5]

  • Mgay Bari(感恩祭、收获祭):太鲁阁族最盛大的祭典,举办日期多在10月。祭司得先去野外树丛里四天准备祭神的工作。献祭时间﹐是在半夜月亮刚出来时﹐进行为期一天的祭神仪式。 要出发到祭神的地方前Msgasut(祭司)在家对男孩说:现在我们要去祭神了﹐你绝对不可以说话﹐要安静。说完了Msgasut(祭司)将炉中火熄灭﹐并且将炉中的火灰及木头清理干净﹐带到外面丢掉。(意即:除去旧的坏行为,建立新的好行为,以干净心,来迎接新的未来)然后﹐用新的木材放在炉灶上烧(祭神期间不得熄灭)。然后,点燃男孩手上的火把﹐一起去丛林祭神﹐当祭司在筑坛祭神时﹐男孩手持火把﹐站在旁边注视着祭司祭神。祭司先将带来供物小米、玉米、地瓜、竽头、豆等摆好了。一年有两次的收获期 一次是在5-6月称作“Kmtuy Basaw ni Masu” 另一次是在 9-10 月称作 “Mhug Basaw ni Masu”。收获完后﹐男人相偕山上打猎﹐ 将所获得的猎物给部落所有的人分享﹐以庆丰收。并共享欢乐日子达三天之久。
  • MSmapuh Utux Rudan(祖灵祭):在小米收成完毕后,各家族的男士们,一起上山打猎,他们打猎回来后,各个家族拿树叶将小米糕、兽骨及酒包在里面,然后拿到屋外挂在家附近树枝上。之后,再拿一点小米糕拿来祭祖灵说:“祖灵阿!我们将所有的能农作物及动物等这些献祭给祢,希望祢欢喜接纳,苏司!感谢祢”。祖灵祭是个别的家族举行,是不定期的举行,例如明天要上山狩猎、工作之前一晚就会杀一只鸡来祭祖灵求保佑或使猎物丰收。
  • Hadur Mdkrang(馘首祭):猎取敌人首级后,回到部落附近隐密宿营的地方,并即行迅速撤退到敌人追踪不到之安全地带,猎首级者取出敌人首级并在溪畔上把脑浆清洗干净,在放进首级袋(tneetu)让年轻背上。出草猎团一路上高声欢呼(hmdhik),在到部落附近时再次高声欢呼,朝向部落开枪,听到枪声一次则表示猎取敌人的首级一个,两枪声表示两个,以次类推。知道那一家的人猎取敌人的首级,则那家的人就要立刻带着英雄服(hubang)去迎接他并给他穿上英雄服。进到部落时,猎取敌人的首级者抓着首级的头发在病人身上摇晃,病人就会得到痊愈。之后,带到自己的家让他吃肉、小米糕及喝酒,整夜狂欢喝酒跳舞。第二天带到部落领袖的家里,一起整夜狂欢喝酒跳舞。第三天则轮流在各各出草猎团的家整夜狂欢喝酒跳舞,他们给他喝酒喂食对嘴一起喝酒欢乐。

族名 编辑

太鲁阁族族名为亲子连名制,结构为“个人名+亲名”,亲名主要为父亲,且无像是布农族家族名或排湾族家屋名的姓氏概念。例如:甲男叫Yakaw、乙女叫Imi,他们的父亲叫做Isaw,因此甲男全名叫做Yakaw Isaw、乙女全名叫做Imi Isaw。如果甲男有儿子叫Pisaw,而甲男之儿子全名为Pisaw Yakaw,以此类推。如果乙女有女儿叫Ipay,她的女儿的亲名会挂着乙女之夫的名字(假如叫Yudaw),则乙女之女儿全名为Ipay Yudaw。

常见的男性族名 编辑

  • Apyang
  • Aday
  • Buya
  • Boqey
  • Ibi
  • Ici
  • Idai
  • Isaw
  • Jiru
  • Kowsang
  • Lowking
  • Mowna
  • Miking
  • Pisaw
  • Teyra
  • Titi
  • Udaw
  • Umiq
  • Wadan
  • Walis
  • Yakaw
  • Yudaw
  • Yuyaw

