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南光

臺灣攝影師
(重定向自姜滿堂

邓南光(1907年12月5日—1971年6月16日),本名邓腾煇台湾新竹北埔客家人,出身北埔姜家新姜)望族,台湾摄影先驱者,与张才李鸣雕三人有“摄影三剑客”之称。

邓南光
本名邓腾煇
出生(1907-12-05)1907年12月5日
日治台湾新竹厅北埔支厅北埔区
逝世1971年6月16日(1971岁—06—16)(63岁)
台湾
国籍 大日本帝国(1907年-1945年)
 中华民国(1945年-1971年)
语言国语日语客语
母校法政大学
职业摄影师
知名于台湾摄影先驱者
配偶潘庆妹
儿女邓世光(长子)
父母邓瑞坤(父亲)
吴顺妹(母亲)

生平

编辑

摄影家张照堂评论邓南光的作品,“充满浪漫与落寞”,镜头单纯,直接触动人心,并将邓南光摄影生涯分三个阶段,一是留日时期的战前风情,二是台湾风貌写真,三是人像、女性特写,其中以台湾风貌写真最为丰硕[1]

 
邓南光影像纪念馆的邓南光年表,有其生卒年月日。

早年

编辑

邓腾煇出生于北埔姜满堂家族,17岁就前往日本接受高中、大学教育[2][1]。邓南光之所以喜爱摄影,应是自幼受到同样喜爱摄影的大叔姜瑞昌影响。[3]:8-9就读法政大学经济系时,参加写真俱乐部,从此喜欢上摄影[1][4]。他最初使用的相机是Kodak Autographic Camera[4]。该年代摄影相机为奢侈品,但因家境好能给予支持,母亲邓吴顺妹也卖了首饰支持[1]。当时他每天都背着沈甸甸的相机上学,并随时用来捕捉身边的人、事、物[2]

念大学时,邓腾煇与家住新埔的潘庆妹结婚,一起到东京,作品首次投稿日本《Camera》杂志就入选,更激发他对摄影的兴趣,用莱卡拍摄的作品也入选上海一届国际摄影展[1]。他的题材多元,参加比赛也频频获得奖赏,还成为全日本莱卡协会与全关东学生写真联盟的会员[2]。1932年,长子邓世光出生[1]

邓南光受当时甫在日本流行的摄影浪潮影响,其美学与形式强调即兴、自由速写、蒙太奇组合、中途曝光、潜意识意境等,为对保守、传统画意摄影的反动。身处日本的邓南光受此摄影思想的影响,尤其以德国摄影家保罗•沃尔夫(Paul Wolff)和日本摄影家木村伊兵卫两位摄影家的作品及观念影响最多[5],并奉行木村伊兵卫所说要相机用起来跟自己身体形成一体、要成为自己眼睛或头脑的延伸的观念。[2]

中晚年

编辑
 
邓南光在1935年拍摄北埔慈天宫庙坪的照片。

1935年,邓腾煇取得学士文凭后,回到台湾,在台北京町(今博爱路)开了一家照相材料行,名为“南光写真机店”[2][1]。邓世光回忆父亲早年是用较不易潮湿的纸做的底片保存册,来收藏底片,并以微粒子显影技术亲自冲洗,品质较佳,因此很多底片重新放大还依然一样精细[4]。因此店名,同好都称“南光先生”,后邓腾煇干脆以“邓南光”自称[1]。在《乡愁.记忆.邓南光》中,张照堂写道,邓南光店务之余所思所想,是如何寻找拍摄题材、如何将写实摄影在台湾落实、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摄影家,而他选择用行动来解决心中的疑惑[2]

儿子邓世光表示,1935年到1944年为父亲摄影巅峰期,父亲走访全台湾拍摄了近六千张底片,有台北、新竹市街贩夫走卒、北埔迎神赛会、客家妇女浣衣、采茶、樵夫砍树、烧炭、牧童放牧、中坜望族吴鸿麒、吴鸿煎兄弟送行出征的镜头[1]。此外,邓南光于1938年左右,对八厘米电影发生兴趣,也尝试拍了几十卷,被日本当局选为台湾总督府登录写真家[4]。他也曾以子女为主角,以8mm摄影机拍摄“渔游”、“动物园”两部动态影像作品获奖[1]。两片被日本人颁奖为八厘米电影片佳作奖[4]。后来,因二次大战趋烈,他关闭台北的店,返回北埔故居[1][4]。张照堂认为,该段时间为邓南光创作量的颠峰阶段,以相机作笔,撰写影像日记,替该时代的台湾情境,留下许多珍贵的见证[4]

战后时期,邓腾煇再回台北重开照相器材行,1951年获聘为台湾文化协进会摄影委员,翌年创设自由影展社,每年举办一次摄影展[4]。他投入摄影的推广,于1952年和张才、李鸣雕一起出钱举办台北摄影月赛,后由台北摄影会接办,更名“台北摄影沙龙”,每月举办比赛和展览,继续由他们担任评审,长达十年之久,提携了不少年轻摄影家[2]。邓南光也与张才李鸣雕三人被冠称“摄影三剑客”[6]

