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钘

戰國時代宋國思想家
名家系列条目
名家论题
离坚白合同异白马非马
名家人物
公孙龙惠施邓析宋钘
名家典籍
公孙龙子》、《邓析子
尹文子
相关条目
诸子百家稷下学宫

jiān(?—?),又称宋牼宋荣宋荣子宋子[注 1]宋国人,是中国战国时代的思想家。他的主张大概有反战禁欲等,其所属学派存争议,依照各学者的认定,道家墨家名家杂家小说家皆有。

思想 编辑

宋钘的思想,一方面提倡人民压制欲望[2]、容忍侮辱而不争斗[3],从而维持基本的社会秩序。另一方面,在国家层面提倡反战思想,《孟子·告子下》就记载了宋钘为反对战争而游说两国的事[4]。总的来说,宋钘对上层贵族宣扬和平、反对战争,对下层百姓提倡克制个人欲望减少私斗[5],目的是天下安宁、人民得以生息[6]

生平与评价 编辑

西汉刘向记载,宋钘是游学于齐国稷下学宫的学者。有授徒讲学[7]。《庄子·天下》将宋钘和尹文归类为一派[8]。而《荀子·非十二子》将墨子和宋钘划为一流,荀子是根据宋钘思想在提倡克制欲望讲究节俭不重视等级等方面与墨子的类似之处,而将他们划为一流[9]

庄子十分推崇宋钘和尹文二人不因外界毁誉而坚持自己操行的精神,对他们的周游活动做了相当高的评价,认为宋钘和尹文等周行天下游说其反战容忍的思想,即便天下很少有人接受其观点,但他们仍然坚持,以致于为自己考虑太少而为他人考虑太多[10];还认为宋钘做到了举世都赞誉他也不会因此奋勉,举世都非议他也不会因此沮丧,(宋钘)认定了内与外的分际,分辨了光荣与耻辱的界限[11]

荀子曾经师从过宋钘,称其为“子宋子”,但他对宋钘的学说持基本否定态度,在《荀子》一书中做了大量记载和批判,见于《荀子·正论》、《荀子·非十二子》等篇。

著作 编辑

汉书·艺文志》中载有《宋子》十六篇,该著作现已失传。宋钘的言论及思想仅散见于《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和《说苑》等书中,通过其他诸子百家的或批判或赞誉的转载流传至今。《汉书·艺文志》在小说家流派另外记载有一本名为《宋子》的著作,有十八篇,因为“孙卿(即荀子)道宋子,其言黄、老意。”,有人认为该书即宋钘之书。

注释 编辑

  1. ^ 其名在《庄子·天下》和《荀子·非十二子》中作宋钘,《孟子·告子》作宋牼,《韩非子·显学》作宋荣,《庄子·逍遥游》称宋荣子,《荀子》的《天论》、《正论》、《解蔽》等诸篇称为宋子俞樾春在堂全书·俞楼杂纂·庄子人名考》指出,“钘”与“牼”在上古音相近,“荣”与“钘”在上古音相近[1],可知“宋钘”、“宋牼”、“宋荣”为同一人。

参考内容 编辑

  1. ^ 转引自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3年4月第1版,第15页。
  2. ^ 《荀子·正论》:“子宋子曰,人之情,欲寡,而皆以己之情,为欲多,是过也。故率其群徒,辨其谈说,明其譬称,将使人知情之欲寡也。”
  3. ^ 《荀子·正论》:“子宋子曰,明见侮之不辱,使人不斗。人皆以见侮为辱,故斗于也;知见侮之为不辱,则不斗矣。”《庄子·天下》:“见侮不辱,救民之斗。”《韩非子·显学》:“宋荣子之议,设不斗争,取不随仇,不羞囹圄,见侮不辱,世主以为宽而礼之。”《荀子·正名》:“见侮不辱、圣人不爱己、杀盗非杀人也,此惑于用名以乱名者也。”
  4. ^ 《孟子·告子》:“宋牼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将何之?’曰:‘吾闻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
  5. ^ 《庄子·天下》:“见侮不辱,救民之斗,禁攻寝兵,救世之战。以此周行天下,上说下教。”
  6. ^ 《庄子·天下》:“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以此白心。”
  7. ^ 《荀子·正论》:“子宋子曰,人之情,欲寡,而皆以己之情,为欲多,是过也。故率其群徒,辨其谈说,明其譬称,将使人知情之欲寡也。”《荀子·正论》:“今子宋子严然而好说,聚人徒,立师学,成文典,然而说不免于以至治为至乱也,岂不过甚矣哉!”
  8. ^ 《庄子·天下》:“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苟于人,不忮于众,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以此白心。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宋钘、尹文闻其风而说之。”
  9. ^ 《荀子·非十二子》:“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上功用,大俭约,而僈差等,曾不足以容辨异,县君臣;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墨翟宋钘也。”
  10. ^ 《庄子·天下》:“以此周行天下,上说下教。虽天下不取,强聒而不舍者也。故曰:上下见厌而强见也。虽然,其为人太多,其自为太少。”
  11. ^ 《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竟,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外部链接 编辑