常见的女性族名 编辑

  • Abi
  • Adong
  • Ciwang
  • Hana
  • Ikung
  • Imi
  • Ipay
  • Iwan
  • Iyang
  • Kimi
  • Kucyang
  • Mari
  • Robiq
  • Tumun
  • Yabung
  • Yuli

族群身份争议 编辑

 
太鲁阁族奇卡拉汗社(花莲县秀林乡富世村)佩刀(国立台湾博物馆藏)
 
太鲁阁族披风(国立台湾大学人类学博物馆藏)
 
太鲁阁族服饰

正名太鲁阁族的过程,由于日本学者分类系统下的砂积语系(Sejiq)的原住民中,以“太鲁阁地区”的族人倾向于以“太鲁阁族”作为族群名称。而西部地区的“德路固”(Truku)、“德克达雅”(Tgdaya)及“道泽”(Toda)群为主的族人倾向以“赛德克族”作为族群名称。因而展开了族群内部间的冲突与对话。

而 Sejiq 赛德克,在太鲁阁族的语境里为“人”或“人类”之意,并非仅限定于殖民分类之赛德克三群框架中使用,而日常使用上 Sejiq 多使用在第三人称即为“别人”之意。因此,太鲁阁族认为使用“人类”或“别人”作为族称,没有族群辨识意义。

而推动正名“太鲁阁族”主要的花莲县秀林乡与万荣乡两乡,以民间单位“太鲁阁族正名促进会”邀请族人签署委任书,并透过行政系统协助推行,接着向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递交将近一万五千份的委任书,展现其追求正名之民意基础,在正名之后,陆续开放族人登记,目前人口将近三万人,显现当时追求正名有其广泛性共识。

太鲁阁族自治 编辑

太鲁阁族一直以来持续推动自治不遗余力,在成立太鲁阁自治推动委员会后,便着手草拟“太鲁阁族自治法”草案,此一自治法草案由台湾原住民族太鲁阁族学生青年会草拟,自2005年10月至2006年4月,历经太鲁阁族自治推动委员会的学界专家与耆老的6次审议、1次公听会、1次研讨会与29次部落到都市的说明会,最后终于完成此一“太鲁阁族自治法”草案。

重大历史事件 编辑

现今部落分布 编辑

括号内皆为太鲁阁语名称。

秀林乡 编辑

  • 克奥湾部落【Qowgan】(加湾)
  • 固禄部落【Kulu】(民治)
  • 布拉旦部落【Pratan】(三栈)
  • 格督尚部落【Kdusan】(佳民)
  • 铜门部落【Dowmung】(铜门)
  • 得吉利部落【Tkijig】(崇德)
  • 布拉瑙部落【Branaw】(重光)
  • 吾谷子部落【Gukut】(和中)
  • 卡那岸部落【Qnragan】(和仁)
  • 玻士岸部落【Bsngan】(富世)
  • 陶朴阁部落【Tpuqu】(民有)
  • 帛士林部落【Bsuring】(秀林)
  • 水源部落【Pajiq】(水源)
  • 依柏合部落【Ibuh】(榕树)
  • 文兰部落【Tmunan】(铜文兰)
  • 米亚丸部落【Myawan】(米亚丸)
  • 克尼布部落【Knlibu】(和平)
  • 道拉斯部落【Dowras】(民享)

吉安乡 编辑

  • 福兴部落【Alang kiyumi】

万荣乡 编辑

  • 摩里沙卡部落【Murisaka】 (万荣村1-8邻包含该部落所属传统领域)
  • 马理巴西部落【Maribasi】(明利村1-2邻包含忠孝路至16号)
  • 马太鞍部落【Matanki】(明利村3-5邻)
  • 大加汗部落【Thgahan】 (明利村6-8邻)
  • 红叶部落【Ihownang】(红叶)
  • 支亚干部落【Ciyakang】(知亚干)
  • 新白杨部落【Gbayang】