此外,邓南光想自组摄影团体,曾申请了好几回,都遭警备总部驳回,只好在1953年联合同好一起发起地下社团、名为“自由影展”同人会,轮流在每位发起人家中开会。其创办宗旨是走出画意沙龙,推广朴素、富有内涵的写实风格。大家经常带着便当、骑着单车,到各地郊外拍照,故有“便当队”之称。[2]

邓南光拍照稳定沉着,在担任评审时看到不佳的作品,也只淡淡地用客语婉转说生趣(意指有意思)[2]。他也拍摄大胆开放的户外裸女写真,有第一酒店酒家女和北投茶室女[6]。1960、1970年代,当时民风保守,人体模特儿难找,连一般女性也不轻易出场给人拍照,常去到酒家消遣娱乐的会员为捕捉女性倩影,邀请的模特儿常是酒家女[1]

邓南光对郎静山高唱的画意沙龙不以为然,不过对于暴露台湾低贱落后的影像也不鼓励。1965年,他在〈革新摄影风格,确认努力方向〉写给台湾省摄影学会员的文中,认为拍摄破烂服装、赤脚、缠足,山胞们的纹身等等为题材,送到外国参加比赛,固然入选率高,但容易被人利用为恶意宣传的资料,对国家民族产生一种损害。但他1956年在万华候车室无意拍到一名盛装女子与穷困小姐弟,形成艳丽与脏污、富贵与贫穷对比的《艋舺》之作,尽管生前从未冲洗,却成为他之后最知名的创作之一,不但几次以他为名的摄影展皆甄选此作,几本传记也选录。[7]

1960年,南光写真机店终因营运困难而关闭,邓南光到美国海军第二医学院研究所负责医学摄影工作,并自费出版两本书:《最新照相机指南》、《摄影术入门》[2][4]。另一方面,1963年,自由影展扩展为全台湾性的联谊组织,更名“台湾省摄影学会”,由他连任台湾摄影学会七届理事长,直到去世[2]。1971年因心肌梗塞逝世[4],妻子潘庆妹活了百岁以上[1]

影响

编辑
北埔邓南光故居
邓南光影像纪念馆
 
位置  台湾新竹县北埔乡公园路15号
官方名称北埔邓南光故居
类型登录等级:历史建筑
登录种类:宅第
评定时间2006年8月8日
详细登录资料

台湾国际视觉艺术中心主持人全会华在2003年呼吁,包括台湾摄影家邓南光、张才、李鸣雕、林权助林寿益骆香林等人,各自留下的成千上万张原版底片,因储存环境的限制,恐在三、四十年后毁损殆尽,政府应尽快成立摄影博物馆,抢救一失去即不复得的台湾影像资产。[6]

儿子邓世光曾将父亲昭和5年至10年的遗作,在东京的土井艺廊展出,如东京银座、车站、后乐园等街景等战前风情[1]。而家族在北埔所开设的世源医院,成了邓南光影像纪念馆,也不定期举办影像美学课程与影像相关活动[2]。该馆在2009年10月开放,地址是北埔乡公园路15号[8]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何来美. 鄧南光 鏡頭記錄台灣. 《联合报》. 2009-09-13 (中文(台湾)).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吴美枝. 不簡單的旁觀者 鄧南光攝影、攝心,也攝情. 《中央日报》. 2015-03-10 [2017-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1) (中文(台湾)). 
  3. ^ 古少骐. 《看見北埔.鄧南光》. 台北市: 远流. 2012. ISBN 9789860304824 (中文(台湾)).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李青霖. 鄧南光影像日記 探索台灣人文寶藏. 《联合报》. 1996-02-12 (中文(台湾)). 
  5. ^ 张, 照堂. 鄉愁.記憶.鄧南光. 台北市: 雄狮图书. 2002: 26–29. ISBN 9789574740413. 
  6. ^ 6.0 6.1 6.2 赵慧琳. 前輩攝影家原片 被時間快速吃掉 國際視覺藝術中心主持人全會華催生攝影博物館 搶救台灣影像資產. 《联合报》. 2003-07-05 (中文(台湾)). 
  7. ^ 陈德馨. 漫遊藝術史》意外成影:談鄧南光1956年的名作《艋舺》. 《自由时报》. 2017-08-08 [2021-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2) (中文(台湾)). 
  8. ^ 罗缃纶. 鄧南光攝影賽. 《联合报》. 2009-08-15 (中文(台湾)). 

延伸阅读

编辑
  • 张照堂. 鄉愁.記憶.鄧南光. 雄狮图书. 2002. ISBN 9789574740413. 
  • 廖春铃、张照堂、简永彬、菅原庆乃. 鄧南光百歲紀念展. 台北市立美术馆. 2008. ISBN 9789860127867. 
  • 古少骐. 看見北埔.鄧南光. 远流出版社. 2012. ISBN 9789860304824. 
  • 蔡荣光. 記憶拼圖:鄧南光影像紀念館. 新竹县政府文化局. 2012. 
  • 夏门摄影企划研究室. 再見鄧南光 攝影全集典藏版. 行人文化实验室. 2014. ISBN 9789868641242.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