卓溪乡 编辑

  • 古村部落【Swasal】

统计 编辑

县市别太鲁阁族人口 (2019年2月)
县市 太鲁阁族人口 总人口 比率
花莲县 22,912 325,857 7.03%
桃园市 2,406 2,252,835 0.1%
新北市 2,138 4,022,450 0.05%
台北市 955 2,639,084 0.03%
台中市 721 2,816,052 0.02%
高雄市 622 2,774,316 0.01%
宜兰县 517 454,099 0.11%
台南市 298 1,879,647 0.01%
新竹县 256 564,832 0.04%
基隆市 221 368,870 0.05%
台东县 219 216,453 0.1%
新竹市 194 449,251 0.04%
屏东县 198 817,803 0.02%
彰化县 151 1,271,761 0.01%
苗栗县 139 545,158 0.02%
南投县 123 493,743 0.02%
云林县 112 680,448 0.01%
嘉义县 58 502,385 0.01%
金门县 56 140,081 0.04%
嘉义市 28 267,598 0.01%
连江县 25 13,059 0.19%
澎湖县 20 105,121 0.01%
总计 32,370 23,600,903 0.13%

神话与传说 编辑

因为有相同起源的关系,太鲁阁族的神话传说大多与泰雅族相似,许多故事都是关于贪婪。

  • 小米与麻雀

从前天下万物都是太鲁阁族人的好朋友,因此太鲁阁族人不必辛勤工作,就能过着好日子。比如说:想要吃饭的时候,只要走到小米田,轻轻松松摘下一粒小米。把这一粒小米放进饭锅里,再生火煮饭,很快就有满满一锅足够全家人吃饱的小米饭了。可是有一天,轮到一位非常懒惰的女人煮饭,她想着:“一粒小米可以煮一餐饭,那很多小米不就可以煮很多餐饭了吗?这样我以后就都不用煮饭啦!”于是她把许多小米全丢进饭锅,准备生火煮饭。等来等去就是没有米饭的香味。懒女人好奇的打开锅盖,没想到锅子里头的小米全都变成麻雀一溜烟飞了出来。这些麻雀边飞边唱着:“懒惰的人呀!以后你们可得辛苦耕作才有小米吃了!到了收成的季节,我们还会来偷吃小米喔!”从此以后,太鲁阁族人就只有辛苦的耕作与狩猎,才能换得三餐的温饱了。

  • 神石传说

在太古创世之初,有一男一女的天神自天上降在深山的大石分成两半,一个变成陆地的王,一个变成宫殿,这两个天神就住在宫殿里,并从此繁衍太鲁阁族后代。

  • 灵鸟西西利

从前在山顶上有一块又大又重的石头稳稳的安坐在山顶上。平常很多鸟就在大石头上面玩耍游戏,非常快乐。有一天,有只鸟提议说:“我们谁能推动这块大石头,我们就称它为王。”于是每只鸟都想把大石头推下山,可是却没有一只鸟成功。就在这个时候,静静旁边看的西西利鸟走了过来,想要试试看推大石头。可是西西利鸟长的又瘦又小,有办法推动又大又重的大石头吗?没想到,西西利鸟慢慢的走到大石头旁边,用力一踢,一脚就把大石头踢到山谷下。大家看了简直不敢相信,于是便尊称西西利鸟为鸟中之王。西西利鸟要飞上天时,对人们说:“以后你们要注意听我的啼声,来判断吉凶。”从此以后,不论是决定重大事件,或者是外出狩猎、出草,太鲁阁族人都要先听西西利鸟的叫声,来判断吉凶。

  • 巨人

社会组织 编辑

  • 父系社会。

延伸阅读 编辑

文化传统:

  • 廖守臣,1977、1978,〈泰雅族东赛德克群的部落迁移与分布(上、下)〉《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集刊》44、45期。
  • 廖守臣,1998,《泰雅族的社会组织》慈济暨人文社会学院原住民健康研究室。
  • 余光弘,1981,〈泰雅族东赛德克群的部落组织〉《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集刊》50期。
  • 邱韵芳,2004,《上帝与传统:基督长老教会与Truku人的宗教变迁》国立台湾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博士论文。
  • 胡惠敏,2005,《书写自己部落的历史:布拉旦的过去、现在、未来》国立东华大学族群关系与文化研究所硕士论文。
  • 马维骏,2006,《花莲县太鲁阁族的传统医疗》慈济大学原住民健康研究所硕士论文。
  • 曹秋琴,1998,《Gaya:祭祀分食与太鲁阁人的亲属关系》国立东华大学族群关系与文化研究所硕士论文。
  • 陈晓玲,2005,《太鲁阁族生活方式之变迁-花莲县秀林乡水源部落的个案研究》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地理学系硕士论文。
  • 刘育玲,2000,《台湾赛德克族口传故事研究》国立花莲师范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 蒋文鹃,2000,《传承、变奏与断裂:以当代太鲁阁族女性之织布文化为例》国立东华大学民族发展研究所硕士论文。
  • 蔡迪清,1998,《集团移住与宗教变迁对部落环境行动之影响─以太鲁阁三栈部落为例》国立台湾大学地理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 许木柱,1989,《太鲁阁群泰雅人的文化与习俗》。内政部营建署委托计划。
  • 张国宾,1998,《从纺织与猎首探讨探讨太鲁阁人的两性意象与性别逻辑》国立清华大学社会人类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社会运动:

  • 张岱屏,1999,《看不见的土地—太鲁阁族反亚泥还我土地运动的历史、论述与行动》国立东华大学族群关系与文化研究所硕士论文。
  • 金尚德,2006,《知识、权力、部落地图:“太鲁阁族传统领域土地调查”的社会学解析》国立东华大学族群关系与文化研究所硕士论文。

认同变迁:

  • 李季顺,2003,《走过彩虹》。邦联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 太鲁阁正名促进会,2003,《还我族名:“太鲁阁族”》太鲁阁正名促进会。
  • 沈俊祥,2006,《空间与认同-太鲁阁人认同建构的历程》国立东华大学民族发展研究所硕士论文。
  • 马腾岳,2003,《分裂的民族与破碎的脸:“泰雅族”民族认同的建构与分裂》国立清华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 杨铃慧,1995,《部落、族群与行动-太鲁阁人和地区原住民的阶序性认同》国立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硕士论文。
  • 刘韶伟,2004,《找回太鲁阁》。翰芦图书出版公司。
  • 曾振名,1995,《太鲁阁群泰雅人之社会变迁与文化发展》内政部营建署太鲁阁国家公园管理处。
  • 郑贤女,1996,《太鲁阁国家公园情境中的太鲁阁人:政权、观光、与原住民的网络关系》国立政治大学民族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历史事件:

  • 鸿义章,2016,《原住民重大历史事件系列丛书-太鲁阁事件》原住民族委员会
  • 徐如林、杨南郡,2016,《合欢越岭道太鲁阁战争与天险之路》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务局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太鲁阁族"[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华民国原住民族委员会,2023年6月27日查阅.
  2. ^ 原住民資源教室 十二族概說. [2012-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4). 
  3. ^ 太魯閣戰爭百年回顧 (PDF). [2016-08-0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3-04). 
  4. ^ 臺灣原住民數位博物館-太魯閣族-祭儀文化. 台湾原住民数位博物馆. [2022-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31). 
  5. ^ 耆老许通益牧师族语提供,金清山牧师整理及翻译. 2020史蹟館文物展感恩茶會手冊. 花莲鲁巴斯教会. 2020: 32–36. 

4.书籍:泰雅族:彩虹桥的审判

5.Sus Bari!太鲁阁族感恩祭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